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张良?卧槽,那老头!(4K)

  咕噜咕噜。

  白衍骑着战马,护送着马车缓缓来到新郑王宫。

  着勒住战马之后,白衍翻身下马,随后便看到姚贾也已经手持节杖从马车内走出来,正在走下马车。

  “姚大人,白衍便在宫外等候。”

  白衍上前,对着姚贾拱手打礼。

  使臣不带甲胄与利剑。

  不管是迷信也好,亦或者是心理作用,各国都很忌讳敌国之人戴甲佩剑入王宫。

  而此次他也并非使臣,他得到的命令是护送姚贾周全,故而身上穿戴这甲胄。

  “有劳!”

  姚贾手持节杖,对着白衍拱手笑道。

  说完,姚贾便朝着韩国王宫之内走去。

  白衍看着姚贾进入韩国王宫的背影,目光仔细打量着眼前这座王宫。

  新郑这个名字之中,郑曾经代表着一个国家,郑国。

  于郑恒公时期,郑恒公利用周王室大臣的身份,将郑国国都迁至于郑,这也是为后面郑国的崛起埋下伏笔。

  因为之后发生一件大事。

  申候联合犬戎攻入镐京,幽王被杀死在骊山之下,西周因此灭亡。

  之后便是周王室动迁洛阳。

  洛阳距离新郑,很近。故而在郑庄公时期,周王室权利崩稀,郑庄公以周王室大臣的身份,经常利用王室之命谋私,兼并当时郑国周遭诸多效果,还干涉宋、卫、鲁等国的内政,齐国当时被北狄入侵时,也是郑国出兵相助。

  那个时代的郑国,乃是春秋初年的第一大国,中原霸主。

  后面周室不满郑庄公的时候,郑国还与周王室发生‘葛之战’,那一战周天子被射伤肩膀,周室颜面扫地。

  当初听瑾公说这段历史的时候,他不由得想起一个记忆深刻的典故,也是这般‘挟天子’。

  白衍那时候关心的不是葛之战,而是当初给郑恒公建议的那位,在当时掌握周王室典籍的太史伯。

  周幽王执政期间,重用奸佞之人、宠爱褒姒,引起诸侯离心离德。

  那位太史伯是料到西周的周幽王会死,还是巧合?

