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种情况下太空探索公司会主动跑出来挑衅无限引力集团,这种事情除非他们公司整个高层都脑残了还差不多。
虽然太空探索公司的市值在这几年并没有因为技术的原因而下降,反而因为各种资本操作抬升到了现在的高市值。
但是他们公司也为此项商业计划得罪了很多人,包括各国的通讯运营商、天文学家、各国政府在内的很多人都对这个计划非常的反感。
无限引力集团没有更先进的卫星通信技术吗?怎么可能,他们现在自用的通讯系统要比其它国家的通讯系统先进最少十年,但是即便如此,无限引力集团也没有介入到通讯行业中来。
因为通信行业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非常敏感的东西,监管也都是十分严格的,雷天唐虽然不怕麻烦,但是也不想天天跟人在通信安全还有信息安全方面进行扯皮,这里面的水深的很。
他即不缺钱又不缺赚钱的手段,干嘛要去趟这趟浑水呢?
而太空探索公司要是没有老美政府和老美军方在后面支持,他们想要顺顺利利的发射如此多的卫星进入太空轨道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根据联合国卫星登记网站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仍在轨的人造卫星有5800颗左右,但是这个数字里面,太空探索公司的星链卫星就占据了2300颗。
即使太空探索公司的星链卫星网络按照此前1.2万颗卫星的计划,也会将这一数字增加将近3倍。
而在同类项目中,“星链”并非唯一参与者。如此繁多的卫星正在争夺天然星空,在天文学界引发了不少批评。
一个常被引用的例子是,在智利落成的一个价值4.66亿美元、8米宽口径且配有32亿像素照相机的大型综合巡天望远镜,本来是用来在本世纪20年代快速扫描天空。
但随着星链卫星群的组建,许多用这台望远镜拍摄的图像都被其“污染”,长时间曝光拍摄的照片中更是可能包含数十条卫星移动轨迹条纹。
该大型巡天望远镜对未来4.2万颗星链卫星对观测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发现30%的图像中将至少包含一条卫星轨迹。
这些“堵塞”太空的卫星设备惹怒了天文学家,他们发现越来越难以从地面观察到太空,因为卫星的反射光线遮挡了视野。
有太空机构甚至考虑让太空探索公司这样的公司为每一棵发射的卫星付费,希望以此减少“太空垃圾”的扩散。
而无限引力集团对太空探索公司的这个星链卫星系统反感的主要原因也是来源于此,因为很明显公司的陆地天文台在对宇宙进行探测的时候也是深受其害的。
只不过随着公司将更多的太空探测器送上地球轨道和更远的太空,甚至在月球上都开始新建大型天文望远镜探测系统以后,公司的天文学家就懒得再跟他们扯皮了。
因为此时公司的地面观测系统已经从最开始的主要探索手段变成了辅助探索手段了,有那个功夫去扯皮还不如将精力投入到探索宇宙中去,反正这些星链卫星也对他们没有太多的影响了。
这种影响他们公司有钱有技术能解决,可是那些靠拨款、捐赠、到处筹资好不容易建设起来的各个天文台里的天文学家们可就接受不了这一点了。
发射外太空探测器对他们来说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地面观测天文台还是他们主要的观测手段的,所以他们是最反感这种一溜排一溜排飘过的卫星的。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早在很久之前就发布过声明,表达了对这类项目可能会破坏自然天空以及干扰射电天文学频率的担忧和抗议,在声明中,该协会将这一太空前沿领域描述为“新的、且基本上不受管制的。”
由于没有人想过卫星发射的数量会增长得如此快,因此监管尚未跟上这个新生的领域,太空探索公司之所以步调迈得如此快,部分原因就在于利用当前的监管真空,在规则出现之前,最大程度地抓住机会。
还有一个问题是,通信卫星项目需要如此庞大吗?在他们看来发射比实际所需卫星更多的唯一原因是为了炫耀,因为从公众和筹资的角度来看,多即是好。
但是太空探索公司与老美军方很早之前就达成协议,使用太空探索公司的“星链”卫星群为老美陆军进行通信测试。
太空探索公司同意老美陆军对该公司的“星链”低轨宽带星座进行通信测试,毕竟这套卫星系统将由数千乃至上万颗卫星组成,如果将其整合到美军现有的系统之中,势必给美军的通讯安全和监控体系带来巨大的提升。
而随着多轮测试结果都不错,老美军方已经开始使用这些卫星以后,太空探索公司很明显已经获得老美政府和军方的允许,有了更大的自由来“污染”太空,不然他们公司也不可能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发射了2300颗卫星了。
毕竟老美会为“国家安全”不惜代价,不论给出的理由是多么无聊,这也是为什么无论是各国政府还是那些天文机构各种抗议都起不到多大作用的原因所在。
这也正是雷天唐和蒋妤婷他们判断老美政府和军方才是此次撞毁他们公司卫星的幕后黑手的原因。
毕竟老美政府也不是第一次这么疯狂了,在很早之前,老美政府就执行过一个比星链卫星网络还要疯狂的计划,那就是西福特针计划。
老美政府在冷战时期为了同前苏联竞争太空开发能力,计划在太空撒入了4.3亿根铜针,其目地是通过这些高密度的太空金属物来帮助老美在太空传播自己的中短波无线电信号。
但是结果却打了老美一个耳光,这些铜针被发射进太空没多久就纷纷偏离了轨道,有不少还坠入大气层烧毁了。后来老美追查原因才发现,原来是科学家没有考虑光压对铜针的影响。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