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章节第三章

  弘治十八年五月,孝宗驾崩,享年三十六岁。

  太子朱厚照还没有继位,就与内阁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

  原来,孝宗一生节俭,治丧的时侯,礼部与内阁廷议,向嗣皇帝进大行皇帝丧礼仪注,大意是丧事从简的意思。

  朱厚照还是个孩子,怎么能懂这么深奥的道理,审定后,依礼而行。

  太子虽然不懂,身边的内侍太监萧敬,戴义,倪谦等却是懂得,就曾在太子跟前埋怨;先帝勤劳节俭一生,丧礼总的体体面面办一办才好,如今办的如此冷清,却不是寒了人心,将来怎么见先帝于地下。

  老太监萧敬就曾埋怨;‘昨儿听见大臣们说什么子曰诗云,奴才不懂,又说什么‘丧与其易,宁戚。’奴才听了不明白。’

  戴义是先帝宠信的太监,也说;‘丧事简办,虽说是先帝遗言,奴才也不好说什么,好歹碍不着,到底是皇室声名要紧,也不怕别人看了笑话。’

  太子朱厚照听了,心内不悦,至明日,传礼部尚书张昇问话。

  国丧期间,礼部最是忙乱,张昇连著几日宿于值房,一请就到。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学问精深。咬文嚼字说了一大堆,大约的意思是;大行皇帝的丧事,只要悲切,才是真孝,不必靡费,图好看的念头。

  太子不依,问;‘先帝为国操劳一生,宵衣旰食,勤俭持国,临死了还不叫他风光风光。我想大宗伯是深明礼仪的,故此请你来。’

  张昇面露难色,回答;‘要体面是不难的,况且大行皇帝虽说要省,那势派也错不的,多花些银子也是该的,按例,只是这项银子该内帑出才是。’

  太子不懂,张昇满嘴之乎者也,说了也听不懂,扯了个蛋,借故走开。

  太子一头雾水,即可传唤署内承运库太监龙绶来问话;‘龙公公,你是素来明白的,葬礼办的这般寒酸,也不怕落褒贬,怎么这样没成算。’

  龙绶哭丧著个脸,哭穷,说了一大堆;太子爷教训的是,奴才谨记了,只是内承运库预算,大行皇帝葬礼,太子爷登基大典,大婚,以及赏赐等这几项,合计约须一百六十万银子,内承运库存储所剩不多,若是办的风光些不难,只是费用尚无所出。

  又是没银子,太子懵了,堂堂大明王朝,大行皇帝葬礼,新皇帝登基成婚就这几件事,皇室的小金库,内承运库空虚,拿不出银子。

  太子眼珠子一转说;你傻呀,既是内库没银子,你该问户部要才是,先帝龙驭宾天,这是国葬,颜面还是要的,怎么也得办得风风光光。

  龙绶的回答是;‘奴才也曾问了户部,大司农传出话来,太仓库空虚,拿不出这项银子。’

  朱厚照来气了,这不是糊弄人吗,先帝宾天,户部舍不得拿银子,这叫什么话。因命小太监传韩文来问话。

  这时,刘瑾小心陪话说;‘奴才听说,韩文是个极严谨的人,马蹄刀瓢里切菜,滴水也不漏的。平素将太仓库盯得死死的,谁也别想打太仓库的主意。’

  太子不高兴;‘胡说,替先帝举办葬礼,这是大事,怎么能说是打太仓库的主意。’

  刘瑾慌得磕头有声,告罪;‘太子爷圣明,教训的极是,奴才糊涂,奴才该死。’

  萧敬说;‘宪庙宾天的时候,内帑无钱可支,国库也无存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只将太仓库的地缝子扫一扫,也就有了,有什么难处,大礼还是办的体体面面。’

  萧敬说的话是真的,这是个老太监,前朝的事,知道的也多。比如,宣宗朱瞻基结了个婚,王冠上一颗珍珠,就曾花费十几万白花花的银子,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这时,周太皇太后宫里太监前来,问庆云侯周寿家人周洪买补盐引事。

  太子不便回复,张太后身边的太监也来了,传张太后的话;先帝尸骨未寒,急停寿宁侯府家人买补盐引,什么意思。

  就在太子为难时,韩文来了,一个古貌古心的老头子,凝厚雍粹,不拘言笑。低头进了孝棚,行跪见礼,说了些节哀顺变的话。

  朱厚照说;‘不为别事,就是问一问,先帝葬礼该省的省了,不该省的也省了,是库里没银子了,还是怎的。’

  韩文明白了,他是个耿直的人,不会拐弯抹角,回奏;‘回太子,海内虚耗,水旱频仍,太仓存银不足百万之数,专备九边应急之用,略无余存。’

  韩文不说之乎者也,安了个大名目,太仓的银子,专款专用,想也别想。

  太子没办法,气咽在肚子里。

  韩文到底老练,一句话震住了太子,见太子沉思,就要跪辞,太子想起一件事,问起宁寿侯张鹤龄家人朱达,杜成,庆云侯周寿家人周洪,买补盐引一事。

  韩文还是那句话;盐课专供九边之用,任何人都不得染指。

  太子一想;这是对的,将士们守卫国家边关,不能让将士们饿肚子。皇亲国戚弄虚舞弊,也还罢了,皇亲国戚的家人都这般猖狂,挖国家墙角,该禁。

  韩文走了,近侍太监高凤,李荣坐不住了,劝说;‘这些盐引是该的,年前,先帝也曾许诺,赏赐庆云侯家奴周洪八十万盐引,赏赐宁寿侯家奴九十五万盐引。’

  太子听了,不言语了。高凤说的没错。老国舅与小国舅,先帝时,有先帝撑腰。先帝殡天了,有太皇太后,皇太后撑腰,皇亲国戚的利益动不得。

  偏在这时候,户科都给事中周玺,上疏弹劾庆云侯周寿,宁寿侯张鹤龄暗纵家奴买补残盐一事。

  一边是大臣参劾,一边是太皇太后,皇太后相逼。太子犯难了,削减了两家国舅爷仆人的盐引,得罪两宫太后。取悦了两宫太后,失信于天下,一时难以抉择。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孽海情天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