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收复。
大唐之名已经响彻天下,在许多人看来有问鼎天下之姿。
主导了平定西秦薛举、取凉州、退西突厥、收复河东这些战争的大唐秦王李世民同样声势极大。
尤其是在李唐内部。
刘文静终究还是躲过了这一刀。
在携河东大胜之威归来后,李世民终于能够从李渊这个皇帝以及裴寂这个第一宰相面前,将他保下来。
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刘文静被流放益州,去和那些蛮夷作伴。
临别长安时,洛玄夜前来送他。
春雨霏霏,柳堤上的垂柳已经抽出嫩芽。
刘文静垂头丧气,洛玄夜没有下车,隔着车淡然道:“不要怪秦王不来送你,他来了,你可能就要死了。”
刘文静叹息一声,他是个老臣,如何不明白这个道理,李世民真的要来送他,那就是彻底不给皇帝面子,皇帝很可能会再次举起屠刀。
他灰心道:“我明白,留下这条命已经是秦王感念我之前的一点功劳,而奋力作为了。”
洛玄夜又道:“到蜀地后好好做官,为国家经营西南。
不要自暴自弃,人生在世,要时时做好准备,你不是真的低级官吏,可能今日还在偏荒之地,明日就直升九重天阙。
这些道理,你从书中读过很多,应当不用我来说,时间差不多了,我该走了。
肇仁公,有缘再相见。”
说罢也不等刘文静反应,马夫就赶着马车离开这里。
救下刘文静对于李世民来说是有些冒险的,但对于整個秦王府的凝聚力提升是巨大的。
李世民麾下,真正从小一路跟着他的人不多,他也不是皇帝和太子,有天然的身份可以收拢豪杰。
他麾下群臣,尤其是武将,除了洛氏外,几乎全都是降将,屈突通、尉迟恭、秦琼、程咬金等,对待这些人,李世民的做法就是用人不疑,待人以诚,既不冷落旧人,也不怠慢新人。
这是洛玄夜最欣赏李世民的一点,心胸真的很开阔,有容人所不能容忍。
李世民从来不怕做错,也不怕别人说自己错,错了就改,下次不错就好,一种相当可怕的特质,从那个长安的闲散公子到现在的秦王,在这方面,他没有丝毫的变化。
洛玄夜进了秦王府后,长孙氏正指挥着府中下人准备筵席所需,她身姿纤细,望着有些柔弱,但却有一股不容人忽视的刚强气势。
“王妃。”
她见到洛玄夜走进,笑眼盈盈道:“姐夫,秦王在正堂后的厅中,正与一众文士讨论经书。”
洛玄夜告一声就快步往正堂而去,他对秦王府很熟悉,三拐两拐就找到厅堂,径直走进去,左右看了看,大家都坐得很随意,地上铺着厚厚的席子。
李世民随意的躺坐在铺着虎皮的席子上,年纪轻轻的脸上,却有种不怒自威的气势。
洛玄凌就坐在李世民右手边,见到洛玄夜走进,李世民招了招手笑道:“青阳,快来,送走了?”
洛玄夜坐在长孙无忌旁边,点头道:“送走了,安抚了几句,秦王这次为了救他费了大力,希望他能收敛收敛那个祸从口出的毛病。”
李世民摆摆手,示意不用太在意,淡然道:“河东收复,如今我大唐只剩下南下和东出两条路,统一中原和河北,该是时候提上日程了。
本王这个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现在可还是一个空架子呢,该是时候将这个架子搭起来了。”
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却展现了李世民的惊人志向。
陕东道大行台如果搭起来,那整个北方都要一统,中原和河北都将进入大唐疆域,到了那个时候,天下一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长孙无忌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一根草,叼在嘴里,一晃一晃的说道:“秦王,不容易啊,东出不容易,要先克洛阳,再攻窦建德。
之前准备让王世充和李密斗个两败俱伤,没想到李密就像是中邪了一样。
从杀了翟让后,就一路急转直下,昏招频出,竟然让一个王世充打的败退连连,照现在这种形势,李密的败亡为时不远。”
秦琼和程咬金两人闻言当即说道:“秦王,当初瓦岗能够聚合起来,就是因为义气,大家同气连枝反抗隋朝暴政。
但李密杀翟让,让人心寒,于是人心便散了,没了人心的瓦岗,就是一支到处都是破绽的普通义军而已,不足为惧。”
来自曾经瓦岗高层的秦琼和程咬金的话很有可信度,李世民认可道:“常说得人心者得天下,人心到底是什么东西,众说纷纭。
但人心就是时运,失去人心的时候,上天就不会眷顾,无论洛阳最后会落在谁的手中,王世充还是李密,本王都不在乎。
大唐,他们败亡,绝无第二个可能。”
秦琼思索了一下又道:“秦王,瓦岗中有一人名为徐世勣,不知您是否听说过。
此人忠肝义胆,又有才能,实在是瓦岗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之前就心向大唐,却囿于身份不能前来,若是李密败亡,秦王您修书一封,恐怕就能尽得河南十数州之地。
到那时,我军东出,徐世勣西进,合围洛阳,岂不是省却许多功夫?”
