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大吃一惊,却又觉得没有什么,转惊讶为欢喜,虽然有些意外,有些觉得皇上的这个玩笑有些,出格了,但是想到皇上的龙脉单薄,而且皇上并不是一个喜欢将心事耗费在这方面的人,更觉得没有什么,只是有些担心会暴露了皇上的真实身份,会给皇帝的安全带来隐患,“皇上,这点老臣可以照办,但是老臣还是不得不说皇上两句的。~~~~”
崇祯皇帝朱由检摆摆手,打断了孙承宗的话,微微的一笑,“老师要说什么,朕都明白,老师请放心,只要你自己保住秘密,这两个女孩都会替朕隐瞒的,不是事儿。”
孙承宗听皇帝这样说了,本身也认识这俩女孩,很是为皇上开心,便不再说皇帝到民间玩乐的事情了,孙承宗不是孙慎行,他的思想要开通一些,而且皇帝重新让自己挂帅关外,也就是变相的同意了自己以守代攻的思路了,孙承宗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对于皇帝以攻代守,那十倍的人数去换取建奴的伤亡的那一套是非常不认同的。
“老臣知道皇上对祖大寿他们那帮辽东将门非常的不满意,老臣也同样的不满意,但这不是皇上和老臣能够解决的,这是几十年来的积病,本来作为大明帝国如此庞大的帝国,战之则必胜,不能久战,就是要一鼓作气,但是辽东的问题已经五十年了,如此长期的以辽东当地门阀的势力为主形成的军队,已经自成一个体系了,皇上还是应该以大局为重。至少将辽东的军饷。重新按照十万人的标准发放。对于如此重要的战场,十万人的标准,真的不算多。”孙承宗看见皇帝今日的情绪不错,大着胆子谏言,他以七旬高龄,黄土都埋到脖子了,只要是他觉得对大明有利的话,他没有什么不敢说的。
崇祯皇帝朱由检深深的叹口气。“如今关内百废待兴,建奴千里奔袭,白莲教,京察大计,这一次次的折腾,使得京畿地区经济糜烂,老百姓负担很重,朕也缺银子!对于中原反民,朝廷是一点银子都拨不出来,老师的建议。朕会认真的考虑的。但是,这五万人的粮饷标准。是朕在前年亲自发下的圣旨,朕会抽时间跟老师到前线亲自看一看再做打算!不到万不得已,朕不想给辽东军饷提高标准。”
孙承宗不知道该说什么,也许皇帝以民间身份到处走走,对大明的大局的确是有好处的,不然的话,什么事情都凭着在中枢院,在紫禁城里面闭门造车,的确会无法了解最详实的前线情况。不了解情况就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崇祯皇帝朱由检和孙承宗约定好,明日一次性将两家的求亲都给解决了,又详谈了一会辽东的战局,才告分别。
在将心思都放在大明之后,崇祯皇帝朱由检开始注意多和身边的人沟通,其实他手里不缺人,不缺忠勇能干的老臣,只是要想改变这些老臣的思路比较困难便是了,完全重用老臣,以崇祯皇帝朱由检重生了两次的智慧和目光,也应当比上一世要好许多的,只是,这一世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并没有将目标定在中庸,他不想在自己死了之后,给子孙后代们依然留下一副破烂局面,辽东问题,中原问题,江南问题,大明外贸问题,崇祯皇帝朱由检都要在自己的手里解决,毋宁生,毋宁死!绝不中庸,绝不平庸!
在跟郑月琳耳鬓厮磨了一阵之后,让崇祯皇帝朱由检重新找回了重回大明的时候的雄心壮志,跟这些民间女孩在一起的时候,更让他觉的自己的帝王身份是多么的荣耀!这是他在宫里面的女人身上,而体会不到的,宫里面的女人,大都是怕他!即便是自己的周皇后,也是以怕,居多!这一点,不管崇祯皇帝朱由检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变,他想有两个不一样的妻子,而这一点,泰松格格那样的身份的蒙古女子可以满足他,但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却并不想跟异族女子有太多的牵扯,偶尔玩玩可以,太放心思,他没有这么多的闲情逸致。
崇祯皇帝朱由检接下来跟老臣徐光启的谈话就要开心的多了,虽然没有去看,但是听着徐光启的描述,崇祯皇帝朱由检已经非常的满意了,他不知道怎么搞的,这段时间都没有去过大明军械制造局,自从不能够再回现代之后,崇祯皇帝朱由检也对机械制造的热情,降低了许多,他知道研发枪支弹药和火炮的重要性,也知道研发铁甲舰的重要性,但是基本的要点,必要的设备,他都已经传授给徐光启了,他不想让自己费太多的心思在武器的更新换代上面,国事太过危机,他不能静下心来搞军械科研,他知道自己的性格,自己是一个做事停不下来的性格,将过多的心事都放在那上面,等步枪制式化成功了,兴许这个大明已经姓了别的姓氏了。
“老臣有信心,在三年之内,大明的第一艘铁甲舰就能够下海,虽然不抵现在的木制帆船的长度和高度,但是在大海中远航,应当不成问题!”徐光启雄心勃勃道,有了皇帝为他提供技术资料和图纸之后,徐光启现在都已经学会了电脑制图了。能够指挥大明的那些新兴工匠们使用加工中心。
崇祯皇帝朱由检点点头,“就有劳老师了,老师要注意人才的培养,你那个侄子徐正明,朕很欣赏他的,大明科学院不是也交给他参与了吗?”
徐光启点点头,“他做的不错,老臣相信,即便是老臣现在忽然死了,大明的科技研发也不会倒退,实际上,大明科学院和大明军械制造局,现在已经是徐正明在掌舵了,老臣更多的心思都放在皇上给老臣带来的那些番邦种子上面,皇上看见了现在的土豆,玉米,红薯和水稻了吗?全部比咱们以前的那些个收成物大三倍以上呢,一个个个大!还饱满,粮食收成提高了三倍不止,这要是整个大明都能够一切安居乐业,咱大明给十个大明供应粮食都不成问题了。”
徐光启的热情,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的热情,也同样的感染着崇祯皇帝朱由检,他很想跟徐光启这样,不管是做什么,都兢兢业业,都专心致志的便好,这才是他理想化的生活,他并不适合当一个全局性的掌舵者!崇祯皇帝朱由检也正是因为看清了自己的弱点,才更着意对于人才的培养!“朕看见了,朕现在每日的御膳就是这些东西,朕特别爱吃大米!”
崇祯皇帝朱由检微微的笑着,却并没有说出,在大明普遍种植这些高产作物,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他的行政权力,仅仅是覆盖在大明的京畿地区,崇祯皇帝朱由检也不可能叫那些个中原反民们都别再造反了,都回去种地,也不可能让南方的那些个富庶省份,都将经济型作物拔除了,都去种水稻。
世上之事情,知道容易,改变却难,崇祯皇帝朱由检并不是一个过于乐观的人,他有的时候会将步子放的很大,却并不是因为他的心大,因为乐观,而是因为他的性格急躁,做的时候,停不下来!会忘了去考虑后果,并不是他认为去实行了,就会实现。(未完待续。。)
...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