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976 祭陵,北狩!

  崔秀宁坐下来,“现在你没有心结了吗?你那个师兄不算背叛你。相反,更多的是保护你。”

  李洛叹了口,“心结是没了,可是我又担心他的安危了。他多半是死在了昆仑山。”

  “那也没办法。”崔秀宁摇头,“昆仑山太大,险境太多,一个人进去说没就没了。说起来,你们师兄弟性子还挺像的。不过,姜药更像个考古探险者,你更像个投机商人。也不知道教出你们的姜老,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老师么,”李洛露出复杂的神色,“是我见过的最难以捉摸的人,也是我见过的最老谋深算,最渊博的人。他教了我七年,彼此应该很熟悉,可我一直看不透他。”

  “就算以我现在皇帝的目光,仍然难以看清这个人。他的底细,我和姜药作为嫡传弟子,都不清楚。你们警方,当时就查不出来么?”

  崔秀宁摇头,“姜氏集团,是东方最大的文物犯罪集团,也是隐藏最深最狡猾的集团。你作为这个集团的重要成员,应该很清楚。”

  “可是这个集团的老板,也就是你师父姜老,我们却查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海外警方也查不到。似乎这个人是凭空出现,他的家人信息,也是一片空白,极其神秘。”

  “你是他的关门弟子,你都不清楚,那警方就更不清楚他的为人了。”

  李洛陷入回忆中,“老师非常有钱,是个隐形富豪。可他赚了那么钱,却没有金盆洗手的意思,还在秘密开展新的项目。这些项目很神秘,我和姜药都不清楚,但能猜到,是在找一些东西。”

  “老师要找的东西,之前我们以为是九州鼎,传国玉玺这些。因为老师曾经有过研究。但是吧,后来我们又觉得,是在找其他东西。”

  崔秀宁作为警察出身的人,对这些很感兴趣,“你觉得,他赚了那么多钱却不收手,就是因为需要大量财力找一些东西?”

  李洛苦笑:“应该就是这样了。但是警方查到不少犯罪事实和姜氏集团有关,开始通缉集团中的重要成员,比如我李洛,还有姜药。所以老头子就干脆布局,拿我和姜药去顶缸,丢卒保车。”

  “好了,知道你这些案子感兴趣,但我不想说这些。换个话题吧,义父在嵯峨山的义陵,已经修好了。嵯峨山非常适合修建大型的皇陵区。”

  崔秀宁道:“要在嵯峨山修建皇陵区?”

  李洛点头,“总有一天,我们会葬入皇陵,我们的子孙,也会葬入皇陵。明朝有十三陵,清朝有东陵西陵。我们建的大唐,也应该有个陵墓区,就叫唐陵山城。”

  “唐陵山城?”崔秀宁想不到李洛还有这样的念头,“我们才三十多岁,是不是太早了?”

  “不早。你听我说说我的计划就知道了。”李洛笑道,“人有旦夕福祸。帝王往往登基就修陵墓,我们其实不算早了。再说,我要搞的唐陵山城,也没那么简单。”

  “过段时间,我们要去祭拜汉唐诸陵,你就会发现,大多数的汉唐帝陵都被盗掘过。虽然我们严格保护了这些陵墓,可也只能不让它们被继续破坏而已。”

  “我真的不希望,我们的以后的陵墓,也被盗墓贼打扰。陵墓不集中管理,很难防止被破坏。汉朝还没灭亡时,茂陵就被盗过。唐朝没灭亡时,昭陵也被盗墓贼光顾过。这个我最有发言权,盗墓者心中没有敬畏之心。”

  崔秀宁冷笑:“一个盗墓贼,竟然害怕自己的陵墓被盗,我觉得真是个黑色幽默。”

  “你先别急着讥讽我,听我说完。”李洛拉着崔秀宁的手,“我打算将嵯峨山周围五十里围起来,设为唐陵山城。”

  “嵯峨山离长安城只有一百三十多里,不到两日的路程。嵯峨山丘壑起伏,风光壮美,山明水秀。相传皇帝就是嵯峨山飞升的。而且,嵯峨山目前的古迹也很多,保存的都不错。”

  “山中的山谷,足够修建很多建筑,几十座帝陵也不在话下。义父的义陵,就在跑马梁附近。我们的陵墓,可以修在天井峰下的樱花麓,那里风水最好,景色也最好。唐代皇陵,就有五座在嵯峨山一带。”

  崔秀宁听到给自己修坟,很是不悦,只能绞着李洛的手指表示不满。

  李洛风轻云淡的继续说道:“唐陵山城占地五十里方圆,是长安城的几倍大。里面除了山区,还有不少山下和山谷的小平原,能用来作为耕地使用的土地,足有三十万亩,就算自给自足,也够养活好几万人了。”