徐世勣的名字当然听过,既然志向是天下,那天下的豪杰都有记录,只不过徐世勣心向大唐,这还是第一次知晓。
一向爱才得李世民不由自主的坐直了身子道:“叔宝,你详细说说。”
……
李世民大概永远都不会知道,他追着宋金刚和刘武周杀的时候,洛苏就在关注着这件事,或者说洛氏在关注着这件事。
执掌敢战士的洛玄星目睹了李世民从防守到进攻,两天不进食,三天不卸甲,如同最迅猛的利刃。
让人完全没有丝毫的喘息,没有给刘宋二人丝毫重整军队的机会,让洛玄星也颇为震惊,要知道李世民率领的可不是敢战士这种神兵。
“阿星,这便是我看中的人之一,如何?”
洛玄星沉默了一下后说道:“很优秀,本以为窦建德已经很优秀了。
没想到竟然还有比窦建德更优秀的。
目前来看,天下局势就在于李唐和赵国间的争夺了。
老祖宗,我们站在哪一方?”
洛苏淡淡笑道:“赢的那一方。”
洛玄夜愕然。
如今这个天下,洛氏帮谁谁赢,但老祖宗说谁赢洛氏帮谁,洛玄星直接绕进去懵了。
洛苏的目光望向了河北,现在看来,李渊给李世民拖得后腿,虽然造成了不小影响,但大致上没有影响李唐蓬勃的势头,李世民最终还是处理掉了那些问题。
那窦建德呢?
他会变吗?
他是会继续保持草莽英雄的本色,还是也开始渐渐改变呢?
洛玄星想不出来,既而苦笑,老祖宗永远都是如此别出心裁,让人摸不着头脑。
洛苏自然看出洛玄星在逻辑里转不出来,笑着问道:“阿星,你希望谁赢?”
洛玄星思索了一下,“李唐。”
“为什么?”
洛玄星毫不犹豫道:“窦建德身上少了一点武功皇帝的东西。
这可能和老祖宗您接下来的想法不太符合。”
洛苏笑了笑,望向关中长安的方向,似有若无的问道:“阿星,你是故意忘记了,还是无意忘记,李唐的皇帝是李渊,太子则是李建成。”
洛玄星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勾起一道浅浅的笑意,“遵从老祖宗您的教导。”
“你小子!”
