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八章 上元灯会

  藏国正文卷第九百九十八章上元灯会新年过后不久就是上元节,距离上元节还有五六天,家家户户就开始挂灯笼了。

  齐王府也在张灯结彩,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

  在孩子们的一再哀求下,王妃终于松了口,在正月十二这天,齐王府的花灯率先点燃了。

  整个王府内花灯璀璨,色彩斑斓,把夜间照如白昼,几个孩子高兴得手舞足蹈,拎着小花灯在满园内奔跑。

  金城县的南城门叫做天启门,南北主干道就叫天启门大街,还有一条东大街和西大街,三条主大街上,也扎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另外还有灯楼、灯树、灯轮等大型花灯。

  齐王李邺给各州官府的指示是既要厉行节约,又要热闹隆重,为此,金城县和兰州府的官员想了很多好办法。

  比如花灯不用扎新灯,去和各地交换,把各地的门面花灯拿过来,百姓们没见过的,那就是新灯了。

  再比如大型花灯,灯楼是用军方的观察楼,五丈高的大型木台,把它运到城内重新搭建,上面绑满了花灯,这就是灯楼山,气势恢宏,比长安的灯楼山还要壮观。

  再把黄河边的几座大型水车运来,稍微改装一下,几座大型灯轮就有了,像大风车一样在夜风中缓缓转动,流光溢彩,美不胜收。

  至于灯树,很多人建议去城外砍树制作,但李邺反对砍树,他提出一个简易可行的方案,把几十座军队的观察哨搬来,上面扎满树枝,挂满了各种彩灯,矗立在主干道上,抬头可见,满树灯火辉煌,成为天启门大街最吸引人的标志。

  正月十四,上元节拉开了序幕,夜幕初降,整个金城县变成了花灯的海洋,到处张灯结彩,除了南北东西三条大街外,还有城隍庙、府衙广场、东市和西市等四個花灯集中地。

  最引人瞩目的灯楼山就矗立在府衙广场上,也就是节度府门前的大广场上。

  吃完晚饭,家门一锁,金城县数十万百姓都携妻带子出门了,那真是: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李邺一家也乘坐两辆马车出门观灯,与民同乐,亲兵徒步跟随在马车两侧和前后,车夫也下了车,牵着马在人群中停停走走,和步行完全一样,这个时候,马车的作用就是安全,并不是为了赶路。

  当然远不止齐王府的两辆马车,豪门大户的女眷们出门观灯,也基本上乘坐马车,不会和普通百姓一起去拥挤。

  但齐王府的两辆马车上有透明水晶窗,这却是独一无二。

  上位者在上元节都讲究与民同乐,但与民同乐绝不是和百姓挤在一起逛街,一般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李邺这样乘车出行,这种比较适用藩王、节度使之类。

  而帝王的与民同乐则是在皇宫城头上观灯,或者事先在最热闹的灯市旁边搭一座彩楼,帝王带着嫔妃、王子和公主在彩楼上观灯。

  其实乘坐马车最方便,和在人群中观灯没有区别了。

  “夫君,我发现每个路口都有一座放皮影戏的棚子,是怎么回事?”清羽好奇问道。

  李邺微微笑道:“看皮影戏的都是孩童,这其实是防止孩童走失,用皮影戏来吸引孩童,谁家孩子走丢了,去附近的皮影戏棚子里找,肯定能找到。”

  王妃独孤新月赞道:“这个办法不错,考虑得很周全,想出这个办法的官员应该重奖。”

  马车又走了一程,前面就是府衙广场了。

  李邺指不远处高大壮观的灯楼对家人笑道:“那就是灯楼山,是临时借用观战台布置的,高十丈,占地五亩,上面布置了灯烛三十万盏,很有气势吧!”

  独孤新月仰头望着俨如繁星聚集的灯楼叹息道:“金碧相射,锦绣交辉,确实很壮观,已经不压于长安的灯楼山了。”

  “上面还有瀑布呢!”

