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蒸汽机是要吃人的

  大明对待番夷的态度正在发生本质上的改变,如果要清楚其中改变,也不困难,总结而言,就是从当初的当爹有瘾,变成了现在的极端保守。

  曾省吾就是这类极端保守的人,当不臣蛮夷刷新在帝国的边界时,杀光是最有效的办法,这种一点都不开放包容的态度,就是极端保守,他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万历元年,平九丝,只剩下了悬棺证明都掌蛮从先秦存活到了万历元年。

  当爹成瘾不是什么褒义词,死要面子活受罪,和北虏战争明明打不赢,必须要和谈的时候,拖拖拉拉搞了四年之久,就为了谁当爹谁当儿子的面子问题,嘉靖虏变加倭患中卷上来的明公,终于把朝中柔远饶风力彻底压制。

  张居正总是讨论一个问题,那就是矫枉必过正,这种事情总是在发生。

  兴文匽武的时候,一下子就马放南山,巡抚地方的文臣对武将生杀予夺,朝廷都默不作声;柔远人不行的时候,一下子就变成了彻底消灭;振武的时候,又很容易不心,弄到藩镇割据的地步;不重视技术进步的时候,把匠人踩在贱籍之列,大骂奇技淫巧之荡心,投机取巧,重视技术进步的时候,又把匠人捧的比神仙还高。

  林辅成的唯生产力人人才有自由的理论,就是把匠人、把技术进步捧得比神仙还高,关键是逻辑自洽,全然忘记帘初是怎么批判匠人,喋喋不休的高声喊:作奇技淫巧者有诛!也全然忘记了,技术进步是大明皇帝朱翊钧,身体力行,数年如一日鼓励出来的。

  官厂团造法是历史的纵向规模,是汉的屯田法,唐府兵制,大明军屯卫所,成祖文皇帝的住坐匠户,是当初大航海二十七个官办造船厂,横向规模则是西山胜州卧马岗煤局、永升永定兰州毛呢官厂、五大造船厂、九个市舶司、五个远洋商校

  官厂团造法,是纵向规模和横向规模的双重结果,真的听了林辅成的朝廷不得过分干涉,反而是一事无成。

  吃到第五个包子的时候饱了,懊恼的讲,早知道吃第五个包子可以饱,干什么还要吃其他四个呢?

  太阳升起,是鸡叫出来的。

  曾省吾认为对付东吁王朝最好的办法就是彻底征伐,对此朝廷明公又不过曾省吾,因为曾省吾出自西南方向,对那边的事儿更加清楚。

  在曾省吾看来,东吁有病,莽应里有大病,需要用火铳和火炮去治。

  那边的人就认这个,你好声好气好商量,他们听不懂的,只有火铳火炮的嘶鸣声,才能让莽应里彻底清醒过来。

  对东吁动兵已经成为定局,但还是得等马六甲城被彻底拿下,这是个咽喉之地,就连朱翊钧这种军事赋为零的都知道,通常情况下,绕过关隘、城池去作战,就是把自己的补给线完全暴露给敌人,把背后亮给敌饶行为,是自杀。

  “还田疏。”张居正看没人愿意提及,只好自己开口道。

  这玩意儿真的是兹事体大,甚至连谈,明公们的态度也是能避则避。

  “此事是不是从长计议?慢慢地商量为宜?”王崇古自然是看完了还田疏,长长的万言书让王崇古寝食难安,直接把王崇古看的一愣一愣的,他搞得请均田役疏,也只是把人头税的四差银,全都摊派到田亩里,还是为了把人逼进官厂团造里当牛做马,这已经坐实了奸臣之列,被人骂的头晕脑胀。

  张居正一出手,就是《还田疏》,而且还整理的极为详细,显然是谋而后定。

  万士和也立刻开口道:“就是嘛,不如再等两年,等财用再盈再议不迟。”

  万士和喜欢和稀泥,喜欢折中,他非常不喜欢这种立场过于明确的事儿,这一套组合拳打下去,大明朝廷就和势要豪右彻底站在了对立面,大明朝廷会不会学了南宋朝廷,这是谁都不知道的答案,当然万士和并不知道这是皇帝的坚持,毕竟全楚会馆文昌阁内的交流,只有当事人知道。

  张居正也不打算,等有了确切的成果后,再讲是陛下的圣意独断就是。

  王国光思索了许久,才开口道:“要不等戚帅班师回朝再议。”

  有京营在,即便是出来什么乱子,戚继光也能收拾,这就是王国光的意思,没有足够的武力威慑,想要白没家产,得有京营镇场子。

  势要豪右也有话:我祖祖辈辈辛辛苦苦,趁着灾人祸聚敛到手里的田亩,才过上今的好日子,你朝廷就拿点银子,就想白白拿走!凭什么!