见到洛玄星这幅模样,洛苏当即笑骂,笑过后轻声道:“三个子弟进了李唐,两个子弟进了河北,天下有心人知道我们看好谁了。
不过还不够,这么一点人,远远不够,我们的筹码也不够。
走吧。”
……
武德四年,伴随着各地粮仓的充盈,士卒也从疲惫中舒缓过来,大唐的战争机器再次开始轰隆隆转动。
洛阳的胜负终于分了出来。
王世充和李密这两个卧龙凤雏,一个刻薄寡恩,猜忌下属。
一个深陷于瓦岗的斗争,只觉到处都是翟让的人,李密甚至就连徐世勣都不敢信任。
这两个人的争斗,已经和他们本人的能力没有太大关系,完全成了比拼谁的组织更好一点。
从这一点来看,从隋朝体制上诞生的郑国,比李密的瓦岗要严密许多,在两人都失去人心之后,郑国还能依照政治惯例运转,而瓦岗却直接散掉了。
李密在战败后想要往西逃投降大唐,结果被王世充提前预判,还没等他逃过洛水,就被王世充堵住,最后李密被翟让的旧部杀死,抛尸洛水,结束了他颇为戏剧化的一生。
从巅峰时期的天下皆以为“杨花落,李花开”指代李密,到现在身败名裂,斩首丧命,成为一时笑谈,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
这可真是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况且,李密也算不上是英雄,只能说是乘势而起,势落而败,他的性格,落到现在的结局,也算是很正常。
对于王世充和李密来说,人生的一个阶段结束了,但对于天下其他势力来说,洛阳争夺战结束,代表着新的战争开始。
李渊想要东出了。
……
夜色暗沉,皎月凌空,照着皇宫大殿,黑影重重,李渊在殿中伴着阵阵檀香望着地图深思着。
殿外内侍引导着李世民走进,“父皇这个时候召见,不知道所为何事?”
李世民走进殿中,便见到李渊正盯着堪舆图,听到李世民的声音,李渊立刻问道:“二郎,如果现在东出中原,伱有把握吗?”
一听李渊这话,李世民立刻心中颤动,既而胸有成竹的微笑道:“父皇,我从来都有信心,只看您对我是不是有信心。”
李渊闻言大笑起来,“我对你自然是有信心的,东出前往中原的统帅,除了你,哪里还有别人呢?”
李世民放下心来,东出中原事关重大,他绝不放心交给别人,必须得自己来才行,既而说道:“父皇,先前攻败刘武周后,我大唐粮草略有些短缺,所以我没有提议东出潼关。
但现在时机已经成熟,的确该是时候东出潼关了。”
李世民出道以来的战争,对粮草的损耗都不小,但对士卒伤亡却很低。
他擅长使用精兵,而且大多数打的都是防守反击。
防守后迅速出击,打击溃战,衔尾追杀,这种打仗方式,己方伤亡很小,这也是他在军中威望极高的一个原因。
谁不喜欢一个既能获得胜利,又相对安全的统帅呢?
李渊指着堪舆图说道:“二郎你看。
关中不谈,河东、河北、河南、江南、荆襄,江南互斗自保,不会参与我们的争端。
河东在我们手中,河南王世充,河北窦建德,荆襄的萧铣,都不好相与,二郎,你认为我们先攻打谁?”
李世民早就想了很久,毫不犹豫的说道:“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自然是王世充,只要我们得到中原,萧铣的梁国就会自溃!
而且我大唐最强的便是骑兵,这是逐鹿中原的利器,攻伐梁国所需要的却是舟船。
父皇,这是上天让我们讨伐王世充!”
李世民走到现在已经隐隐约约的知道了什么,所以他毫不犹豫的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李渊躺靠在垫子上,朗声笑着问道:“二郎,这天下群雄可不会按照你的计划走,萧铣、窦建德都可能会支援王世充,如果真的如此,你要如何应对。”
李世民向前走两步,指着堪舆图朗声道:“益州在我大唐手中,萧铣只要敢率领大军出击,那就是给我大唐机会,只要一支偏军顺流而下,就可以直取江陵,那父皇您就可以直接成为南方两千里山河的主人了。”
李渊闻言很是开怀的大笑,而后止住又问道:“那窦建德呢?他不会坐视我大唐击败窦建德。”
李世民自信道:“自古以来军事联盟总是各自背叛,窦建德和王世充间同样如此,他真的会来救援王世充吗?
