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的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当千万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无不是激动雀跃,虽然大部分人都没读过书无法成为考生,但心中依然很开心。
虽然自己没学问但却可以努力的培养孩子,让后辈们参与进去。
以前很多人即便是知道没学问就没出息,但也没有让自己的儿子去读书。因为就算是真的有能力,但作为一个平民也很难有出头之日,还不如老老实实的种地。
但现在不一样了,科举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天下父母谁不想儿孙们能够出人头地?
从前是没有机会,而现在有了新的可能,就算是把自己给类似也要供孩子读书,为其争取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又是半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件事已经传遍了大街小巷,成为了很多人茶前饭后的谈资。
秦国为了一统六国杀了不少人,而这些死去的人之中,很可能就有着亲人还活着。
这些活着的人自然会怨恨秦国之人,这也是目前最大的矛盾。
在很多六国百姓的眼中,秦军就是只知道杀戮的恶鬼,而秦王更是恐怖无比的存在。
让他们的心中既畏惧有憎恨。
而当这个诏令下发了之后,很多人的想法产生了变化,虽然普通百姓没有多少文化,但科举所带来的好处心中还是知道的。
千年以来,没有那一位君王这样为百姓着想过,愿意给平民一个飞黄腾达的机会。
而现如今嬴政却做到了。
这个自封为始皇帝的人,似乎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残暴与可怕,或许他真的是一位不错的君主。
与此同时很多读书人也开始做起了准备,更加努力的学习,经常可以看到往来借书的人。
因为诏令之中已经讲明了绝对会考秦律,所以凡事想要参加科举的人都在非常用功的熟读背诵律法,争取一字不差。
除此之外,学子们还努力的练习秦篆,不仅要写的准确还要优美。
日诵秦律,夜书秦篆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标准日常。
自从科举之事流传开来之后,便有着不知多少人欣喜若狂,摩拳擦掌,想要一展身手。
在这样的气氛之中,第一届科举,很快就来到了……
大秦贰年三月,春
科举即将开始,首先要进行的是乡试,每个乡最多可以选出十人,然后这十人便可以去参加县试。
在乡试开始前的一个月,嬴政便下了一道命令,将考试所需要的纸张发放到了各个郡县之中。
经过近一年的制造,如今所积攒下的秦纸已经超过了千万张,足够这次科举的消耗了。
不过嬴政思考了以下,却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参加乡试的人自备竹简答题,而若是能够闯过第一关,那么在接下来的县试之中就可以使用免费发放的秦纸。
他之所以那么做,就是想要提高秦纸的档次,给人一种只有优秀的人才能够配得上这种纸张的感觉。
如此便可以在无形之中提高秦纸的价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引起注意,为秦纸正式进入市场做铺垫。
除此之外,这种做法对于科举本身也是有利的。
乡试只能自备竹简,而县试却可以享受到不一样的待遇,这样一来就会在无形之中树立起科举测试的等级。
吸引更多的人不断的向上攀爬。
无论是什么考核,真正能够获得成功的总归是极少数,为了给予考生们足够的动力使其坚持下去。必须要对那些相对优秀一些的人进行鼓励。
虽然一张纸并不值多少钱,但却是一种认可。
那些参加县试的人会不由自主的产生一种优越与自信感,而止步于乡试的人则会心生羡慕,然后更加努力,争取下次更上一层楼。
如此一来,科举制度就会更加稳定,获得更多读书人的认可。
十天之后,科举正式开始了,为了让考核顺利的进行,每个乡都建起了简易的考场。
天刚刚亮,就有不少人来到考场外等候了,等了足足一个时辰之后才被放了进去。
因为这是第一次科举,所以学子们的热情度都很高,非常积极的报名参加。
平均算下来每个县都有数百人参与,秦国如今又七百多个县,加起来总人数超过了三十万!
三十万这个数字虽然也并不是很夸张,但要知道如今的大秦也不过只有两千万左右的人口。
而且因为受教育程度普遍很低,所以几十个人里面也未必能出一个读书人。
三四十万的考生其实已经很多了。
当嬴政得知这个数字之后,也是不由的笑了起来。
因为这个结果意味着有大半的读书人都认可了科举,大秦的科举。
通过这个制度,不仅可以招揽人才还可以打压贵族。
最重要的是拉拢到了很大一部分的人心。
正所谓儒以文乱法,文人的口诛笔伐威力绝对不弱于刀枪剑戟。
相反,若是读书人都站在了自己这边,想要治理国家自然也就容易了许多。
统治人心要比统一疆域更难,因为人心是最不可捉摸的,也是最难以掌控的。
而现在的科举刚好掐中了那些文人的命脉,使其可以为己所用。
有了这一举措,嬴政有着很大的信心可以实现万众民心的统一,打造一个坚不可摧的帝国。
几天的时间之后,各地的乡试都结束了,在经过了筛选之后,结果也出来了。
一共有数万人晋级到了下一轮。
凡是在这一轮中优胜的人,能够在一个月之后前往县里所设的考场中,却参加县试。
而若是可以在县试之中再脱颖而出,就可以到郡里进行郡试。
凡是能够走到郡试这一轮的人,其实已经是人才了,就算在这一轮中被刷了下来,无法继续进行最后一轮的殿试,那么也会有一个不错的职位等着他。
根据不同的水平来对人才进行评定,并将其放到合适的位置上,无论旷世之才,还是有些小才能,都不会浪费。
这便是科举的核心……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秦时明月之道家师叔祖》,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手机站: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