  王国光认真研读了还田疏,真的很大胆,同时也很危险,他趋于保持现状。

  “驰道修到四通八达,钞关抽分局设在驰道上,再言还田不迟。”张学颜的态度更加保守,他认为这个时候,搞什么还田,真的是多此一举,等到商税完全碾压田赋,才是议论还田的时候。

  工部尚书汪道昆立刻反问道:“你不进行还田,真的能把驰道修的四通八达吗?就连绥远驰道和绥远矿业,都需要向民间募集资金了。”

  解放生产力后,才能有充足的农产品推行驰道修建,没有银子万万不行,但银子也不是万能的,驰道的修建,还需要大量的粮食,工匠皆脱离农业生产,农业的生产关系不改变,还想供应数目庞大的不事农桑的工匠,这才是舍本求末。

  “就从松江府开始吧,反正松江府之前就这么干过了,松江地面的遮奢户们更容易接受还田。”汪道昆觉得松江府还是太自由了。

  松江府的势要豪右经历了那么多的大风大浪,这一次还田,不过是些许的风霜罢了。

  “很有必要。”海瑞作为清流的代表人物,反贪第一人,十分肯定的表示了自己支持还田的态度,这和反腐有关,自然也和解救黔首有关,海瑞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心系下黎民百姓之人,耕者有其田这五个字,对海瑞这样的道德君子而言,诱惑力不弱于白银对大明皇帝的吸引力。

  有人反对,有人支持,大家的都有道理,廷议议论纷纷,对于这件事的态度各有不同。

  朱翊钧揉了揉眉心,比如户部张学颜反对的理由很充分,地价分为十年偿还,且不是这个过程中,有多少人上下其手,在其中谋利,就,这个佃户变成自耕农十年内,就没有任何消费能力,因为地价掣肘,白银更加不能流通。

  户部对白银的流通性问题非常非常的关注,甚至有些反应过度。

  而且这还是张学颜抛开有人在里面上下其手不谈,朝廷公卖放领的地价,真的是到百姓手里的地价吗?地方官员甚至不用贪腐,只需要轻轻撕开一些口子,势要豪右必然会利用这些口子,掏空公卖放领田亩。

  这是必然的,大明各地的府库,不都是这么被掏空的吗?

  户部是非常保守的,非必要不增债,朝廷、地方、百姓,皆是如此,青苗法搞的官贷、北宋朝廷的反复,直接拉断了大宋黔首们的最后一根弦儿。

  户部的反对态度十分明确,最后一定出现一个奇妙又几乎无解的局面来,明明物质丰富起来,但百姓就是没有需求,不是不想,是买不起。

  穷民苦力为了购买田亩,直接耗尽了未来十年的潜力,大明这头促进工商业的发展,产出了大量的货物堆积无法售卖,出售给海外,海外皆为蛮荒之地,哪有那么高的需求?没有需求,有更多的商品供应,白银堰塞是货币,商品堰塞那就是房倒屋塌大的事儿。

  这方兴未艾的商品经济,岂不是直接胎死腹中?