儿子敢肯定不会。
窦建德只会等到我大唐和王世充精疲力竭的时候出手,而贪心会让他一败涂地。”
秦王府中,李世民大马金刀的坐在主位,虎视着麾下一众大臣,朗声道:“父皇已经决意东出,我将作为大元帅,统率关中精兵,诸将群臣,皆随我出征,攻下洛阳,击败王世充。”
众人皆互相对视,眼中惊喜又凝重,击败了李密的王世充,称得上一句中原霸主,这是大唐的大敌,想要攻下洛阳,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洛玄三人离开秦王返回家中,洛玄夜边走边道:“四哥、小六,此番征讨王世充,应该是仅次于征讨窦建德的大战。
随着天下局势的进展,能够立功的机会越来越少,尤其是小六,最好是能在这两场战争中,把爵位和勋位都拉到顶级,国公、上柱国,这两个都要有,否则在之后的论资排辈中,就会落后。
四哥的道路,我就不知道了。
如果可以的话,等这次战胜了王世充,该是时候让更多的洛氏嫡系参与进来,我们三人,还是有些不够。”
洛玄辰和洛玄凌都知道这种不够不是权力不够。
当年汉朝的时候,洛氏巅峰的时候号称洛半朝,但那是对权势的一种形容。
洛苏认为,洛氏嫡系进入王朝担任官职,会让洛氏和王朝联系紧密,再加上血脉联姻,就会深深地绑定在一起,可以获得额外的气运底蕴。
所以之前一直在犹豫的洛玄辰和洛玄凌,一看到洛玄夜写的信,就立刻不远万里来到了长安。
如果可以从血缘上以及嫡系上达到洛半朝,只要不被天道打击,那洛氏能有多鼎盛,简直不敢想象。
……
作为目前天下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拥有数以千万计的子民的大唐,一声令下,所迸发出的能量,是难以想象的。
在万众的呼声中,李世民再次披挂上阵,率领着李唐八万大军,东征洛阳,从他刚刚出潼关开始,消息就已经飞的满天都是。
这一次的战争和先前不同,不再是仅仅防守反击就能够攻下的,这一次将要大幅度的进行攻城战。
王世充虽然大致上占据河南,但他刚刚击败李密,广袤的土地根本就没有时间占据,他依旧是那个只占据了中原的王世充。
他虽然占据有洛阳,但是守卫洛阳的关隘却不在他的手中,尤其是西面最关键的潼关,掌握在李唐手中,东出没有丝毫的压力。
李世民让麾下的各将领率领着大军,攻城掠寨,将洛阳东西南北的城池都打下来,进而孤立洛阳。
所谓得道多助,李唐军队一出现,在郑国境内就有大批投降唐军、背叛王世充的人出现。
刺史县令投降的不可计数,从数量上来看,王世充对郑国的统治是相当失败,相当的不得人心。
面对这些来投的豪杰,李唐的做法是一以贯之的,那就是让他们按照之前的官职,不做什么变动,尽力安抚这些躁动的人心。
在这种趋势下,李唐进军的速度很快,将王世充的势力在河南分割成了不少相互不连接的单位。
本以为自己能够和李唐一战的王世充,突然发现自己似乎是想多了,他失败的速度比当初的宋金刚刘武周可能还要快。
李唐和王世充之间的战争是一场苦战,王世充不敢死战,于是据城死守,在攻破外围的县城后,唐军的每一步前进,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之前都是李世民据守等待着敌人来攻,现在变成了他进攻,这是一场意志力的比拼。
……
洛玄镜和洛景成在江南自保,间或进攻周围的势力,淮水以南,有不少势力,各自割据一方,其中势力最大的就是杜伏威所领导的江淮军,最重要的是杜伏威这个人,称得上一员猛将,纵横江淮未曾遇到敌手。
随着李世民东进洛阳,洛玄镜认为时机已到,“现在是李唐最关键的时刻,如果能够在这个时刻襄助李唐,就能够立下足够的功劳。
再晚就难以进入李唐的核心权利层,如果等到秦王李世民击败王世充,那我们的价值就大大减小。”
以国来降也是有区别的,李唐打不下来的时候以国来降,那是大功劳,如果李唐能够打下来的时候,投靠就不算什么。
洛玄镜认为这个时候,李唐最是需要粮食,而江左不缺粮食,从江左运到中原很快,“在这种关键的时刻雪中送炭,足以让唐廷为之付出一个平日里绝不会付出的代价。”
这个代价是什么?
洛玄镜目光熠熠的望着洛景成,这很可能是一顶王冠。
“杜伏威占据江淮,如果我们这么做,他很可能会破坏,我们需要和杜伏威交战。”
洛景成这样问着,洛玄镜断然道:“杜伏威只有一将之勇,且胸无大志,只要我们夫妻两人手书一封给他,他就会归降。
这也算是给他一份富贵,既不想夺取天下,又不早日找到退路的人,在这个天下间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死。”
当年那个颇有些俏皮可爱的小姑娘,现在已经变成了雄踞江左的人,时间这个伟大的力量,真是让人唏嘘。
洛景成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是大唐?如果大唐失败了怎么办?”