  崔秀宁明白了,“我明白了,你还真是用心良苦。嗯,我赞同。”

  李洛一笑,“天下没有不灭的王朝,千百年以后,鬼知道大唐还在不在。我要留下一座皇陵山城,只有宗室子弟,才能住进山城守墓。”

  “那么几百年后,唐陵山城就会变成一座真正的山城,一座李氏宗亲专有的城池。再设置唐陵山府,管理山城。设置城主一员统辖,由皇太子兼任唐陵山城的城主,以为定制。”

  “如此一来,就算多少年后李氏退位,也有这唐陵山城作为世袭领地,千秋万代。”

  “因为黄帝就在嵯峨山飞升,我还要在山城内修建全国规模最大的炎黄帝宫,作为整个天下的帝宫之首。让炎黄帝宫来庇护山城。后世,谁要想动唐陵山城,那么就要考虑这炎黄帝宫首宫带来的舆论影响。”

  “我们要在有生之年,慢慢修建,将唐陵山城建成一个文化圣地,成为后世孔庙那样的象征。等到将来《洪武大典》修好,就在唐陵山城放入一套。”

  “山城修建的进度,宜缓不宜急。我打算用几十年时间慢慢修。我要让唐陵山城,在后世成为仅次于长安城和洛阳城的文化瑰宝。”

  “好吧。”崔秀宁扬扬眉毛,“你深谋远虑,很会为子孙后世着想。我也有一个计划,说给你听听。”

  “你说。”李洛来了兴趣。

  崔秀宁道:“皇子太金贵,生于深宫之中,长入宫人之手,不知道民间疾苦,世俗风情,不利于他们的三观培养。后世的皇子,应该在基层体验生活后,才能回宫。我们只有四个儿子,就算了。从孙子辈这一代执行,孙子一定会很多的。”

  李洛道:“这个我也想过,问题是怎么操作呢?难啊。”

  崔秀宁道:“不难。皇子十二岁时,交给统计司安插在各郡县的采风使。采风使既是统计员,又是特务,他们的身份本就是保密的,在地方都有不同的身份掩护,要么是暂时的小商人,要么是暂时的农民。”

  “由他们带着皇子,不但能让体验基层,还能让皇子到处游历,增加见识。等到这个采风使的任务结束,两年就过去了。”

  李洛皱眉:“采风使以长辈的身份带着皇子,可是他们真能将皇子当成晚辈来对待吗?要是小心翼翼的供着,那还有什么用?”

  崔秀宁道:“首先,采风使的选择,就会很慎重。选择之后,还要由大安府和统计司教他们怎么做,怎么保密,怎么和皇子相处。在这个时间段内,皇子的身份会暂时被冻结,只要能保障皇子的人身安全,就足够了。”

  “采风使在任务期间,生活是很节俭的,薪俸不会全发,只有三年任务结束后才会全额补发,就是为了他们和基层打成一片,便于底层的信息数据采样,他们的身份在地方也是保密的,这是纪律。他们不可能随便违反。”

  李洛叹息,“也只能这样了。嗯,跟着采风使体验两年后,就再送到军中体验两年。没有经过这些体验,没有资格封王,更没有资格即位。”

  “还有一条,规定一下。后世没有两年以上基层体验的,不得立为皇太子。征儿他们就算了,我们就是这四个带把的小瓜。就是分封海外,也只能分孙子去,不能封儿子去,不保险。”

  两人你一件事我一件事的商量半夜,直到月亮西沉才回天乐阁歇息不提。

  第二天,李洛携带皇后太子,以及各衙主官,去祭拜先陵。

  皇帝法驾卤簿仪仗数千人,还有禁军侍卫,文武大臣,队伍超过万人,浩浩荡荡的离开长安。

  第一个去向,就是唐高祖的献陵。献陵位于长安北的三原,离长安也就是五十余里里,早上出发,下午就到了。

  李洛恢复关中后,献陵也得到修葺,恢复了献陵的风貌。来到献陵后,但见山陵巍巍,气势雄浑,华表石兽简约大气,松柏蓊蓊郁郁,陵殿完好如初。

  唐主很是满意,夸赞文天祥办的好。

  韦素道:“陛下,这高祖献陵,当初臣也来此凭吊祭拜过。虽说金代有过几次修葺,金帝也禁制盗陵,可献陵破败之势,仍不可避免。当时,臣见到这陵园石像埋土,殿阁坍塌,就是山陵树木,也枯败无光,真令臣涕零。”

  “可是如今,就说这陵中古树,也变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了。这难道不是大唐重光,陛下圣德充沛天地,而使得祖陵有感,气运氤氲吗?”