  穷民苦力没有任何承担风险的能力,而且户部也表示这只是简单的推算了一番,如果地方再整出一堆乱七八糟的麻烦来,更加头疼。

  对于《还田疏》的讨论已经不是不欢而散可以形容了,而是大部分的廷臣都不同意,这就是廷议的结果。

  得亏是陛下长大了,若是陛下年纪还,没人敢这么顶撞张居正。

  张居正也不恼火,其实朝臣们的,也是张居正的,《还田疏》虽然是他搞出来的,但他本人其实对还田疏并不认同,甚至他觉得自己有点像是泰西神话里,那个打开了魔盒的潘多拉。

  张居正对泰西的文化是有些兴趣的,作为帝国的首辅,一个能够环球贸易抵达大明的泰西文明,就这一个条件就已经足够引起张居正的重视了。

  还田疏的第一次廷议,没有通过,年后,各部部议后,还要再次进行廷议。

  兵部尚书曾省吾打开了奏疏道;“戚帅送回来了三十斤火炮击发的度数旁通,每一轮击发火药三百斤,一共齐射了一百轮,共计消耗火药三万斤,等于24万发二钱鸟铳击发,炸毁了板升城的城墙,一共哑火一次,炸膛一次,可靠性得到了验证,从击杀尚数来看,完全不值得,大概直接杀死的只有不到二十四人,但敌饶士气彻底打没了。”

  从击杀上来看,这火炮根本没什么用,但是从战线的角度去考量,却变得意义十足来了。

  俺答汗不是不想困兽犹斗,实在是整个板升城都被吓破哩。

  “陛下,今岁将这十门三十斤火炮装船越马六甲城吧。”曾省吾图穷匕见,马六甲城这个钉子,不好拔?尝一尝三十斤的火炮的威力!

  什么城墙在这种火炮的威力之下,都会变得岌岌可危。

  曾省吾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相比较《还田疏》折腾田亩,不如着眼于海外,开拓在很多时候,都是解决内生性矛盾最好的办法。

  “格物院那边捣鼓出了五十斤火炮,一共三门,一道拉过去,考验下可靠性吧。”朱翊钧对开拓没有意见,认可了曾省吾的提议。

  为难自己人,不如为难海外番夷。

  7.5匹的蒸汽机年产一千台,这一千台已经有了着落,全是官厂,煤局、毛呢、造船、织造局,都在抓紧时间上马。

  王谦曾经给皇帝讲过一个歪理:自由贸易都是扯淡,因为好东西都是不流通的。

  王谦认为,连国债都抢不到的人,真的没必要参与到交易行贸易里来,在林林总总的记账货币中,国债是最稳妥可以获得利息的记账货币,这就是不确定的票证市场里,确定性最高的产品,连国债都抢不到的人,参与到交易行贸易里,就是被人收割的命运。

  王谦这个好东西是不流通的歪理,在相当多的领域适用,比如婚配,有不少青楼女子,希望能够从恩客里找个好人家,但是不想想,能去逛青楼的能是个什么好人家吗?上岸?王谦这辈子都没见过几个青楼女子能上岸。

  朱翊钧倒是知道一个,叫柳如是,柳如是第一次想要嫁给陈子龙,住在南园南楼,陈子龙的正妻、母亲、祖母直接打上门了,赶走了柳如是,柳如是这才嫁给了钱谦益。

  还有大明开海投资是分红最多的,种植园的生意可谓是无本万利的买卖,除了楚晋浙三党党魁认可的商贾,谁能参与其中?

  在蒸汽机上,同样适用,因为更加可靠马力更强的蒸汽机,连官厂自己内部都不够分,更遑论给民坊了,大明这么大,这点蒸汽机管个屁用!

  好东西,的确是不流通的,王谦这个家伙虽然纨绔,但总有些歪理,让人眼前一亮。

  廷议上没有议论明年开春的开海投资,因为早已经完成了内部分账,在一片恭送陛下的山呼海喝声中,万历九年最后一次廷议,正式结束。

  廷臣们燕行离开,王崇古很罕见的来到了文渊阁,内阁现在空虚,吕调阳和马自强因为身体原因致仕后,内阁就只剩下了张居正、王崇古、王国光,而王崇古这个次辅,又从不坐班,导致文渊阁的公务异常的繁忙,也格外的冷清,中书舍人们在辅臣面前,都不敢大声话。

  “元辅啊,你这个《还田疏》,还是算了吧。”王崇古坐的端正,面色凝重的道:“还田疏和官厂团造法有冲突,官厂团造要工匠,还田疏要农夫,这都去种地了,谁来做工匠呢?官厂团造法,名字看起来是挺新的,不过就是军屯卫所罢了。”

  “你也要搞军屯卫所,我也搞军屯卫所,哪有那么多人?”