洛玄镜似笑非笑道:“大唐失败?
夫君,从老祖宗回归的那一刻,这天下有两个人是不一样的,一个叫做李世民,一个叫做窦建德。
这两个人,洛氏帮谁谁赢。
那洛氏帮谁呢?
老祖宗说帮谁,我们就帮谁。
二哥和七弟和老祖宗待的时间不够长,但我不一样,我日日夜夜的伴在老祖宗身边,我知道老祖宗心里实际上已经偏向了李世民。
既然如此,那大唐就会是最后的赢家。
谁赢我们帮赢。
大唐会赢,所以我们帮大唐,仅此而已。”
洛景成有些震惊,但又无话可说,只能重重点头道:“明白了,这就去写信。”
不多时,信使就到了杜伏威处,正如洛玄镜所说的那样,杜伏威这个人胸无大志,他只想在江淮自保,根本就没有夺取天下的志向。
接到洛玄镜信件后,只不过稍作考虑,他就决定跟着洛景成投靠大唐,以换取后半年的荣华富贵。
杜伏威和洛景成的突然投降是大唐所不曾预料到的,尤其是洛玄镜在信中所说的,可以输送江南粮食到中原,供给大军所需,让唐廷极其震动,中原大战是一场苦战。
李世民和王世充在中原大打出手,粮草的消耗和士卒的伤亡都相当大,如果能够得到江南的粮草资助,那将大大缓解关中的运粮压力,让李世民有更大的裕度。
先前李世民久攻不下,李渊甚至都准备让李世民撤回关中,是李世民一再坚持。
说大唐缺粮,王世充更缺粮。
经过这段时日的进攻,洛阳已经几乎成为了一座孤城,人心都站在大唐这边,现在撤退,只会让王世充卷土重来,之后大唐再想要攻取就太难了。
江南虽然依旧强敌环绕,洛氏和杜伏威都不能派兵北上,但有粮食已经足够,经过围困,洛阳一定已经开始缺粮,李世民确信自己能够攻下洛阳。
纵横江淮的杜伏威和坐断江左的洛氏,尤其是洛氏,洛玄镜可是洛玄夜的亲妹妹,这属于朝中有人。
李渊靠在虎皮座椅中,问着一众臣子道:“不知道朕该如何封赏杜伏威和洛景成、洛玄镜,才能够体现朕的重视呢?”
臣子们互相对视,不知道说什么,这属于以国来降,而且那些地盘都是大唐之外的,在任何时代都属于大诸侯,如果真的算的话,应该封王。
但封王的话,谁敢说?
最终还是李秀宁上前说道:“父皇,如果要体现重视的话,女儿建议封王,唯有封王,才能服众。”
李渊这个人对于爵位实际上是相当滥封的,他略一思考,就认为李秀宁说的对,于是当即说道:“杜伏威纵横江淮,给他封徐王。
洛景成的话,给他封……”
李渊竟然直接给杜伏威封了亲王,这有些震惊到李秀宁,这日后不是要被清算吗?
她倒是不在乎杜伏威的性命,但小姑子洛玄镜她不能不在乎,于是再次说道:“父皇,亲王是不是太过于高?
现在还从来都没有臣子封亲王的先例,女儿以为郡王就足够了。”
李渊微微眯着眼笑了笑,“那杜伏威封亲王,给洛景成封郡王,平阳以为如何?”
表面上看起来,这对洛景成不公平,但这实际上却是一种保护,李秀宁轻松一口气,“谨遵父皇之令。”
唐廷的速度极快。
很快册封的旨意就奔往江淮。
“兹尔杜伏威,……,敕封徐王,勋封上柱国,加开府仪同三司,东南道行台尚书令。”
从爵位上,以及各种官职上,都给了杜伏威一个事实上的独立地位,让杜伏威很满意。
使者很快就来到了江左苏州,圣旨来到了洛氏。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