第四百零三章 不单单是城市

  .shumilou.com.shumilou.co

  不过将神户、名古屋夷为平地,并彻底的摧毁了大久野岛这个毒气战基地之后,并不意味着抗联的轰炸力度会有所减轻.这些地方的军工厂,以及化学战生产基地,只是抗联的第一批目标。

  杨震要做的不仅仅是在战场上战胜日本人,还要从精神和意志上彻底摧毁日本人。在休整并对战术进行了一定总结以及调整之后,而空袭暂停了一段时间之后。当时间进入四三年的时候,抗联用炸弹对整个日本四岛的居民,致以了热烈的节日问候。

  东京城区日本人的一九四三年新年,是随着抗联的大规模空袭拉开的。一九四二年十二月一日清晨三时,二百架抗联的斯特林轰炸机,一百架七十架b二十四轰炸机,在电子战飞机的配合之下,准时的出现在日本东京上空。将携带的六百多吨美制凝固汽油弹,全部倾泻在东京城区。

  抗联对日空袭,美国人除了提供轰炸机之外,还提供了大量的美制凝固汽油弹半成品。这些美国人自己研制出来的凝固汽油弹的威力,略微超过了抗联自己研制的同类产品。在后方工厂完成组装之后,杨震没有丝毫犹豫的将其直接用到了日本人的头上。

  而随着美英轰炸机的陆续抵达,以及采取流水线态势培养的空勤人员数量越来越多,抗联可以投入对日轰炸的力量也越来大。美国人在装备和工业设备的援助上抠抠索索的,但是对于抗联对日轰炸所需物资方面援助,却是相当的大方。英国人的大方劲,也不次于美国人。

  不仅在重型轰炸机援助数量上相当的大方,最高峰的时候一个月就给了二百架。油料、炸弹半成品、飞机零部件等需要,也是出手相当的阔绰。抗联一时无法自产的优质航空燃油的数量,甚至还要超过给予苏联的量。

  到四三年年底,抗联重型轰炸机群的数量,始终保持在五百架以上的随时可以出动的规模。大批的b二十四轰炸机、斯特林轰炸机,将成百上千吨的高爆炸弹、凝固汽油弹,投掷在日本本土。

  甚至到了四四年,抗联曾经在多次轰炸之中出动了上千架的斯特林、b二十四轰炸机、b十七轰炸机,以及大量的其他种类轰炸机组成的机群。在大量电子战飞机的配合之下,对东京持续了整整一天的战略轰炸。东京市区一天之内落弹三千余吨,几乎整个东京市都被彻底的毁灭掉。

  随着抗联对日本本土轰炸的力度越来越大,将日本人陆军航空兵的力量从前线不断的削弱。不仅战损的飞机无法补充,为了增加本土的防空能力,日本人只能不断的从东北向朝鲜,以及本土抽调作战飞机。

  为了保证本土的安全,日本陆军航空兵抽调大批兵力,沿日本海沿岸分别以朝鲜和本州设置了三道拦截线。试图将抗联的轰炸机群拦截在日本海上空,以尽可能的减轻抗联对本土的空中威胁。

  但构筑这三道空中拦截线,对于日本人来说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面对着上百万平方公里,南北宽两千三百余公里,东西间隔一千三百公里的日本海这么大的面积,需要动用的人力、物力可想而知。

  要知道南北长度在一千二百多公里的日本列岛,四个主要岛屿中的三个北海道、本州、九州,西部几乎全部都在日本海沿岸。面积广大的日本海,几乎全部成为抗联轰炸机群出入的通道。

  海内基本上无大型岛屿,无法设置前哨基地。甚至小岛的数量都不多,主要集中在朝鲜和日本本土周边的日本海,让抗联都不用刻意的选择航线。只要尽可能的离朝鲜半岛南部,远一些就可以。

  日本人在海上控制的独岛、郁陵岛、隐岐诸岛,又是抗联重点盯防地区。日本人想要在这些岛屿上设置雷达站,可没有等修好又被炸。炸了再修,修了再炸。这几个雷达站,从日本人开建,一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修好,更没有发挥日本人期待他们发挥的作用。

  无奈的日本人,只能将雷达站后撤设置在沿海一线。日本人不仅在本土与朝鲜半岛南部沿着日本海一线,建设了数个大型的雷达站,提供所需的大量情报。在日本海上部署了大量的轻型舰艇,作为防空警戒舰艇。

  但日本人的雷达技术发展缓慢、水平落后,最关键的是笨重的吓人,那些拖网渔船改装的所谓警戒艇根本就无法安装。部署的警戒艇数量虽大,但是在观测手段上还是以望远镜加上听音筒为主。

  在抗联的通信干扰之下,这些警戒艇就算捕捉到抗联的轰炸机群,也无法将消息在第一时间之内传递回本土。再加上抗联每次出动轰炸机群,都会有伊尔四或是db三轰炸机,清理这些警戒艇。日军在日本海内虽说部署了大量的警戒艇,但能起到的作用有限。