  张居正很清楚这个矛盾所在,他思索再三道:“还是得搞,不搞不行,的道理再多,官厂团造的工匠也是要吃饭的,历代莫不是以劝农力本之政务。”

  重农轻商是中原成熟经验,在张居正看来,先有农,再有工,而后有商。

  张居正也不想折腾,但是陛下有自己的主张,张居正是打算自己揽下罪名的,所以也没告诉王崇古这是陛下的意思,这几张居正也多少琢磨出点陛下的考虑了。

  还田法,确实有必要,不还田不校

  “我其实一直在避免和元辅交锋,甚至这文渊阁,我都只来点卯,你张居正做的大明的救时宰相,我王崇古也想搏一搏这青史留芳,元辅,还是停下吧。”王崇古这话像是在威胁,其实不过是在虚张声势罢了。

  王崇古还是很怕张居正的,能不开战,就不开战,这番话不是宣战,而是感到无力。

  张居正想干的事儿,他会力排众议的推行下去,杨博拦着考成法,被张居正连消带打的给赶出了朝堂。

  大明没人拦得住他,只有陛下可以。

  “王次辅不要急,你听我细细道来。”张居正对王崇古态度也一直在变,他现在可以耐心的跟这个僭越之臣,详细解释很多政令的必要性了。

  “王次辅可知道,格物院献了祥瑞。”张居正脸上带着笑容问道。

  王崇古点零头,7.5匹的蒸汽机,连分配都做好了,他当然非常清楚了。

  “这次献祥瑞,在蒸汽机之前,还有七个工具被一道献上了,这才是关键啊。”张居正面色凝重的道:“这七个工具,给蒸汽机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的变化。”

  王崇古眉头紧锁的问道:“变化?”

  “是的,变化。”张居正十分确信的道:“之前的蒸汽机,都是手工打磨出来的,精致归精致,但不可控,量产也极为缓慢,但是有了这些趁手的工具后,蒸汽机日后发展,就可以预期了。”

  “日后的岁月里,在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里,蒸汽机的马力会翻一倍,产能也会翻一倍。”

  张居正敏锐的察觉到了一些不同,他和自己的儿子张嗣文沟通后,发现果然如此,张嗣文考中进士后就做了五经博士,一直是德王朱载堉的帮手。

  这一次格物院献祥瑞和过去不同,一共七种大型加工机械问世,加工各种零部件的机械,让蒸汽机的迭代速度,超过了所有饶想象。

  大概在一年半到两年时间内,蒸汽机的马力会翻一倍,产能也会增加一倍,这种可怕的技术进步,是可以预期的,是格物博士的们的集体意见,至于能落地多少,那就得看朝廷组织能力了。

  格物院跳出五行之外,他们只负责前进,而不负责落地,那是朝廷的职责。

  “这是一个很保守的估计,有些激进的格物院博士认为,一旦蒸汽机的技术的规模开始扩大后,马力可能只需要十就会翻一倍,达到一个阈值后,再进入循环之郑”张居正可不是危言耸听。

  “你等下,等下…让我缓缓。”王崇古眉头都拧成了疙瘩,他实在是无法想象这种数量级的飙升。

  张居正抖了抖袖子,拿出了一本劄子,这上面是格物院博士们的内部讨论,对蒸汽机未来的展望。

  王崇古呆滞的看完,即便是按照最保守的估计,万历二十年的时候,大明蒸汽机的产能可能会暴增到768万匹马力,一台三匹马力几乎等于6匹马的生产力,因为蒸汽机可以日夜不息,年产768万匹马力,等于1536万匹驽马。

  大明一年从蒙兀儿国进口的战马也不过两万匹。

  这是何等恐怖的概念?如此恐怖的产能必然被用的到处都是,当然这个模型里,还要考验大明的实现能力,在纯粹数学模型上暴增,不是实践的暴增,实践能有四分之一落地,那大明农业生产就无法供应了。

  “所以这么多的机器需要许多许多的工匠去使用,大明工匠也是要吃饭的,仅仅靠海外漕粮流入大明,是万万不够的。”张居正对着王崇古明了自己的想法。

  蒸汽机会吃饶。

  “呼。”王崇古拿走了张居正给的劄子,不能张居正什么,他就信什么,他需要亲自去了解一番,如果真的如同张居正的那么可怕,这头脱缰的野马,还真的还田去钳制一二,否则农业生产跟不上,再高的大楼也得塌。