  正好一道瀑布从天而降,千丝万练,银光璀璨,迎来数万百姓欢呼,李邺身边的三个小娘子都高兴得跳起来。

  杨玉环笑问道:“瀑布是怎么做到的?”

  李邺微微笑道:“其实很简单,用轱辘绞水上去,顶部有个蓄水木箱,装满后一起放下来,水就形成瀑布了。”

  独孤新月笑道:“还真是想得出来!”

  清羽挺着大肚子问道:“夫君,灯楼山能上去吗?”

  “当然可以上去,但上面最多只能容纳两百人,只能分批上去,不能停留,上去后就顺着人流下来,估计想上去的人很多,需要要排队很长时间。

  停一下,李邺又笑道:“如果你们想上去,我可以安排一下,有专门的贵宾通道,直接上顶楼,和普遍百姓不交集。”

  杨玉环连忙摇头,她有点恐高,不敢上去,清羽挺着大肚子,也不好上去。

  独孤新月笑道:“要不夫君就带着三个小娘子上去走一圈吧!”

  “爹爹,我想上去看看呢!”星沙拉着父亲的手急道。

  “瑶光和秋河呢?”

  李邺又笑问道:“你们两个要不要上去看看。”

  两个小娘子一起乖巧点头,另外两个男孩太小了,独孤新月不让他们上去,明年再说。

  不料长子李晋见爹爹带着三个姐姐要上去,他立刻急着大哭起来。

  独孤新月无奈,只得把他抱起来笑道:“真没出息,好啦!别哭了,娘带着你上去。”

  李邺自己抱着大女儿星沙,妻子抱着儿子李晋,又找了两名女护卫,一人抱着瑶光,一个抱着秋河,一行人来到了贵宾通道。

  黑压压的百姓排着长长的队伍,那边下来五十人后,这边就放行五十人上去,而贵宾通道在另一边,只有五品以上官员才能带家人上去。

  很巧,正好遇到刘晏带着他的妻子和一对儿女。

  两家人有说有笑上了高台,灯楼一共有四层,普通百姓只能上到三层,一边走一边看,步伐不停,顺着通道下去了。

  第四层普通百姓不能上去,主要是比较空旷,害怕人潮拥挤出事,当然,真正的原因,第四层其实是给贵宾安排的,四周有护栏,很结实,扶着栏杆,人就不会掉下去。

  李邺带着家人上了楼顶,不用急着下去,站在高台上望着灯火璀璨的全城,三个小娘子眼睛都看直了,一阵阵惊叹。

  “爹爹,我们家在哪里?”星沙仰头问道。

  “在那里!”

  李邺指着北面不远处的一片灯光笑道:“那边有一小片湖泊,就是我们家!”

  星沙拍手笑道:“我看见了!”

  独孤新月走过来,牵着丈夫的手低声道:“夫君还记得当年我们上灯楼吗?”

  李邺点点头,“是啊!那时候你还叫朱雀,一晃过去好多年了。”

  星沙仰头问道:“娘,那时候我在哪里?”

  李邺哈哈一笑,指着天空道:“那时候你还是天上的一颗星星呢!所以给你起名叫星沙。”

  “那我们呢?”瑶光和秋河也仰起小脸问道。

  “你们也一样,都是天上的星星,后来落入凡间,变成了爹爹的女儿。”

  一家人又看了片刻,李邺回头对妻子笑道:“风很大,我们下去吧!”

  独孤新月点点头,“几个小家伙,我们走了!”

  刘晏先一步带着家人下去了,入口处,崔光远一家和长孙南方一家也走进了贵宾通道。

  走出灯楼,马车就在前面二十几步外,马车前正好有一个小集市,却见杨玉环和刘清羽坐在一个小吃摊前喝糖粥、吃点心呢!

  三个孩子看见了小吃摊,一起欢呼着奔了过去,一家人把小吃摊包下来了。

  有小贩过来兜售孩童灯笼,李邺每样买了几种,可以拎在上玩。

  一晚上,一家人足足逛了一个半时辰,才兴致勃勃回府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藏国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