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1章【产能直接拉满】

  要是有个55艘核电船,那就是2.75万亿之巨的净利润规模,35年下来平均每年的净利润也能有785个亿左右。

  这样的生意,不但超级赚钱,而且带有极强的垄断属性,注定是一般企业无法染指的,民营企业再馋也只能想一想,电力这个东西本来就不是私企可以染指的。

  更何况这还涉及到核能,还有一系列国家严格限制出口的高新技术。

  买核电船发电卖电的运营商这么赚钱,反倒是造这个船的核动力船舶集团公司赚的钱远不及运营商。

  军方采购只给5%的净利润,民用发电收费高一些,是12%的净利润。

  一艘核电船85个亿的成本,指的是民用采购价,也就是电力运营公司买一条船要花85个亿,一条核电船能赚9.1亿的净利润,卖给军方能赚3.79亿净利润。

  反观运营商采购一条船运营35年能够血赚500个亿,两者相差55倍之多。

  但行业属性不一样,一个是制造业,一个是服务业,两者对比其实没什么可比性。

  核动力船舶集团公司造一艘核电船能够有12%的净利润,在当下的船舶制造领域已经是非常之高。

  以前造一条船的利润率能够达到20%至30%,现在的造船业普遍都是2%、3%、5%,有时一条船利润甚至只能和税收持平,能有5%都算是很高的利润率了。

  不过,核动力船舶集团公司是有别于传统造船企业的,它具有强大的技术垄断属性。

  说白话就是只有这家公司能够造核电船,也意味着后勤保养这一块只有这家公司能做,并不是一锤子买卖,这才是真正的收入大头。

  时间周期一拉长,这一块赚的钱要远超造出一条核电船卖掉赚的钱。

  而且最关键的是,旱涝保收啊。

  不但如此,卖出去的核电船越多,就意味着赚的更多。

  综合算下来,核动力船舶公司在核电船这一产品总的净利润率可以达到25%,要不是因为军方采购和后勤维护保养不怎么赚钱,肯定可以把净利润率推高到30%左右,恢复以前造船业那个时候的利润规模。

  再怎么说,这都是高端工业制造,而且是具有极强的技术垄断属性,肯定是有高附加值利润的。

  只不过是相对于电力运营商没有那么赚钱而已,但是放在造船业同行领域,跟那些只有2%、3%的利润的船企相比,那就是十倍的利润差距,这都已经是相差一个数量级了。

  值得一提的是,核电船使用寿命35年后报废,实际情况可能等不到报废年限到来就会退出历史舞台,可能只会运营25年至30年左右的时间。

  原因就是25年至30年之后,太空之上的空间光能电站这个超级新能源工厂就要竣工并投入运营。

  这个大家伙一旦投入运营那可就不得了,直接从太空无限微波传输至地面,哪里需要电力供应,当地建造一个地面能量接收器,直接无线输电。

  空间光能电站为整个地球表面全人类的一切生产娱乐活动供电都是毫无压力,在全人类不提扩大能源总消耗的情况下,堪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电费还能便宜得跟不要钱似的。

  当然,那一天的到来,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和消耗也是会迅速呈现指数级飙升,因为太空活动将会空前频繁。

  那个时候核电船退出历史舞台也就是必然的了,首先一个便捷性就被秒杀。

  核电船只能在沿海地区供电,但空间光能电站可以在地球任意地点进行无线输电,无论是内陆、沿海亦或者海上,乃至南北极地,只要地面有接收站,就能把电力送达,无线微波传输,速度是光速。

  哪怕是在地球的另一面也一样,因为太空之中还会有中转站,如果输电地点在地球的另一面,另一面的轨道上空会部署一个中转站,空间光能电站先把能量无线输送到中转站,再由中转站输送至地球另一面,从而实现全球任意地点的覆盖。

  不但便捷性秒杀核电船,有比核电船更多的应用场景,电费价格也是秒杀级别。

  现在的核电船在电费价格上有着无与伦比的竞争力,将来在面对空间光能电站的时候,也会如当下那些传统电力那样应对核电船的无力感。

  核电船在当下能够把电价打到那么低的价格,而且还有那么高的利润,就因为传统电力在远距离传输过程不可避免损耗了大量的能量,核电船则没有这么大的损耗,反过来讲就都是利润。

  将来的空间光能电站直接摄取太阳的能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虽然无线微波传输过程中损耗的能量也非常大,但是架不住光能电站接受的能量基数过于庞大。

  庞大到根本就不用去揪心什么浪费一说,揪心这个能量损耗等同于揪心太阳每天浪费的能量一样滑稽搞笑,反正都是从太阳那儿摄取能量,而太阳是无时无刻不在释放能量,而且还要释放50亿年呢。

  什么时候人类文明能够飞出太阳系才来揪心这个,现在嘛,大可不必。

  “目前已经确认的核电船采购量,军方要采购12条,国家电网内地运营采购55条,海外运营采购55条,那就是122条的总采购量。”方鸿看着手中材料自顾自地说,暗暗在思量着什么。

  光是这122条船的采购量,核动力船舶集团公司就可以提前锁定1.03万亿的营收规模,净利润可达1170亿。

  方鸿想了想不由得补充说道:“平均一年只能下水4条,这效率太慢了,必须要大幅拉高产能。”

  其实一年能够下水4艘核电船已经是相当夸张的效率了,相当于3个月就下水一艘,这样的速度外国造船企业根本做不到,但方鸿显然还是不满意。

  如果按照3个月下水一艘的效率,那么等到第122艘下水,那得排队到30年后去了,30年后空间光能电站都要投入运营了,那岂不是第122艘核电船刚刚下水就原地退出历史舞台?

  末了,方鸿当即拍板道:“把产能给我额外再拉高5倍,也就是一年下水20条核电船。”

  田嘉奕微愣了一下便说:“一年20条的速度就算是把核动力船舶公司的产能拉爆也做不到,而且生产线的成本也不可能收的回来。”

  方鸿淡定的说:“这我当然知道,也没说让核动力船舶公司包揽122条核电船的建造,世界10大造船厂国内就占了7家。核动力船舶公司再把产能提高一下做到一年下水5条的效率就够了,另外15条的缺口就交给国内其它几家超级船厂代工就行了。”

  ……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我的金融科技帝国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