  人不吃饭就会饿死,就会造反。

  王崇古这也顾不上过年了,忙的王谦都直呼自己老爹这比年轻人还要卷,大过年的不好好过年,以次辅之尊四处拜访。

  王崇古用了四的时间,搞明白了张居正不是在吓唬他,限制蒸汽机的只有钢铁、煤炭和驰道,只要有这些,蒸汽机就敢给伱两年马力翻一番,产能翻一番。

  林辅成那个歪嘴大师,别的不敢,那眼光,是极为准确的,蒸汽机这东西,确实是蛮横到不讲道理。

  “儿啊,咱们家捞到一个大宝贝啊。”王崇古靠在太师椅的椅背上,也不清是福还是祸。

  蒸汽机这东西未来可期,但同样是个脱缰的野马,尤其是在物质开始丰富起来之后,陛下的位置在哪里?这是王崇古必须要考量的重大问题。

  “怎么了?”王谦疑惑的问道。

  王崇古把自己最近弄明白的事儿,告诉了王谦。

  “这老话得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张居正的眼光是长远的,这个我得承认,但这玩意儿的发展速度快的惊人,一旦规模起来,谁又能驾驭这等铁马呢?但是人为设限,又太可惜了。”王崇古这几日,多少有点寝食难安。

  他王次辅现在的依仗,是官厂团造,若是几年后,官厂团造法变成如此可怕的怪物,他们王家又如何自处?

  人为设限,和肥沃的土地不种庄稼,任由其荒废一样的可恶。

  王谦看完了奏疏,摇头道:“又不是什么大事,大不了就去抢,一切能种地的地方都抢来种粮食,海运损耗再大,也够用了。”

  “抢?”

  “抢!”王谦恶狠狠的道:“让我看就不是什么大事,咱们大明的商舶带着优质的货物去了,跟他们做买卖是王化他们!不肯贸易,就踹开他们的家门,逼迫他们自由贸易!”

  “不是抢,是自由贸易。”

  按照林大师对自由贸易的定义,不利于大明的不是自由贸易,那么当其他人封闭国门不肯贸易的时候,就要学会用武力,总结而言就是一句话:开门,自由贸易!

  这是必然的,大明内部的矛盾无法解决的时候,诉诸于海外,正在形成新的路径依赖。

  “有道理!”王崇古思前想后,认真的点头道。

  或许张居正不齿这种行为,但王崇古完全没这种道德负担,他年轻行商的时候,脸一蒙就是马匪。

  这一番言论,其实特别契合朱翊钧的想法,因为任何原始积累都是充满血腥味的,工业化过程,本来就是在吃人,作为大明的皇帝,朱翊钧已经把自己所有的圣眷给了大明人,给不了番夷。

  腊月三十,通和宫内喜气洋洋,大明百官在快要日暮的时候,来到了通和宫贺岁,朱翊钧作为皇帝接见了朝臣,而朝廷命妇去拜见了皇后千岁。

  辞旧迎新,第二一大早,朱翊钧前往了太庙祭祀了列祖列宗,照例是叙职报告,啰啰嗦嗦的了好久,而后把一封抄写好的《还田疏》烧了过去。

  “太祖太宗啊,同意不同意的,给个话,要是不话,就当你们同意了啊。”朱翊钧点了三炷香,一直等到香烧完了,也没等到朱元璋和朱棣发话,那就代表他们同意了。

  还田疏兹事体大,要服更多人并不是很容易。

  过年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朱翊钧收到了很多贺岁的礼物,长崎总督府送来了白银,琉球搞了块龙涎香,吕宋弄了一堆的珍珠,旧港给皇帝送来了一面残破的红十字旗,是红毛番的船旗,被大明击破搁浅后,张元勋摘下来的,辽东李成梁给皇帝送来了一根千年山参,再加二十头海东青。

  万历十年正月初三,朱翊钧收到了一则噩耗,谭纶恐怕挺不住了。

  谭纶清醒了,是回光返照,长期的病痛折磨,让本就有些消瘦的他,骨瘦嶙峋,他一直在等,等戚继光班师回朝,亲自问问河套的事儿,但是最终没能等到。

  朱翊钧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了大司马府。

  “陛下来了啊。”谭纶想起身行礼,却怎么都做不到,只能牵出一个若有若无的苦笑。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朕真的不务正业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