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一个字,绝

  1980我的文艺时代在文讲所的日子第38章一个字,绝马上进入七月份,燕京的天气热的让人烦闷。

  快中午的时候,食堂里因为后厨要做饭,变成了蒸笼。

  大家伙有的跑到了院里的树下去乘凉,等待着开午饭。

  陈世旭抱着一本《读书》喊道:“为民,你过来看看!”

  “咋了?”林为民听见他叫自己大,答应了一声走过来。

  “《读书》上登了一篇《尤拉之死》的书评。”

  陈世旭手上的《读书》是今早上刚送来的,班里其他人还没看过。

  刚才下了课,陈世旭趁着距离吃饭还有点时间就跑到了所里的图书馆,正巧发现了刚送来的杂志,看到上面有评论《尤拉之死》的文章,他立刻跑来告诉林为民这个好消息。

  他这么一说,周围其他人也涌了上来,“在哪呢?在哪呢?我看看!”

  这年头发表作品,有评论文章本身就是对作者能力或者作品质量的一种肯定,当然了,也有批评的。

  像蒋子隆发表《乔厂长上任记》之后,国内不少报纸、杂志都发表过评论文章,有批评的、有赞扬的,但总体是赞扬大于批评,这也成就了他偌大的名声,“改革文学”的名字也借着这股潮流不胫而走。

  《尤拉之死》能发表在《当代》上,质量自不必说,但能在《读书》上看到关于它的评论文章,还是让大家有些激动。

  作为改革开房后创刊的文学评论杂志,《读书》的历史并不长,但其却因创刊号上的一句“读书无禁区”,成了这时无数中国文学爱好者的心头好。

  创刊号第一版就印刷了五万册,之后又印刷了五万册,一售而空。

  之后,《读书》的销量持续走高,成了国内文学评论杂志当中的翘楚。

  《人性之思——读有感》。

  这是评论文章的标题,作者是谢明清。

  “谢明清,这人谁啊?看着眼熟。”林为民问了一句。

  陈世旭高声道:“谢明清,《人民文学》小说北组的副组长啊,前几天找石山兄聊的那位。”

  《人民文学》在国内的文学界地位一直是非常特殊的,背靠人民文学出版社,天生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

  他的小说组更是精兵强将云集,谢明清作为小说组的负责人之一,在业内的地位是公认的。

  这也是为什么那天韩石山得知谢明清要找他聊之后,会表现出那般扬眉吐气的姿态。

  林为民恍然,怪不得那么耳熟呢。

  听陈世旭这么一说,周围的众人更来劲了,他们把林为民挤到一旁,率先欣赏起了这篇评论文章。

  林为民无语的看着这帮人,不过自己看自己作品的评论文章,感觉是有点羞耻,先让他们看吧,回头自己在被窝里偷偷看。

  就一本杂志,十好几个人挤着看,不少人都看不到,陈世旭也被挤到了外面。

  林为民问他,“你小说写的怎么样了?”

  “还成吧,有了现成的故事走向和人物设定,感觉难度不大,但我自己也说不好质量到底怎么样。”陈世旭面露忐忑的说道。

  “没事,回头找个编辑帮忙给看看呗,能发表最好。”

  “嗯。”陈世旭点点头。

  傍晚下了课,张玉秋老师喊林为民说有人找他,现在在办公室等着呢。

  林为民去了办公室,看到一个文静的女人等在那里。

  “这位是曹禺老师的女儿万方,这位就是林为民。”

  张玉秋老师给两人介绍了一下。

  林为民立马堆上笑容,“师姐好!”

  万芳的脸上先是愕然,然后笑了出来,“我爸爸说文讲所的小朋友特别有意思,果然是真的。”

  张玉秋老师解释道:“他啊,就是个混世魔王、混不吝,放在《红楼梦》里,那就是宝玉的材料。”

  林为民耍宝道:“张老师,我都不知道您这是在夸我还是在损我。”

  张玉秋老师瞥了他一眼,“你自己体会吧。”

  林为民顿时一脸苦相。

  两人玩笑的时候,万芳一直在笑。

  寒暄过后,她说起了来意。

  她从随身的包里掏出一叠包好的稿纸,“我爸爸最近随团去米国出访,还得几天能回国。他之前叮嘱我把稿子还回来,前几天工作忙,今天才有空过来。”

  “师姐,您太客气了,您知会一声我自己去取就行了。”

  “也不麻烦,正好我也顺路来看看我这个‘小师弟’!”

  万芳的语气中透着几分调侃,林为民笑嘻嘻的挠了挠头,他今年才二十,面相又嫩,做起这种动作来丝毫不违和,反而让人看到了稚嫩、淳朴的模样,心生好感。

  “刚才张老师跟我说你们所里给每个学员都分配了导师,别的同学可能都已经跟老师见面学习了,你不要着急。回头等我爸爸回来,他会叫你的。”

  “好的,师姐,我知道了。”

  交代好了事情,万芳便起身告辞,林为民和张玉秋老师把她送到了学校门口,她是骑着自行车来的。

  “稿子写的怎么样了?”张玉秋老师问道。

  “才刚写一半。”

  “篇幅这么长?”张玉秋老师有些意外。

  “嗯。这次我打算尝试一下长篇。”

  张玉秋老师沉吟了一下,点点头,“这也是好事。”

  对于一个小说家来说,长篇小说才是检验实力的最好标准。

  名气大如鲁迅,一代文豪,论起长篇这件事,跟同时代的几位巨匠相比评价也要低上一等。

  “昨天世辉见着我,听说了你们正在做的事,很感兴趣,想看看你的稿子。”

  林为民之前写的两篇稿子《潜伏》和《尤拉之死》,《潜伏》发在了《钟山》上,《尤拉之死》发在了《当代》上,龙世辉是看过《潜伏》的。

  林为民猜测他应该是好奇自己会用怎样的方式把同一个故事写两遍吧。

  “等回头写完的吧,我拿去给他看看。”

  “好。”

  晚上,四下无人。

  林为民翻开《读书》,找到了谢明清的那篇评论文章。

  看完之后,林为民只有一个想法。

  到底是大编辑,我这个原作者都没想到的事,你都想到了。

  一个字,绝!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1980我的文艺时代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