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当即鼓动内劲,朗声道:“虞世南家奴赖三已经自首,主动向金吾卫告发,虞世南和突厥密探通谋,共谋不轨!”
“人证物证俱在!”
“李泰!”
虞世南冷笑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随陛下征战天下二十余载,一片忠心,日月可鉴。”
“哼!”
李泰冷哼一声,狠厉道:“陛下已经知道你等谋逆之事。”
“现在本王传陛下口谕!”
这种假传圣旨的事,李泰是越做越熟练。
都不需要打腹稿。
此刻,他就是“李世民”!
“永兴县公虞世南,不念朕恩,竟与突厥勾连谋反,罪不可恕!”
“判斩立决,抄没其家,废除世袭爵位。”
虞世南大笑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然朝堂诸公必将还我公道,哈哈哈!”
望着虞世南的离去的背影,百官各怀心思,噤若寒蝉。
“诸位大臣,本王对虞世南等人的处置,尔等可有异议?”
殿内众人齐声道:“臣等无异议。”
李泰微微颔首,为了新政顺利推行,不得不如此行事。
税银新政在商州试行时,要求商州所有勋贵退还民田,并且取消勋贵和士绅的免税特权,这种实施方案存在争议。
很多大臣不赞同。
毕竟,新税制以后在全国推行,动的就是这些地方勋臣和士绅官员的利益。
多半人赞同,才有鬼了!
“既然满朝文武都无异议,那‘税银新政’便在商州府继续试行。”
商州府。
自从虞世南被捕下狱,大唐的官场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这一个月来,“税银新政”在商州府五州十三县顺利推行。
商州勋贵兼并的百姓民田,先由朝廷收没,然后无偿退给百姓。
很多士绅大族,也主动把非法买卖或侵占的民田退还,配合态度变得很好。
由此,宋璟推行“税银新政”的第一步:清丈土地,重新绘制土地图册,只用了半个月就得以完成。
商州府可以征税的土地,较以前足足增加了一千五百万亩!
也就是一百万顷!
再加上李泰取消了商州勋贵和士绅的免税田,勋贵、士绅的田地也有二十万顷。
两项相加,商州府可征税田地扩大十倍不止!
大唐定税制,商州府一年的税额基本是固定的,征收面扩大十倍,每户百姓要交的税赋便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
因此,五州十三县百姓,人人叫好。
商州民间甚至称宋璟为“青天大老爷”,称推行“税银新政”的秦王殿下为贤王!
在清丈土地的工作完成后,宋璟更是谨记李泰在信中的指示,在商州府五州十三县建立平准仓,以正常市价向百姓收购粮食。
百姓将粮食卖给官府,获得银钱。
然后就可以用银钱,来缴纳今年的秋税。
看上去,结果依然是纳粮。
但征税实质已经改变。
等到明年,平准仓若无积粮,地方官府会继续收粮;若有积粮,则官府不收粮,百姓可以将粮食卖给粮商。
官府会跟踪市场粮价,粮价低,平准仓就开始收粮,抬升粮价;粮价被炒高,则平准仓放粮,打压粮价。
此所谓,平抑粮价。
粮价正常,民生和纳税,才能不出问题。
对于纳税由实物改为征银,商州百姓也是拍手赞成。
他们相信宋璟和秦王,而且各地平准仓的建立,也打消了百姓们卖不掉粮的顾虑。
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征银不仅涵盖了田赋,还包括丁赋、徭役和各种加派。
一年只要依据家里的田产,缴纳一次固定数额的银钱,就不需要再承担丁赋和官府的徭役,以及各种摊派、加派。
没有苛捐杂税的滋扰。
这种税收制度,商州府几十万百姓,举双手双脚赞成!
民苦苛捐久矣!
而对于朝廷这边,税赋由实物改为征银,可以做到官收官解。
赋役征课也不再由里长、粮长办理;改由地方官吏直接征收,解缴入库。
不仅省却粮食、土产等实物的输送储存之费,更免除了下面官员侵蚀分款之弊,税赋征收方法较以前两税制更加完善和简化。
新税制“税银新政”在商州府试行一月,即大获成功。
宋璟当即拟表,向朝廷报功。
而李泰坐镇京师,接到报功奏表后,直接在早朝上向百官宣示。
前有永兴县公、延安侯等商州勋贵数千口被屠,人头滚滚,京师血气逾月未散;现在又有宋璟报功奏表,税银新政在商州试行的成功事实。
李泰毫不犹豫,直接在朝上宣布:任宋璟为户部右侍郎,总揽“税银新政”在全国的推广要务。
各部官员协助宋璟,在全国立刻开展清丈土地,重制黄册的工作。
勋贵、士绅,免税田一律取消。
有非法兼并民田者,宜早认罪退田,否则一旦查到,从重处罚。
在明年二月份之前,完成全国一京十三省的秋税征收,全部征银!
李治以及国子监众人,还有许多士绅大族出身的官员,虽然心中万般不愿,但也不敢出声反对。
大势之前,谁敢逆流?
何况,李泰屠刀未冷!
谁也不想被牵连进永兴县公虞世南等人的谋逆案中。
李泰顺利地颁下政令,回到华盖殿。
“叮,任务完成!”
熟悉的提示音,再次在李泰脑海中响起。
“宿主完美处理商州秋税案!以极具时代意义的‘税银新政’,改善大唐税赋征收方式,实现计亩征银,税赋均平。”
“完美完成任务!”
“现在发放奖励。”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