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姑父叫朱棣正文卷第三百零六章铁血宰相“汉王殿下,我觉得你现在还是太老实了,思路一点没有打开,你有着一种儒商的天真和短视,受限于商业思维,没法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审视全局,打破既定的思维……一言以蔽之,你被局限制了,这样下去,伱很难创造出新的辉煌……你这辈子也就是沉溺在丝绸和放贷里面,这是绝对不行的。我可以负责任告诉你,只要失去了朝廷庇护,大明朝有太多的商人,比你还厉害,他们更善于内卷,内卷,你懂吧?大明好比一张煎饼,内卷的意思,就是煎饼上面的馅料,卷起来之后,彼此稀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伙拼了命竞争,最后什么好处都捞不到。”
徐景昌拉着朱高煦,推心置腹,侃侃而谈。
过去这种事情已经发生过了,那时候徐景昌忽悠朱高煦从事商贾,如今他又鼓动朱高煦产业升级。
“你织丝绸,往外面,赚取利润,这是什么思路?”
朱高煦翻了翻眼皮,“有买有卖,天经地义,我怎么知道是什么思路?”
“错了,你这是典型的商人思路……你要明白一件事,在大明朝,商业能够顺利运行,那是有王法,有行规,不遵守规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可问题是离开了大明的国境,就没有这些束缚了。尤其是到了海上,如果你手段不够硬,人家抢了你的货物,杀了你的水手,你连追究惩罚的能力都没有,你懂了吧?”
朱高煦认真思忖,渐渐点头,意味深长道:“所以必须要发展武力,要有强大的兵力!”
“这话不错,但也不全对。”徐景昌笑着道:“你要知道一个前提,我们能派到外面的兵力终究有限,不可能大张旗鼓,几十万人一起劳师远征……所以我们的兵马需要精悍而强大。要想保证兵马的强大,除了将士本身的能力,还要有上好的家伙,兵器、铠甲、火器,这些必须领先蛮夷才行。”
朱高煦骨子里也是个好战分子,听到了这话,当真是动容了,“所以你才让我去弄煤矿,冶炼钢铁,打造兵器??”
“没错!”徐景昌道:“我们必须有足够强大的武力,保护商业秩序,才能顺利从外面挣钱……我们不是要欺负别人,但我们也不能当冤大头,是吧?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武力,保证该属于我们的利润,如数落到我们手里。为此我们必须投入相当大的财力,这一点在接下来的预算当中,也会体现。”
朱高煦认真看着徐景昌,突然笑道:“你这话是不是代表,向我泄露朝廷机密?”
徐景昌断然摇头,“这怎么能是泄露呢?我只是向相关行业的重要代表,询问看法,沟通意见……对了,你有什么意见?”
朱高煦翻了翻白眼,“我没有意见,只想说通政使圣明!您太圣明了!”
朱高煦已经明白了徐景昌的打算,既然如此,还是赶快布局,别浪费时间了,谁也跟钱财没仇。
一番聊天下来,徐景昌不但和朱高煦和好如初,而且还更进一步,这俩人勾肩搭背,比亲兄弟还亲,这份本事当真让人汗颜心惊。
而且伴随着徐景昌摆平了二王,接下来更重要的事情就提上了日程。
徐景昌立刻召开通政司会议,邀请各部尚书,在京重臣前来。
这事情就充满了有趣的地方……最初徐景昌搞了通政司旬会,朱棣把众臣弄到了武英殿,由天子负责议政会议。
按理说权柄上交,已经归属了朱棣。
但是伴随着徐景昌重新出任通政使,他就开始给朱棣递各种报告,种种评估,每一份都是洋洋洒洒,三五万字都是少的。
动辄十万字,有历史沿革,有现实状况,还有对应策略……每一份都是言之有物,非常关键。
只是这玩意实在是太多了,朱老四不是他爹,根本招架不住。
什么都拿到了武英殿议论,那根本就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所以朱棣不得不悄然放手,在武英殿议事之前,先在通政司,进行一个通气会,主要朝臣确定重点,归纳方略,然后去君前商讨,最后裁决拿出最终结论……
没错,徐景昌又把权力拿了回来。
说是事先通气,但是以徐景昌的强大掌控能力,完全可以主导会议,提前确定武英殿议事的调子。
“蹇天官,夏尚书,还有诸位同僚……我费尽心思,说动陛下同意出售二王的产业,可不是给大家伙一个吃大户的机会,更不是把这些庞大的产业,瓜分了之……而是因为掌握在二王手里,别人根本迈入其中的门槛都没有。赚钱太容易,也让人不思进取,只是靠着权柄,维持利润。”
“而正常的商业竞争,必须是技术的比拼,价格的较量……毕竟愿意为了信仰花钱的人数量有限。如果靠着朝廷特殊,然后大发利市,那就把丝绸弄成了盐铁,不是大明之福。”
徐景昌侃侃而谈,“接下来会分别出售,到了市面上,价高者得。拿到了产业的商人,也不能坐享其成,必须拿出真正的本事,要管得更好,织出更好的丝绸,如果做不到,买到手的产业,也会经营不下去,甚至会被其他人兼并。”
“假如若干年后,有更厉害的商贾,一统整个纺织行业,也不是不可能。”
“有同僚或许会疑问,现在是汉王垄断,换成别人垄断,这不是背着抱着一样重吗?其实这里面是完全不同的。汉王是得到了朝廷付出,占了先机。而接下来要想一统纺织行业,就必须靠着真本事,靠着技术、管理,靠着商业手段,才能成功。在这个过程中,咱们大明的纺织行业就会得到长足进步,相关的行业,也会飞速发展。有关工商业的长期规划,我已经发给诸公了,大家伙还有什么疑问?”
