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8章 律例

  终宋正文卷第968章律例一场议事颇费心神。

  年节之前这样的议事还要持续好几日,内容与往年相同,都是为了总结今年并规划下一年的国策。

  其后,李瑕开始接见从陇西调回来的官员们。

  当年贾似道请出李曾伯、并从江南选调了许多视李瑕为叛逆的官员赴任陇西,为的是对付李瑕。

  甚至就在李瑕为李曾伯接风洗尘的当夜,就有一个官员试图行刺他。

  转眼数年过去,陇西环境艰苦,这批官员经历大浪淘沙,熬不住的早已辞官返回家乡;能留下的,都是付出了太多辛劳。

  随着河西走廊、兴庆府相继攻下,他们经历艰苦,也算得到了回报,建功立业。似乎都忘了李瑕是个叛逆之事。

  这次,李瑕把陇西与河西走廊合并为甘肃路,任用廉希宪为安抚使;调李曾伯主政宁夏路。

  如此一来,他便可借机调派这些官员,相当于整编一次,使能者居其位,也使治下更安稳。

  翻开了历年以来陇西官员的考核卷宗,李瑕首先看见的是政绩最出众的一个……

  “谢枋得,字君直,江南西路信州人。”

  李瑕轻声念着卷宗上的信息,看了眼前面的中年人,只见其年近四旬,身体壮实,下巴上留着一整排的长须,不似文弱的书生,颇显豪迈。

  “你是兴昌四年进士,与闻云孙、陆秀夫同榜?”

  “回秦王,是。”

  “你对策时,本能擢升甲科,偏要抨击宦官董宋臣,只考中了乙科?”

  “回秦王,是。”

  “鄂州之战时,你被任为礼兵部架阁,招募民兵、筹集军饷,伱变卖家产,八方奔走筹措,招募民兵一万余人,保卫饶、信、抚三州?”

  “不过略尽微末之力。”

  “战后,你既写文章骂了贾似道,也骂了我?”

  谢枋得丝毫不惧李瑕,抬起头,道:“是,秦王有战功,但也确实狂妄,失君臣之礼。”

  “我该骂?”

  “该骂。”

  李瑕又问道:“听说你到陇西赴任时写了一首诗,‘雪中松柏愈青青,扶植纲常在此行’?”

  “是。”

  “既要扶植纲常,这些年我的所作所为,你是如何看待的?”李瑕问道,“若是朝廷与蒙元议和,甚至结盟攻打我们,你又是如何看待?”

  以前,李瑕会尽量避免这种问题,尽量只做为国为民有利的事,不去逼宋廷来的官员在忠与逆之间做选择。

  很多事情,睁只眼闭只眼也就过去了。

  李瑕不愿称帝,就是怕要逼太多人做选择,李曾伯、陆秀夫、史俊、易士英、房言楷……

  但眼下时局不太好,所以他会试探一下某些宋廷官员的反应。

  也就是多问上一句。

  谢枋德的回答却是他没想到的。

  “我还作过一首诗,秦王听过。”

  “是吗?”

  “孔明汉贼不两立,梁公十念臣而皇。”

  “嗯,诗作得不错。”李瑕道,“不愿回答就算了,我不逼你们。安心为民做事吧。”

  “秦王似乎没想起来。”谢枋得道:“我刺杀过秦王。”

  “你是荆轲不成?”李瑕难得说了个冷笑话,他是忽然想到“荆轲刺秦”,觉得好笑。

  但谢枋得没笑,而是很认真地道:“那夜我想行刺秦王,秦王却放了我。一开始我以为是假仁假义,等着秦王再派人来杀我,一直到了陇西。”

  李瑕再次将目光落回卷宗看着谢枋得的政绩。

  “到了陇西上任,我随李帅走访百姓。生于江南、长于江南,我从未见过那等贫瘠荒凉……”

  “你是个好官。”

  “我想做个好官。”谢枋得道:“也只想做个好官。”

  李瑕沉默了好一会,喟然道:“好,我不逼问你,谈政务吧。”

  谢枋得在心里骂了自己一声懦弱。

  他赋诗“扶植纲常在此行”,事到临头却还是逃避了这个问题。

  “秦王,我有一事须当面启禀,北地多有胡汉婚嫁,然习俗大不相同,胡人子征父妾、兄收弟妻,故陇西多有强迫汉女收继婚之事……”

  李瑕已看了谢枋得的折子,沉吟道:“君直认为自己这几桩案子,判女子守节,判得好吗?”

  “不算好,但也只能如此。”谢枋得道:“忠臣不仕二君,烈女不事二夫,此天地常道也。判女子守节,既守天地常道,又免她们遭遇收继厄运。”

  “你可知我们治下人口稀少,官府多次下诏鼓励寡妇自由改嫁。”

  谢枋得注意到李瑕所说的“自由”二字,遂道:“胡俗难改,我亦不知该如何……”

  “法治。”

  李瑕忽然开口说了两个字,接着又道:“不论胡俗如何,也不论理学如何,一切皆以法为绳。完善法令,将收继婚入罪,且不论是强迫妇女守节或改嫁,但凡是强迫则皆入罪。”

  “大宋律例……”

  “近来提刑司正在重修宋律,君直便转任提刑司如何?这部分的律令便交由你仔细考量,做出完善的法规。”

  谢枋得愣了一下,既觉秦王处理政务果断,困扰了自己两年的政务难题迅速就有了方案,同时又感到有哪里不对。

  “敢问秦王,你是说……要重修律法?”