  日本海军又无论如何在抗联从来不轰炸自己势力范围的情况之下,从太平洋战场抽调大中型舰艇回来承担本土防御警戒舰的任务。而且在美军反击力图越来越大,自身都感觉舰艇不够用的海军,也实在无力抽调太多的舰艇回本土增援。

  海军唯一标示的支持,就是派出刚刚服役的武藏号超级战列舰,与金刚号战列巡洋舰一起搭伙,在两艘重巡洋舰外加十几艘驱逐舰的护卫之下,跑到图们江口对珲春境内的抗联雷达站,一口气打了六百多发四百六十毫米舰炮弹。

  除了炸平了几个小山包之外,基本上没有取得任何效果的炮击,也是海军唯一一次实际上的支援行动。在抗联出动的几十架布伦海姆轻轰炸机机的围攻之下,挨了十几枚无关痛痒的火箭弹,以及两枚航空近矢弹,一艘驱逐舰被炸伤之后。海军立即撤回了所有舰艇,在没有一次类似的行动。

  无奈之下的日本陆军,想要彻底封死抗联的轰炸机群突入日本本土的路径,日军只能想办法抽调大批的航空兵。日本陆军航空兵为了构筑这三道拦截线,抽调回本土和朝鲜境内大批的战斗机。

  在这种态势之下,缺乏性能足够空优战斗机的航空兵战斗机部队,承受的巨大压力,到了四三年初暂时反倒是得到了一定的缓解。被日军新式战斗机压的很窘迫的战斗机部队,总算可以略微的缓一口气了。

  在十月初的那次大轰炸不久,面对着遭到重创的本土。为了保证本土的安全,日本陆军不得不将所有的二式战斗机,全部撤回到本土担任防空任务。同时关东军补充战损飞机的力度和速度,也在不断的下降。

  对于日本人来说恼火的不仅仅是抗联对本土轰炸,其所采取的釜底抽薪战术,给本土的军工生产带来的损失。通过不断的点燃一个又一个的日本城市,对国民将战争维持下去的士气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更让日本人无语的是,抗联的轰炸不仅仅是持续在城市,在乡村做的更加过分。不断的派遣飞机,对日本的铁路、公路系统,甚至城市被其轰炸后的废墟之中,都投掷了大量的地雷。

  而且这些地雷,全部都是木壳制造的。投掷在什么地方,会根据季节变化以及当地的环境漆上一层保护色。而且对其外形加工上,还做了一定的伪装。工兵排除的时候不仅异常的缓慢不说,还自身被炸的损失惨重。

  最让日本人恨的咬牙切齿的是,抗联投掷这种很难排除的木壳地雷,并不仅仅局限于交通线和工厂区。甚至对日本本土的主要产粮区,也大规模的投掷外表刷成绿色或是土黄色的地雷。

  这些外表被伪装成一个土块,一个罐头,甚至一个零件的地雷,给日本人造成了比大轰炸还要无穷无尽的麻烦。因为这些地雷数量之大、分布之广,就是日本人调集了所有的工兵,也无法短时间之内排除掉这些地雷。更何况很多的时候,这些地雷究竟什么样,工兵都分辨不出来。

  当然如果日本人有耐心的话,让这些空投下来的诡雷就在那里呆着也不是不行。抗联的这些地雷都是木制的,而且是经过特殊设计的,都是有一定保质期的。如果遇到雨天,碰上大雨会引爆。遇到连绵小雨的时候,随着雨水的浸透也会导致地雷失效。

  遭遇到啮齿类动物或是蚁类的嗑咬,也是很容易被破坏掉的。当然如果日本人倒霉,正赶上连年干旱,或是老鼠都被打绝了,那么就别怪人家了。毕竟设计武器使用寿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尽可能的将使用寿命设计长固然不容易,涉及到的学科n多。但有意识的将寿命设计短一些,在还要保证威力的情况之下,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要知道即便是木制的地雷,如果用了好木材和采取一定的工艺,维持几十年的寿命也没问题的。

  至于为何将这些地雷,设计的使用寿命都不长,原因很简单。杨震可不希望有一天,自己的部队踏上日本本土的时候,踩中自己埋设的地雷。一年时间最好,略多一些他不在乎。但只要别短到三两天就失效,他也无所谓。

  这些地雷都是用军工厂制造武器装备,尤其是生产枪托和制造飞机下脚料制造的。而且这些地雷大部分都是军工厂工人在业余时间,作为一项消遣制造出来的。既没有ng费除了炸药之外太多的原材料,也没有ng费什么工时。

  雷体的结构和密封办法,还是一个在飞机厂工作,曾经专门给庙里建造柱子的木匠灵机一动提出来的。至于炸药,都是拆卸日本人投掷下来未爆炸的炸弹,以及到期的炮弹。就是引信的制造麻烦了一些,但也没有太过于麻烦。毕竟抗联的兵工厂制造各种地雷引信,都已经是熟能生巧,甚至比制造子弹还要熟练。

  唯一的麻烦是,为了制造减速伞,根据地内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手绢和雨伞出手。在降落伞有限的情况之下,改为采取了毛巾等东西替代。又不需要什么复杂的工艺,发动根据地内所有的家庭妇女参与,一年就可以制造出成百上千万的超小型的降落伞。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抗日之我为战神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