  当初周室除了都城镐京有王宫,还有在洛阳也有一座王宫,掌管周王室典籍的太史伯不可能不知道。

  故而太史伯劝郑恒公迁都于郑,就很耐人寻味。

  只可惜的是,在郑庄公之后,郑国内乱不止,卿废公,公杀他卿,加之敌国不断侵犯,在数百年的内乱下,最后被韩吞并。

  韩国更是把国都,迁到郑国的都城,新郑。

  似乎想如当初郑恒公那般,靠近洛阳,靠近周天子。

  白衍看着眼前的宫殿,不由得感叹,比起秦国,这座宫殿经历过春秋时期的风云变幻,见证过名人霸主。

  然而在数百年前,如周平王、郑恒公、太史伯、郑庄公那些名人、王公,或许不会想不到,在数百年后,继韩之后。

  昔日在他们眼里,那个被分封于苦寒之地的‘秦’。

  这一日,派遣秦国的使臣,带着节使踏入这座宫殿,劝降韩国。

  而不日,秦国的大军,就可将这座大城包围。

  想到这里,白衍低头看着自己一身秦国甲胄,看着秦将,如今的他,也是秦国大夫。

  就在这时候。

  白衍突然看到远处走来一辆马车,马车身旁,更是跟着十余名身着布衣,手持利剑的男子。

  一名名秦吏也与白衍一般,纷纷看向那辆马车。

  随后伴随着马车停在宫门之前,一名二三十多岁左右,身着青色绸衣的男子,从马车上缓缓走出。

  白衍瞧见那男子的那一身,虽没有穿着韩国官员的服饰,但那一身绸衣,以及腰间佩着的精美玉佩,那男子显然不是一般的士族。

  不过白衍也没有多想。

  新郑作为韩国的都城,城内的权贵士族数不过来。

  只是让白衍没有想到的是,那名男子并没有进入王宫,而是在王宫守卒面前所些什么之后,从袖袋之中取出一卷竹简,交给守卒,守卒点点头,随后拿着竹简进入王宫。

  而那名男子,则朝着他这里缓缓走来。

  见状。

  一名名秦吏纷纷面露警惕,而方才跟着马车前来的十余名手持利剑的男子,也纷纷跑上前,与秦吏互相对峙。

  三十多名秦吏对十余名男子。

  这一幕让远在宫门的那些王宫守卫也吓一大跳,为首的守卫将领嘱咐一名守卫进入王宫之后,便带着其余守卫看向白衍这边。

  看似那名守卫将领,是考虑到白衍与那些秦吏,是护送秦国使臣之人,担心其冲突。

  但实则,不管是那名守卫将领,还是其余的士卒,看向白衍等人的目光,都满是警告的意味。

  白衍看着那名青衣男子,目光不着痕迹的瞥向那些手持利剑的扈从。

  他能看得出,男子的这十几名扈从都并未寻常游侠门客,寻常游侠义士多是独来独往,就是成为门客之后,其心性都颇为自傲。

  眼下这些群人,却给人感觉,训练有素,更像是入伍的游侠士卒。

  白衍清楚这些人不会在这里动手。

  秦国大军如今就在新城,韩国绝不敢这时候杀秦国使臣的人。

  哪怕是楚国、赵国派遣援军,韩国也不敢,毕竟韩国的实力放在哪里,面对秦国,韩国不敢一点余地都不留。

  马车旁。

  姚贾的几名门客游侠,此刻手持利剑,看到那名为首的青色绸衣男子,一步步的走向白衍。

  他们并不担心白衍会如何。

  毕竟他们可是清楚,比他们更年轻的秦国大夫白衍,其剑术绝非一般。

  阳城斩杀二十二人。

  扪心自问,他们知道若是他们独自一人登上城楼,面对无数敌卒的情况下,他们都不可能做得到。

  这也是为何秦王会让其护送姚贾前来新郑。

  就是有冲突,那那身穿甲胄,佩着秦剑的少年,定然有把握,在瞬间拔剑将其制服,而且那名男子越靠近,把握越大。

  “汝可是白衍?”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青色绸衣的男子来到白衍五步之处停下脚步,看着白衍。

  没有打礼,甚至话语之中,一丝敬意都没有。

  而且说话间,男子脸上看似表情平淡,但目光之中,那不善之意毫不掩饰。

  很难想象,男子明明是士族之人,眼下言行举止,却会如此无礼。

  “是!”

  白衍不动声色的打量眼前这名男子,他似乎没见过这名男子。

  虽然不明白这男子是何人,但他也没有矢口否认。

  毕竟一但矢口否认,不仅会被眼前之人当众笑话,传出去也会被世人耻笑。

  如今的他。

  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在村子的少年,要顾及到白氏与铁骑将士,甚至还会对日后进入秦国朝堂有丝许影响。

  “汝是何人?”

  白衍目光看着这名男子的双眼,开口问道。

  既然来者不善。

  白衍也想知道,这男子是何人。

  青色绸衣的男子,听到白衍的询问,顿时一脸嘲讽,轻笑几声。

  “山虫不可以语于善者,屠夫不可以语于人言。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青衣男子说完,随后便转头离开。

  此刻一名名秦吏听到那名男子的话,全都看向白衍。

  此前他们路过新城之时,曾休整片刻,都知道吕左山一事,据说荥阳男丁皆死,那几日荥阳女子哀嚎声满城。

  而究其缘由,便是白衍亲率领铁骑大军,于吕左山埋伏韩军。

  那男子显然是在骂白衍是个屠夫,根本不配和人说话,更不得好死。

  白衍看着那名青衣男子离开的背影,眉头微皱。

  过来,就是为了阴阳怪气的用孔子的话骂他两句?

  此前看男子衣着以及随从,心中还有些顾虑,然而男子的话,他却感觉男子空有年纪,却是十足没有脑子的人。

  估计又是一个家事显赫,家中有长者在韩国朝堂为官是士族子弟。

  一般也只有这种身份高的人,从小就有一股优越感,遇事之时,性子冲动不说,还举着大义,一副清高的模样。

  想到这里。

  白衍转过头,看向王宫,没有再理会那名男子。

  对于男子口中吕左山的事情,白衍心中没有后悔,若是再给他一次机会,他还是会那般选择。

  兵者,诡道也。

  将者为国伐战,卒士为活杀生。战场本就是你死我活,那些人穿上甲衣手持长戈,在不愿卸甲之时,便是敌人。

  宫门外。

  白衍等了许久都未曾看到姚贾出来,这远超乎此前的预期。

  又过了半个时辰,白衍方才看到姚贾从王宫内走出来。

  “姚大人!”

