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对于《凤凰网》的专访会引来麻烦,早在咖啡厅接受采访时,林雨泉就已经清楚预料到,这其实不难预料,虽然他自认为自己的言辞非常中肯,但差别在于读者和读者群,同样的一篇专访,在不同的人以各自角度解读后,看到的观点完全不同。
在部分文艺片导演以及文艺片爱好者看来,林雨泉的专访无疑透着一股子冷酷的气息,对待弱势的文艺片非常冷漠。
如果这样的观点来自一个普通人倒也罢了,但因为林雨泉在国内电影领域的特殊身份,无疑在这部分人眼中放大了说辞的严重性。
于是网络上立刻出现不少抨击的声音,认为林雨泉作为国内电影领域世界范围影响最大的导演,同时身为中国首富,缺乏社会责任感,金钱至上,利益至上。
认为林雨泉应该主动扶持文艺片,拥有曙光电影公司的他一方面可以多投资制作文艺片,另一方面,拥有快速崛起曙光院线的他也可以在放映方面为文艺片敞开方便大门,就像《凤凰网》记者所说,曙光院线每家影院分出一个影厅,专门放映文艺片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至于这么做的损失,林雨泉依靠商业电影赚了那么钱,拿出一些扶持弱势的文艺片不是很应该吗?于他庞大的身家而言,每年几千万上亿的亏损也并没什么大不了的。
当然,也不仅仅抨击林雨泉,林雨泉的言论还是一个导火索,投资人和院线同样被认为缺乏社会责任感,糟糕抨击。
此外,老生常谈的国内电影院线不够多元化,应该设立专门文艺片院线,以及政府应该大力扶持文艺片再次被反复提起。
而这样的抨击声自然也在第一时间激发了林雨泉的影迷粉丝和许多中立网络用户的回击,林雨泉的说辞有任何贬低文艺片的意思吗?没有,他只是在陈述和剖析当前国内文艺片面临的境况。文艺片不缺观众,但观众基数不够,文艺片不缺口碑,但缺把口碑转化为票房的能力。只靠院线排片或者建立艺术院线,根本不可能拯救文艺片于水火。
影院的经营成本又极其高昂,观众们也更喜闻乐见场面好看的商业片,在文艺片上座寥寥的情况下,影院为了生存。只能选择放映那些能带来更高收益商业片,这没有任何问题。
批评院线过于逐利,缺乏社会责任感,这完全是自以为是的做法,毕竟院线是商业而非公益机构,作为一个商业机构,自然要以赢利为首要考虑,这本来就无可厚非。
在林雨泉没有说错的前提下,针对林雨泉的抨击自然让林雨泉的影迷粉丝出离愤怒,而中立网络用户也厌恶在他们看来明显太自以为是的言论。回击自然开始。
指责林雨泉没有社会责任感,林雨泉今年用于慈善事业的捐赠已经高达数亿,其中单汶川地震的捐赠就上亿,这是一个没社会责任感的人能做出来的事吗?对于一个在慈善事业上不遣余力投入的人而言,难道他只有亏损数以千万计扶持文艺片才能证明自己具有社会责任感吗?这无疑是很可笑的言论。
况且,林雨泉投身慈善事业显然更具意义,这个社会上有很多人看不起病,特别是一些严重疾病,如果花20万能挽救这样一条生命,1000万可以挽回50人。比起把这1000万用来扶持文艺片,两者孰轻孰重。
再者说了林雨泉靠商业片挣的钱凭什么理所应当的扶持文艺片?有钱就必须扶持文艺片吗?文艺片何德何能,有这样的资格要求他那样做?正如林雨泉所说,电影根本没有文艺片这个类型。总的说来也只有好坏之分,如果你拍的不好看,完全脱离观众,让人连观看的.**都没有,那么凭什么扶持你。
而且既然有这么多人支持文艺片,那为什么不靠自己的力量帮助文艺片呢?非得把责任强加到他人身上。不要提自己没有林雨泉有钱的借口,个人力量薄弱,完全可以采用众筹,如果有10万人真心实意的支持文艺片,每人出资100元,那也有1000万的资金用于文艺片的拍摄。如果有经济实力的多承担些,支持文艺片的人再多些,那么2000万,3000万,4000万,都不是问题,说到底,所有人都是在喊口号,根本没有任何实际支持的行动,光喊口号,并卵用。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喊着支持文艺片的人是否愿意为网上付费观看和发行DVD买单,如果都愿意,完全能彻底改变文艺片困境。如果大家连这样的事情都不做,那么提高院线排片建立艺术影院有卵用。
由于林雨泉的影迷粉丝和中立的人显然比持抨击意见的人多的太多,在众人一回击后,抨击的声音迅速被淹没,可人的逆反心理又使得不占上风的人不甘心失败,于是一场骂战愈演愈烈。
对于这样的骂战,媒体们自然乐见其成,骂的场面越火爆不正说明新闻越火爆吗?在转载报道的同时,众多媒体更是想到了后续的火爆报道,眼前的骂战很难让人不想起当初贾章柯炮轰《满城尽带黄金甲》,那是在06年的贺岁档,拿下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三峡好人》和张艺某执导的华语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同期上映,结果,几乎所有的影院都在放映《满城尽带黄金甲》,放映《三峡好人》的影院和场次寥寥无几。于是贾章柯以“在这样崇拜‘黄金’的时代,谁还关心‘好人’?”进行炮轰,怒斥大片霸权,不给文艺片公平竞争的机会,随后引发和新画面张韦平之间的激烈骂战。