  李洛不禁有些无语。虽然他内心不信韦素的话,但还是很高兴。

  群臣也都说,是陛下的功德,使得大唐祖陵再生气运,是大吉之兆。

  接着,李洛身穿衮服,亲自在灵殿祭祀,诵读翰林院写的祭文。

  官样文章典雅晦涩,但其实就是一个意思:承蒙你保佑,我恢复大唐了,你放心吧。我会好好治理天下,你要保佑李氏子孙,好好享受贡品吧,香火少不了你的。

  至于祭礼,祭舞,牺牲等,都是礼部和鸿胪寺早就准备好的,完全不用李洛操心。

  祭祀完了之后,李洛就在献陵驻跸扎营,算是陪了李渊一夜。

  第二天,李洛又祭祀了献陵附近的端陵和庄陵,然后继续北上,在嵯峨山一代祭祀了简陵等五陵。

  这些唐陵虽然早不复当初的风采,可无不依山为陵,眺望渭泾,恢弘大气,显示出唐王朝的雄浑之风。

  时值三月,嵯峨山漫山遍野的樱花,烂漫如雪,随风飘零,群臣不禁都有些动容。

  想不到嵯峨山,竟然有这么多樱花林。樱花这东西,其他地方已经很少见到了。因为他们觉得樱花不吉。可此时见到,却如斯之美。

  李洛有点感慨。

  当年,正是因为嵯峨山气势万千,钟天地之秀,加上樱花如云,古迹密布,才让参加唐德宗祭祀大礼的日国使者大为震撼。

  日国遣唐使回国后,禀告天皇,天皇大为艳羡之下,就把京都附近的一座山命名为嵯峨山,将太子的宫殿命名为嵯峨院,又大量移栽关中的樱花树,这就是嵯峨天皇和日国樱花的由来。

  可笑的是,后世一些不明就里的人,听到嵯峨山就以为是在日国,看到樱花就以为是日国的。殊不知真正的嵯峨山在关中,而樱花也是从关中移栽过去的。

  唐宋喜爱樱花,唐诗中有大量樱花的记载。但是到了宋朝,樱花不受欢迎了,反而在日国大放光华,被人为的大量种植。

  某种意义上讲,后世的日国继承了秦汉隋唐的一些内核审美因子。虽然他们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可是内核却和秦汉隋唐密不可分。

  而后世的华夏文化,不好意思,基本上就是元清异化后的东西了。经过元清的两次异化,其实后世究竟是怎么回事,明白人都知道,不愿意承认而已。

  李洛看着简陵附近的如云樱花,在春风之中随风飘零,落英缤纷,绚烂若粉雪,忍不住开口吟道:

  “分明三月春光好,缘何嵯峨山雪轻。陌上花飞飘八水,碑前樱落祭五陵。若非夕霞失颜色,便是青娥洒玉瑛。绝似王孙幽思意,说与皇祖天下心。”

  唐主一首咏樱思祖的应景诗一出口,随驾的文臣都是面露赞叹之色,就是文天祥和姚隧等大家也认为,平心而论,陛下这首诗在帝王咏物诗中,算是上品了。

  这八句诗,格律森严不说,而且从头对仗到底,四联一气呵成,既情景交融,发静穆之孝思,又能抒发天下家国之怀。

  陛下并非文士,于诗词小道并不上心,能临场发挥的信手写出这样的诗,已经不比温八叉的诗才差多少了。

  本来,文天祥等人都有诗意,可李洛一作诗,他们反而不好再作。

  主要是,怕天子难堪。

  拿皇帝不擅长的诗词,在皇帝面前显摆,那既不是忠孝之心,也不够聪明。

  韦素道:“陛下此诗,犹如天成,非帝王之心,胸怀天下,便不能为也。而在懿宗皇帝简陵之前颂出,就更显陛下孝心啊。我大唐虽然以道治天下,却也是以孝治天下。此诗,大善!”

  都知道,懿宗是陛下血缘最近的帝王。

  张养浩拱手道:“不知陛下此诗何名?”

  李洛淡然道:“就叫《嵯峨山·五陵樱》吧。”

  张养浩立刻取出纸笔,记载:“洪武六年三月二十九,上祭简陵。见樱落如雪,幽思先祖,心怀天下,乃作《嵯峨山·五陵樱》。诗云:…”

  群臣个个肃然颔首,对天子追思祖宗的孝心,很是满意。

  小太子李征稚嫩的声音也响起:“父皇之心,皎如日月。儿臣之心,洁如樱花。这便是天下心了,也就是君道,臣道。”

  李洛听了,心中暗喜,儿子真是聪慧啊。但简陵前不宜高兴发笑,所以他只能淡然点头,不轻不重的夸赞道:“太子虽年幼,却有见地了。嗯,到明年,这祭祀诸陵之事,就由你代朕来吧。”

  李征心中一喜,赶紧谢恩:“儿臣遵旨!谢父皇!”