  白衍看到姚贾过来后,拱手打礼。

  看着姚贾的表情似乎有些阴郁,白衍心知,恐怕姚贾此次劝降韩王,并不是很顺利。

  “韩王不降?”

  白衍看着姚贾眉头紧皱的模样,轻声问道。

  姚贾手持节杖,摇摇头。

  “韩大将申犰以及一些韩臣,仍想抗秦,韩王安摇摆不定时,谁曾想,方才张氏张平命其长子,上书韩王安,让韩王安仍抱有残存之心。”

  姚贾说道,转头看了一眼身后的韩国王宫,方才若是没有张平上书,或许他还有机会今日就说服韩王安。

  姚贾叹息,转过头,突然看到白衍瞪大眼睛,怔怔的站在原地,一脸失神的模样。

  见状,姚贾有些疑惑。

  似乎不明白白衍为何突然这般。

  “姚大人,张平长子可是叫张良?”

  白衍看向姚贾,眼神满是不解。

  此前在宛冯,他还问冯文可曾见过张开地之孙张良,而眼下,听着姚贾的话,显然方才过来愤骂他的那名男子,就是他念念不忘的张良。

  但,想起方才那男子的举动,他的是张良?就是后世三杰之一的名人?

  这生性冲动,意气用事的模样,似乎根本联系不到一块......

  “张氏乃是韩国名门,姚贾定是没有记错,确是张良。”

  姚贾点点头。

  身为秦国上卿,常年游走他国,收买他国重臣,故而对于韩国张氏,他绝对不会记错。

  毕竟张氏在韩国乃是五世相韩的名门望族,他怎么可能会不知道张氏的族人。

  “不对啊!”

  白衍嘴皮轻动,呢喃一句。

  白衍感觉似乎是遗漏了什么,方才那人若是张良,以那般心性,绝不可能是日后那个运筹帷幄,并且在封侯之后,功成身退的名人。

  “走吧,先回驿站!”

  姚贾看着白衍神神叨叨的,但此刻也没有心情问太多,这是他是来劝降韩王安的,若是劝降不成,他虽无过,却也无功。

  “好!”

  白衍抬起头,对着姚贾点头,随后翻身跨上战马,待姚贾也上马车之后,便朝着驿站方向走去。

  .......

  夜幕。

  “是那老头!”

  夜色下,跪坐在房内桌子旁的白衍,想了一天,终于明白他到底遗漏了什么。

  此前他在他眼里,张良智慧如妖,但却忽视他对张良的印象,都是源自张良反秦之后的举动。

  但之前呢?

  散尽家财,刺杀嬴政!

  这样一想,白衍便能理解,今日王宫城门,张良为何会突然过来,不顾礼仪直接用孔子的话辱人,给人感觉性子冲动,不顾其他。

  能不顾一切,耗尽家财的冲动之人,与后世完全是两个模样。

  “我说此前听到圯上老人,总感觉似乎听过!”

  白衍呢喃一句。

  这时候再想起那赶都赶不走的老头,他哪里还不知道,那老头便是张良日后的恩师,黄石公!

  想到这里,白衍表情有点不可置信。

  那老头,是黄石公?

  此前在路上的时候,他根本就没想张良,更别说张良成名之前,故而那老头说圯上老人,他没想起来。

  那这般说,感情他差点就把张良给截胡,成了黄石公的门徒。

  “不成,日后有机会,定要再找到那老头。”

  白衍清楚,那老头能把张良改造成三杰,其能力,非同一般,说什么都不能让那老头再收张良为徒。

  他还记得,那时候老头说过,毕生所学都藏于曲阳,故而希望他别来秦国,随去曲阳蒙学。

  曲阳。

  在赵国!

  不过白衍也不确定可否在曲阳找到老头。

  当初碰到那老头的时候,是在离开齐国的路上,别看那老头年纪很大,但身子好得很,到处跑。

  “怪不得说去过田府,那老头居然是黄石公!”

  白衍摇头叹息,伸手一巴掌压在额头,表情很是难受。

  当初怎么就没想起来!

  白衍感觉,也不能怪自己没想起来,任谁赶路的时候,碰到这么一个身穿破布衣,头发乱糟糟的老头,整天不要脸的要收他为徒,怎么赶都赶不走。

  换会把老头往名士身上扯,

  比起名士,说是老头是人贩,反而更像一些。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秦功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