当即有媒体联系国内的几位著名文艺片导演,随后出现一些文艺片导演对于林雨泉专访的回应。
一位知名文艺导演说道:林雨泉的言辞的确没有任何错误,这确实是市场的现实,但是他言语间票房至上,金钱至上的冷漠态度无疑令我极为失望,电影不仅仅是一种商品,它也是一种文化载体,是艺术品,对待艺术电影不能一味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来操作。
长久以来。由于缺少投资和院线放映支持,艺术电影一直面临生存困境,我们也一直呼吁有人能给予我们支持,可惜始终得不到回应。让我感到心痛的是。为什么作为国内电影行业里最有影响力和发言权的大导演,却从来不做这种事情,眼睁睁的看着艺术电影处境愈发艰难,却不利用自身完全具备的条件略作扶持。”
“从他的言辞就知道,国内电影已走向极端的娱乐化。已经缺失艺术电影的土壤,那种所谓高投入高产出,电影惟利是图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形成了一种大片神话的话语影响。因为观众和市场选择,因为好莱坞电影侵袭,因为中国需要建立现代电影工业,我们的大导演们理直气壮的制作商业电影,而对艺术电影不闻不问,甚至嗤之以鼻。这样的观念是极端错误的。电影不应该只朝商业电影靠齐,还需要有艺术和文化的作用,作为电影人,我们有责任引导观众思考,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另一知名文艺导演说道。
“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中国电影的原创性正在逐步缺失,如今国内商业电影大行其道,几乎挤压了艺术电影所有生存空间,而商业电影的拍摄,严重干扰了导演自身的表达和对电影的思考。长久来看,这样完全以市场决定内容,对国内电影的发展是有害的。电影不能只追求商业和票房,一味冲着钱去。在创作过程中,导演应该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而不是任凭投资人摆布。”一位老牌文艺导演道。
一众文艺导演的回应自然得到众多文艺片支持者的力挺,但随之而来的则是铺天盖地的抨击,追求艺术性和文化性当然无可厚非,没人觉得导演不应该这么做。但问题是你的艺术电影真的拍的好吗?众多艺术导演只会给自己找借口,不去考虑怎么把自己要表达的内涵和思想通过观众喜闻乐见的故事简单通俗的讲述出来,反而指责观众审美太差,院线和投资人没有社会责任感,这是何等的可笑。
一直在强调电影不应该只追求商业,而应该追求艺术,可从世界范围看,商业和艺术冲突吗?很多好的电影都是文艺商业并重,诸多公认的文艺片佳作也有着优美动人的画面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其精彩程度并不逊于某些商业大片。由此可见,为什么会出现国内文艺片无人问津的状况,说到底,终究是导演的能力达不到而已。如果你拍的很好,院线不可能不排片,观众也不可能不看。而这样的影片也必然会收获极高的票房,有太多的观众一直在渴望这样的电影出现,奈何你自己做不到。
至于影片不考虑票房的观点更是荒唐,影片的投资动辄成百上千万,而除了林雨泉和乔治.卢卡斯等少数导演是自己投资外,都需要拉投资人,这时候身为导演的你说什么票房不重要,要追求艺术,无疑是很可笑的做法,也是没有道德的,导演拍摄一部电影,首先你得对得起投资人为这部电影付出的投资。一个导演完全抛弃商业去追求艺术,那既是对投资方,也是对编剧对演员以及整个制作团队的不负责任。
“还真是热闹啊!”这是林雨泉看到相关报道和骂战的第一感受,对此,他并没有怎么在意,他的说辞没有任何问题,骂战再厉害,其实对他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场有关文艺片的骂战很快便会平息。
看过报道,让林雨泉感触最深的不是别的,正是文艺导演们对他专访的回应,从回应中不难看出他们重艺术,轻商业的观念,有了这样的观念,哪怕政府未来出台政策,大力扶持文艺片,建设艺术院线,只要文艺导演们拍摄的还是晦涩难懂,脱离观众,冠之以艺术的影片,那么便不会根本性的改变文艺片被普通观众拒之门外的局面。
而扶持文艺片的政策其后也必然面临铺天盖地的抨击,这不难理解。扶持文艺片的资金从哪儿来,林雨泉相信肯定是出自电影票房5%的电影专项发展基金,电影专项发展基金主要来源于商业片,用商业片贡献的资金用于扶持文艺片。仅此一项,就会遭受众多电影公司和商业导演的不满;其次,从根本上来说,这笔电影专项发展基金来自于观众贡献,如果扶持拍摄的文艺片全都曲高和寡。云里雾里的,观众又怎么可能感到满意,不满为什么不用这笔资金拍摄精良制作的好看电影。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既然是接受政府的资金补贴,那么受扶持的影片势必要经过严格的审查,按照规定进行拍摄,那样的话,眼下文艺导演们坚持的艺术性还存在吗?