  他虽然只有十虚岁,可被颜铎调教的很是懂事,加上本就聪明伶俐,当然知道代替父皇来祭祀祖陵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他在父皇母后心中的地位,不可替代。

  正所谓,国之大事,在祭与戎!

  元从大臣们闻言都是心中欣喜。太子之位,稳如泰山啊。

  而非元从系的臣子,其中有些人就有点失落了。

  唉,难道越王这口冷灶,就完全烧不起来么?真的没有希望?

  李征得到父皇的彩头,不知为何目光有意无意在大臣中搜寻了一下,直到看到她那张熟悉的脸后,这才隐晦的收回目光。

  很明显,即便他不是人小鬼大,那也绝对比一般孩子早慧一些。

  可是这看似隐晦的一幕,却被目光敏锐、心怀关注的崔秀宁,捕捉的一丝不落。

  李洛手抚简陵前的石翁仲,目视群臣喟然道:“朕坐了这大位子,虽承昊天之命,诸卿辅弼,却也赖祖宗遗泽,数百来,中原犹思大唐。”

  “可朕今见诸祖陵,无不被盗贼所犯,心生凄然。是以,朕不但要修葺关中十八祖陵,还要将嵯峨山周围五十里地圈起来,修建一道围墙,作为大唐山陵之城。”

  “太上皇义陵在此,朕和皇后的山陵,也会修建在此,这后世之君陵墓,也都要修建在此。以后这嵯峨山一带,就叫唐陵山城,也可称为嵯峨山城。”

  什么?修建一座山城,将以嵯峨山为中心的五十里地圈起来作为皇陵区?

  妙啊。

  如此一来,后世皇陵集中在一处,就能更好的保护了,祭祀起来也更方便。而且,嵯峨山一带本就已经有五座先唐皇陵,太上皇的义陵也在这。

  将陵邑区圈建为一座山城,还能安置将来的闲散宗室,一举两得。

  林必举道:“陛下英明。以臣所见,占地五十里的山城,城墙大概两百里。如果城墙高三丈,那么五万劳力,三年可成,工程并不大。”

  李洛道:“城墙工程虽不甚大,但此事慢慢办,先用万人慢慢修。修个十几年也不打紧。可这工程,要修的精细,要利用山川地势,修出气势,修的与众不同。工部可以立项研究。”

  “遵旨!”工部尚书领命。

  接下来,天子法驾西行,先到礼泉祭拜太宗昭陵。昭陵同样被文天祥修葺过,焕然一新。李洛看到昭陵八骏,又不禁作诗道:

  “昭陵八骏西京待,穆王八骏西天游。我家太宗何雄哉,奋击天下照春秋。煌煌贞观盛世到,赫赫武功万里收。千秋圣主何如似,天可汗名青史留。”

  做完之后,李洛还不忘说一句:“此诗名《祭昭陵》。”

  文天祥等人虽然觉得这首诗远不如上一首,近乎打油诗,可也觉得很有雄豪之气,但要说好,却委实难以夸出口。

  不过,诗虽然太一般,可对太宗的孝心,却是值得肯定的。

  于是,文天祥等人不夸赞皇帝的诗写的好,却夸赞陛下至孝,肖祖。

  崔秀宁听得心中直腻味。唉,男人怎么这么喜欢作诗啊?真染上那所谓十全老人的毛病了?

  祭拜昭陵之后,李洛又祭拜乾陵等诸陵。

  关中十八唐陵全部祭祀完,李洛又去骊山陵墓,祭祀始皇帝,亲自写祭文烧给始皇帝,并下令恢复骊山的石兽和神道,再立碑重写始皇帝功绩。

  离开骊山,法驾到渭水北岸,又祭祀汉高祖长陵,汉武帝茂陵等九座汉陵。最后,又祭拜隋文帝的太陵。又下令修葺九座汉陵和一座隋陵,恢复年节祭祀之礼。

  李洛带着群臣在关中逛了半个月,祭祀了二十八座帝陵。这才于四月中旬回到长安。

  整个关中百姓,都知道天子巡视关中,祭拜皇陵了。

  这还不算,李洛回到宫中不到十天,就下令皇后摄政,太子监国,他又要去祭陵了。

  这次不在关中,而是在雍州北方的延安郡,黄帝陵!

  但是,不光是祭祀黄帝陵,还要过黄河,巡视河套,登阴山,到塞外。

  崔秀宁很是无语。女人觉得,男人怎么越来越有始皇帝和汉武帝的调调了啊。

  四月二十三,皇帝下诏祭祀黄帝陵!北狩河套,巡视塞外!

  PS:今天就到这啦,蟹蟹大家支持哦,晚安!好累。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葬元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