  “不错,此事在我往西域之前便已安排熟悉刑律之人在办。”

  宋律已不适应李瑕如今的疆域,修改律法亦是摆在眼前很有必要做的事之一,李瑕的语气亦是理所当然。

  谢枋得却是呆愣了很久,似想说些什么,又不知该不该开口说。

  最后,他还是开口劝道:“秦王有匡扶天下之志,然秦王受先帝大恩、官家信重,望秦王不可辜负,否则失了大义、名望,再无信义以对天下人,得不偿失啊!”

  ~~

  “王上既打算颁布新的历法、划分治下六路重镇,甚至要重修律法,却又言称帝之时机未至。然世间安有两全其美之事?既欲大刀阔斧,又何必待时机成熟。”

  这是韩承绪私下里问李瑕的一句话。

  当然,李瑕不会主动去背这不义之名,不论是否有打算称帝,总归还是等宋廷反应,再做应变。

  这不是小事,不是马上能定下来的。

  李瑕渐渐也开始每日思忖这其中的利与弊。

  他还往格物院多跑了几趟……

  ~~

  “这就是今年完全改良的火药了,王上想看看威力吗?”

  “试试吧……”

  孙德彧便开始安排,其后跟着李瑕策马去了白石峪,登上山峰高处。

  等待火药布置的时候,孙德彧犹豫了一会,上前问道:“王上,前几日我被人弹劾了……”

  “放心吧,没想要罚你。”

  李瑕说过,又补了一句,道:“也不会扣你的俸禄。”

  “那就好,我就是奇怪了,李大郎又不是亲王,我们吃几顿饭哪至于啊。”

  “有人想试探我对称帝的态度。”

  “啊?”

  孙德彧突然听到这种事,吓了一跳。

  他想到在开封重阳观认识秦王时,对方还是一个细作,一转眼都要考虑称帝了。

  “好厉害!”

  李瑕笑了笑,因难得听到有人在他称帝之事上给出这样的评论。

  “没什么厉害的,我还远远没有称帝的实力。”

  “哦。”

  孙德彧想了想,道:“那王上就算天天来逼我也没用,我可造不出来能一炮轰到开平炸死忽必烈的器物……哦,我还是做了很多的,把大炮和霹雳炮的产量提高了很多。”

  这小子毕竟是聪明的。

  从李瑕来格物院的次数增多、又开始提出造各种火器,他便能猜得出来李瑕的心思。

  “我知道。”李瑕道:“之前收复关中时,我亦是思来想去不得其法,只好把希望寄托在郝道长身上,希望他能尽快为我造出厉害的火器,并批量装配军队。”

  “那郝老道长做到了吗?”

  “技术终究是要循序渐进,军事与政治的问题终究会有军政上的解法。”

  孙德彧虽然不能为李瑕改变实力不足的局面,开导人倒是很厉害,道:“又不是元军或宋军打过来了,却不知他们在紧张什么。北人想劝王上称帝,南人想劝王上缓些称帝。”

  “你是北人,也想劝我称帝吗?”

  “这种事,哪是该听我们的?天子主的是天下万民,那便该问芸芸众生才是。”孙德彧随口说道。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瑕竟是点了点头,道:“我看你说的有道理。”

  “道理道理,道士说的话自然有理。”孙德彧嘿嘿笑道,只当是说笑哄秦王高兴。

  “那我们就在下山之时,找些普通百姓与农人,问问他们觉得李瑕该不该称帝。”

  ~~

  “当然不能!”

  傍晚时分,白石峪下的滦镇,微服出行的李瑕随便找了一个老农问了,不曾想得到的竟是这样的回答。

  “秦王当皇帝?秦王怎么配当皇帝?!”

  “敢问老丈,这是为何?”

  拐杖在地上用力一点,老农道:“额滴儿……额滴儿在洛阳,见不到!见不到……秦王秦王,只有小小地盘,怎么配当皇帝。”

  “那老丈以为谁配当皇帝,蒙古主如何?”

  “当然是天兴皇帝!”老农再次用力以拐杖击地,奋而有声道:“大金天兴皇帝才是真正的皇帝……”

  孙德彧翻了个白眼,等李瑕问完了转回来,上前小声道:“王上不必在意这朽木,金国留下来的老古董了。”

  李瑕默然,倒没想到数年努力,在老百姓心中还是这般印象。

  其后,返回长安的一路上又问了许多人,大部分都是夸秦王治下日子过得好的。

  但李瑕脑子里想的反而还是那个老农以杖击地呼嚎的那一句“额滴儿在洛阳见不到!”

  那么称帝与否,答案还是他能为天下人做什么……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终宋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