在林雨泉看来,文艺片们要摆脱夹缝中的尴尬境地,必须要做出选择。或者向左走。结合商业属性,做文艺与商业结合的电影,或者向右走,追求纯粹的艺术,摒弃传统,忍受孤独,自由的做电影。
前者能被投资人和观众接受,也能在日后享受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但需要扎扎实实把品质做好,接受市场检验。至于后者。要么像现在这样走影展,卖海外版权,要么依赖网络付费观看和DVD发行。
又想追求纯粹艺术,又想获得大众认可。得到高额票房,这世界上哪里有如此两全其美的事情。
无论是站在导演,投资人,还是普通观众的立场,林雨泉倾向前者,电影是一种昂贵的艺术表达方式。投资再怎么低也在百万这个量级,不可能像文学家画家那样毫无顾虑的只关注自我的艺术性追求,而完全无视市场的需求,如此高投入下,良性的发展只能是艺术和商业并重。
对于真正的艺术家,林雨泉其实非常钦佩,但令他深感厌恶的是近年许多文艺导演完全是打着艺术的幌子,靠海外版权收回成本并且盈利更是笑话,在如今这个华语电影很难海外卖出版权的时代,竟然会出现反映中国贫穷落后无知一面的电影在海外销售火爆的现象,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怎样的外国观众才会乐于观看这样的电影,由此折射出的东西很令人反思。
虽然对于抨击声,他不回应也没关系,但略作考虑后,林雨泉还是决定通过回应表明自己的态度。
“我本人并不排斥文艺片,在去年曙光电影推出了《梦想照进现实》,在今年,我们正在拍摄《海洋天堂》,而在以后,曙光电影也肯定会推出更多的文艺片。对于文艺片的制作,我的理念是商业文艺并重,让观众在觉得好看的同时,情感与之共鸣。如果是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艺片,曙光电影在未来自会在排片方面大力支持。我很赞同电影需要承载艺术和文化,但这不意味着影片必须以脱离观众为代价,须知,从电影诞生以来,它的目的只有一个,服务于观众。”
林雨泉的回应自然赢得众多影迷粉丝和网络用户的力挺,而在热热闹闹中,过去一周的票房也纷纷新鲜出炉。
受市场影响,《怦然心动》票房最高的国家地区当然还是北美,在2008年10月17日-10月19日的周末票房排行榜上,《怦然心动》轻松击败《猎魔侠》《拜金狗》《蜜蜂的秘密生活》《小布什传》《鹰眼》《谎言之躯》等电影,毫无悬念的登上票房冠军的宝座,以单馆平均17562美元,在3426家影院中劲收6017万美元,相对其2500万美元的成本,完全是听取蛙声一片般的不可思议。
国内方面,《无人区》自然没能保住冠军宝座,在周五首日半天收下2365万后,《怦然心动》毫无意外的在周六周日迎来票房爆发,分别斩获4132万4076万,最终单周斩获1.05亿票房,虽然远不及《蛮荒记:猿族崛起》当初的1.54亿,也不及《无人区》的1.16亿,但考虑到《怦然心动》只放映三天,这一成绩其实比之上映六天的《无人区》更出色。
虽然失去票房冠军宝座,不过《无人区》的成绩绝对值得欣喜,单周再收4695万票房的它,累计票房已经达到2.41亿,按照现在的形势来看,完全有机会冲击3亿的关卡。
此外,香港宝岛英国德国法国韩国日本......《怦然心动》几乎在所有的国家地区都问鼎了周票房冠军的宝座。
最终,除北美外,《怦然心动》在其它国家地区总共斩获1.43亿美元的票房,尽管远不如当初《蛮荒记:猿族崛起》的2.35亿美元,也不如《飓风营救》的1.57亿美元,但也创下林雨泉个人第三高的成绩,而且对于一部成本仅2500万美元的电影来说,还能要求更高吗?
如此一来,《怦然心动》单周斩获2.17亿美元,毫无疑问的创下一系列小清新爱情电影的票房记录。
如此票房出炉后,在收获一片欢呼叫好声的同时,自然也引发了不小的震动。
而票房专家,权威电影人士们在重新估算《怦然心动》的票房后,更是发现一件很恐怖的事情。(未完待续。)
PS:鞠躬感谢好茫然的月票支持以及凤夜鹰的打赏支持!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