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抬起头,瞪了李泰一眼,没有理会,依旧趴桌子上吃面。
显然,他从高力士那里,已经得知早朝的情况。
没有出纰漏,李世民很不开心。
李泰上前,捡了把椅子在对面坐下。
“高力士,再上一副碗筷。”
高力士立刻让内侍送来一副碗筷。
李泰也不见外,大方地拿起饭勺,就在白瓷盆里盛面;然后捡起筷子,夹了一块腌萝卜,呼啦啦开吃。
李泰笑道:“父皇,不必动怒。儿臣想找父皇借尚方宝剑一用。”
“尚方宝剑?”李世民眯着眼睛,望向李泰。
昨天李泰写三道圣旨,李世民是在一边看着的。
所以知道李泰要把一个叫做“宋璟”的人提拔起来,然后赐予尚方宝剑,去商州府暗查。
李泰点头:“不错,今日已经‘打草惊蛇’,监察御史杨师道、高士廉今日早就会出发,前往商州府,清丈田亩,稽查两税问题。”
“他们在今日处,当商州那些勋贵应付杨师道、高士廉时;殊不知儿臣的暗手已经直捣黄龙,在收集他们的罪证了!”
“不过这次对手非公即侯,地位尊崇,为防不测,所以向父皇借尚方宝剑一用。关键时候,可以拿出来镇场子。”
李泰笑看李世民:“父皇,你借不借?”
“哼。”
李世民没好气地冷哼一声:“咱若是不借,你就不抢吗?”
“少废话,要用自己拿。”
李泰起身,拱手道:“儿臣多谢父皇赐剑。”
……
尚方宝剑,如朕亲临!
李泰让高力士取了尚方宝剑。
随后拿着这柄天子神器,离开偏殿,来到宣政殿的正殿。
“去将宋璟请来。”
李泰吩咐殿内一名内侍太监。
现在值守三大殿的太监,都是内侍省内侍,全部听高力士和李泰使唤。
那内侍太监领命,起身退出大殿,去请人了。
李泰则坐在案牍前,摊开一卷黄绸,提笔又开始写圣旨。
这道圣旨的内容,依然是擢升宋璟为侍郎省左中丞御史,赐尚方宝剑,前往商州稽查腐败。
之前写的那张任命圣旨,是用宣纸写就,李泰考虑到宣纸不易保存。
宋璟若是带着宣纸写的圣旨去商州暗查,路上折腾,把宣纸给磨损了,关键时候不顶用,那就难受了。
所以改为黄绸书写。
一则不怕磨损。
二则摊牌的时候,黄绸砰地展开,“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那么一念,特别有气势!
圣旨写好,墨迹渐干。
宋璟随着内侍太监,来到宣政殿。
“宋璟,拜见殿下!”
宋璟站在案牍前,向李泰起身行礼。
“先生,不必拘礼!”
李泰笑着起身,绕过案牍,将黄绸圣旨和尚方宝剑交到宋璟手中:“先生,本王为你准备两物,请你去办一件案子。”
宋璟打开圣旨看了一眼,面色从容不惊;又看了看手中的尚方宝剑,才缓缓道:“殿下让我办的案子,必然不小;而且牵连的人,不是身居高位,就是当朝权贵。”
李泰大笑道:“宋璟,果然慧眼也!”
于是将商州赋税案一事,详细告诉宋璟,命他前往暗查。
查出商州府五州十三县,赋税存在的所有问题;同时搜集商州勋贵吞并民田,欺压庶民百姓的罪证!
宋璟欣然领命。
当天下午,就在金吾卫的护送下,秘密出宫,前往商州。
李泰派了一位武艺精通的金吾卫校尉——郭待封,贴身保护宋璟。
同时,命令郭子仪知会商州各州县金吾卫,配合宋璟的行动,保证他的安全。
此人是大唐的宝贝,不容有失。
李泰安排人送宋璟出宫,随后独自待在宣政殿。
他要考虑下一步的动作。
商州的事情暂时不用管,看宋璟能查出什么。
长安长安城这边,得让金吾卫密切监视所有皇子,确认他们是不是在十日限期内都回了封地。
把皇子们打发走,囚禁李世民的事情就少了几分暴露风险。
然后,自己现在“奉旨”监管国事。
偏院距离宣政殿有些路程,来往不便,干脆就住在宣政殿。
处理大臣奏事,也会方便许多。
“郡王殿下,圣上正在休息,不见任何人。”
宣政殿外,突然传来内侍太监的声音。
“请公公通传一声,就说儿臣李治求见。”
一个略显稚嫩却很坚定的声音随即响起:“若父皇已经睡了,便罢了。本王就在殿外等候,父皇醒来再进去问安。”
内侍太监没法,只得入内请示李泰。
李泰心道,让李治一直等在宣政殿外,也不是个事。
他就是等到晚上,李世民也不可能见他!
李世民自己都没人身自由的。
得使个法子,让李治自己离开。
不要在这里横生事端。
最好给他找个事做,免得一天到晚来这里表孝道。
李泰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让他进来。”
内侍太监领命,赶紧出殿请李治入内。
李治小心地端着一个圆盘,上面摆着一个汤盅,还有小碗和汤勺。
“父皇,儿臣……”
李治抬头一看,竟然是李泰坐在卧榻之上,不由吃惊,“李泰,怎么是你?”
“你怎么能坐在父皇的卧榻上?”
宣政殿的卧榻,和含元殿的龙椅一个性质。
只有皇帝才可以坐。
李泰冷笑道:“本王奉旨监管国事,代父皇处理百官奏事,这卧榻为何坐不得?”
“父皇都没说什么,李治你管的倒挺宽。”
反正李世民身在偏殿听不到,也管不到他,李泰是张口就来。
父皇没说什么。
那显然是默许了。
李治被噎了一下,没法在这上面找茬,只得左右四顾,然后问李泰:“父皇呢,我要见他。”
李泰淡淡道:“父皇在偏殿,他身体不适,已经睡下了。”
“不许任何人去打扰。”
李治闻言,眼神一黯。
父皇睡觉了,他这姜汤算是白熬了。
等父皇醒来,汤早就凉了。
“那我在这里等父皇醒来,向他老人家问安。”
李治把摆放汤盅和小碗的圆盘,小心地放在案牍的一角上。
等父皇醒来,一眼就能看到姜汤。
虽然汤已经凉了,但父皇必然能体会到他的孝道。
感动之下,说不定提前结束考验,把李泰赶下去,直接册立他为太子。
李治的算盘打的很响。
可惜他以为的“考验”,根本不存在。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