徐景昌说完,朝臣这边,面面相觑,徐景昌讲得这些道理,他们未必都明白,但是一个现实,汉王的产业确实拆分了,那些商贾也能得到好处,至于能不能经营好,那是下一步的事情,先分了再说。
而能听懂徐景昌意思的夏原吉等人,也早就研究过了,觉得可行。
“定国公思虑周全,接下来户部会先接管钱庄生意,然后由钱庄操持出售,可以安排汉王的人监督,确保价钱合适,大家都不吃亏。”夏原吉笑呵呵道:“定国公觉得户部的方案如何?”
徐景昌笑道:“看起来也算严谨,但是我要提醒夏尚书一句,此事不光汉王盯着,陛下盯着,就连皇后娘娘也在看着,如果真的有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夏原吉就是一怔,徐皇后插手了,就凭这一条,就要把价钱提上两成才行,那些摩拳擦掌的,必须少吃一口了。
沉吟片刻,夏原吉笑道:“请定国公放心,户部这边定会竭尽全力。”
徐景昌也不多言,反正他捏着锦衣卫,如果查到了疏漏,那就有乐子看了。
“这是对内的事情,接下来还有对外的部分……眼下纵观各方,大明的外部情况如何,能不能顺利给明年一个交代?”
这时候方宾就说道:“定国公,眼下针对倭国的战事已经布局差不多了,总体问题应该不大。除此之外,其他各方还都算太平无事……对了,还有哈烈国新国主递上来了国书,愿意和大明友好通商,不知道定国公可知道了消息?”
徐景昌怔了下,这时候黄观道:“确实,礼部也收到了消息,这个哈烈国的老汗帖木儿据说要东征大明,结果还没到大明,就自己先死了。然后他的儿子一改父亲的做法,向大明示好,希望通商贸易。由于两国之间还夹杂着瓦剌,礼部还在核实情况。”
徐景昌又问了两句,也就明白过来,这个哈烈国,多半就是帖木儿帝国……放眼周边,也就这么个国家有本事和大明较量了。
只不过帖木儿已经死了,自然威胁不到大明。
就像许多军事帝国一样,一代雄主死后,诸子内斗,国力衰退,转而和大明求和……
徐景昌思忖少许,笑道:“他们的国书何在?”
黄观立刻把国书递给了徐景昌。
徐景昌拿在手里,看了又看,还算客气,没有什么恶语相向,只是说双方友好,通商贸易,各取所需。
徐景昌道:“这是译文吧?”
黄观愣了下,“没错,原文还在礼部,不过翻译的不会有错的。”
徐景昌点头,突然提起笔,在译文后面写道:“吾国秉承蒙古天命,黄金家族后裔,囊括四海,征服八方……故元之地,亦为哈烈疆土。大明国主,宜趁早纳贡称臣,免去兵戈之苦。”
写完之后,徐景昌笑道:“诸位都看看吧!”
蹇义先接过来,眉头皱起,思忖再三,没说什么话,而是递给了夏原吉。
夏原吉拿在手里,也是一愣,脱口而出道:“定国公,这是不是太过了?”
徐景昌笑道:“那就把后面那句删了……只是让哈烈自认蒙古正朔就是,诸公还有意见吗?”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