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话也让会议室里的所有人都点头,大家都是搞技术的,常识还是都有的。
目前人类为何无法飞出太阳系?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太阳系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太大了!关于太阳系的边界,目前的主流观点是以奥尔特星云为边界,这么算来,太阳系的半径大约有一光年,也就是6万多天文单位!
而我们人类目前的飞行器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最快的人造飞行器已经达到第三宇宙速度,但却只有16.7千米每秒,相比于光速微不足道!
以这样的速度,要想到达太阳系边缘,人类目前需要18000多年!
但是仅仅突破第三宇宙速度基本不可能飞出太阳系,因为人类对太阳系质量的测量未必十分准确。
老美宇航局在上世纪70年代发射的两个旅行者号探测器,目前已经到达日球层顶了,但这也只有120个天文单位,离太阳边缘还差得远呢!
而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恒星为比邻星,它距离地球4.2光年,想要到达比邻星,以人类目前的技术大约需要7万多年!
我们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才5000年,近代科学才诞生不足500年。可能到下一个世纪,人类都不一定能够飞出太阳系!
而要想让雷天唐魔改的探测器从地球升空后,飞出太阳系,速度上必须要有突破,就算是无限引力集团目前在研发的重型运载火箭的发射速度也没有办法完成这个任务!
因为这个火箭说到底还是使用传统的化学燃料来推动火箭,但是化学燃料的能效比太低,携带很多燃料才能产生很小的推力。
“是啊,我们要想真正的探索宇宙深空,我们现在的技术是真的不行,我们计划中的第一代宇宙飞船最多也就能达到5%的光速,这个速度已经非常夸张了,但是离真正探索宇宙还是很远!
就算是使用核聚变反应堆来提供能量,我们的这艘宇宙飞船要想飞到比邻星,那也是不可能的!
想要跨恒星系统飞行,飞行器的飞行速度必须达到光速的10及以上,就这也得好些年才能飞出去。
所以除非我们公司的技术能够实现跨越式的突破,让我们的宇宙飞船速度可以突破光速,或者是我们成功研发出了成熟的虫洞穿梭技术,可以让我们的宇宙飞船跨越距离的限制,不然我们连我们的邻居都探索不了!
而宇宙飞船都要达到这样的速度才能真正的去详细的探测宇宙深空,我们现在看的这些老板魔改后的探测器怎么才能达到这样的速度?”
还是有人质疑这样的工作做起来是否有意义,因为从宇宙的角度来说,这些探测器想要真的起作用还不知道要等多久呢,老板现在急急忙忙的要让他们做这样的工作意义何在?
“好了!怎么说着说着就丧气了呢!也许我们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能研发出那种科幻片里才有的宇宙飞船了呢?
像那种可以进行空间跳跃的宇宙飞船,我们公司到时候造它个几十艘的,想往哪探测就往哪探测!
到时候弄一艘无人飞船,将我们的探测器搭载在飞船上,每飞到一个需要探测的星系就撒出去一堆的各类探测器,那个时候我们现在做的工作不就是有意义了嘛!
所以都回去努力吧!未来公司的宇宙探索任务还指望你们呢!”张汉修笑着撵人了。
大家讨论的问题,张汉修也特地给雷天唐汇报了一下,不是打小报告什么的,而是他自己也有疑问,做这样的工作有意义吗?
对于深空实验室这边的讨论,雷天唐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因为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探索宇宙。
就算是他利用自己的奇遇,将那些魔改后的探测器都从黑洞发射到那个未知的星系里去,那也不算是真正的探索宇宙,毕竟那是作弊。
真正的探索宇宙应该是攀科技树攀到一定的等级后,利用技术堂堂正正的去探索宇宙,那样才能算是探索宇宙,而不是利用这样的作弊手段来完成空中楼阁一般的探索。
而且小黑洞那边的宇宙星空到底距离地球这边有多远呢?
要是利用这些他魔改后的探测器探测到的它的位置离地球有上亿光年甚至是十亿光年呢?
那么远的距离,就算是这些探测器探测到了大量的数据了,对地球这边的帮助也不会大了哪里去,因为两边的宇宙环境可能差的都要有十万八千里了,那样的数据最多也就是让人长点见识。
而雷天唐按照冥冥中的意识,想要吞噬那个小黑洞的本体的话,他只能利用宇宙飞船老老实实的飞过去,不能像他往小黑洞里扔垃圾一样把自己也扔过去。
所以要说这些探测器最主要的目标还是确认小黑洞的位置,这样的事情他怎么和张汉修他们解释?
不过作为老板,不想解释的东西拿就不解释好了,所以张汉修来汇报情况的时候雷天唐也只是神秘的笑了笑就打发他回去努力完成任务了。
解释是不可能解释的,这辈子都不会解释的,你们爱咋想就咋想吧!
眼看着要过年了,就算是他这样的甩手掌柜,这段时间也非常忙了,所以这些事情很快就被他抛在脑后了,任务交代下去了,等着收获就好了,不然要他们干什么。
而且他最近的研究也不是太顺利,关于纳米机器人的研发工作,他再次遇到瓶颈了,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遇到瓶颈了,这些瓶颈虽然最后他都解决了,但是解决的过程却是需要大量的时间的。
所以这段时间他除了要忙公司的事情,还要想办法解决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其它的事情就没有太多的精力就管了。
特别是现在宇宙飞船设计大赛已经正式的开始了,他每天都还要抽出一些时间来看看那些脑洞大开的设计,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灵感,这个事情对他来说甚至比解决纳米机器人研发遇到的难题还重要!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