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上回说到,宁寿侯,庆云侯家人买补残盐一事,尚书韩文不许,言路又来弹劾。两宫太后相逼,难住了太子。

  为了解开盐引之说,这就不得不说一说明朝盐法改革。

  汉武帝是雄才大略的,北击匈奴,一将功成万骨枯,累及天下,老百姓也陪着受累。

  明朝则不然,太祖八次北伐,明成祖五次北伐,不费百姓一粒粮食,得益于纳粮开中之法。

  明朝不是统一的帝国,山阴之北,蒙古人占据,山阴之南,才是大明江山,有一条绵延万里的长城阻隔开来,这就是东起山海关,蓟镇,宣府,大同,太原,延绥,宁夏,甘肃,嘉峪关,共九座边镇,俗称九边。

  当时,九边人口稀少,边军无粮,太祖实行输粮开中法。什么是输粮开中。

  输粮开中,就是盐商贩卖粮食,运输到边关,边关守将收到粮食,开据凭证。盐商拿凭证到盐运司,领取相应的盐引,这就是纳粮开中,也叫边中海支。

  朝廷规定,盐商纳粮二斗五,可支盐一引。边关位于北方,食盐出自南方,盐商利润虽大,苦于运输不便,一出一进,就是两三个月。

  为了减轻运输压力,盐商也是拼了,出资招募流民,赴边关垦荒种地,又修筑城堡,相助边军守边,一方面减轻了输粮压力,无形中繁荣了边关市场。

  由于盐商资助,流民开荒种地,丰衣足食,边关粮食价跌,一石粮值银二钱,二斗五粮食值银五分。而一引盐可获利五两银子,这是暴利了。

  这时候,纳粮开中,也就显得可有可无了,腐败滋生了,皇亲国戚开始侵占盐引,私自牟利。皇室也不检点,伙同侵占盐引,皇亲国戚有权有势,领盐不存在问题,这叫占窝。

  盐商空有盐引,无法领取实物,只能在产盐地等侯,这叫守支。

  盐商与皇亲国戚产生矛盾,渐渐矛盾闹大了,不可调和,盐商开始想办法,解决困局。

  弘治五年,户部尚书叶淇上疏,奏请变法,废除纳粮开中,改为纳银运司,盐商在盐产地购买盐引。

  孝宗是个老好人,不辨真假,任由文臣操纵,首辅徐溥支持叶淇,变法成功。

  纳粮开中的优点是;解决了边军粮食问题,有长远利益。

  纳银运司的优点是;解决了国库空虚的问题,饮鸩止渴。

  自此,盐商由原来的在边关商业屯田,变为商屯撤业,撤资了。没了盐商的支持,屯田垦荒形同废止,流民没了依靠,撤往他处,粮价逐渐攀升。

  边关粮价节节攀升,终而导致大明王朝轰然倒塌,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户部定价,购盐一引值价四钱,一引盐约四百斤,小引二百斤,售出后可获利五两银子,暴利惹人眼红。

  武宗答应了庆云侯家人周洪,宁寿侯家人杜成按价支取盐引,以户部尚书韩文为首的反对派,强烈反对。

  这时候,宁寿侯张鹤龄迫于压力,主动放弃盐引。庆云侯家人周洪,盐商谭景清如愿以偿,低价购得盐引,户部尚书韩文憋了一肚子气,为太监崔杲讨取盐引之争,埋下了伏笔。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孽海情天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