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小胖子,坏滴很

  1980我的文艺时代在文讲所的日子第770章小胖子,坏滴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百望山没有泰山的气势,但景色的秀美却别有一番韵味。

  众人登山用了半个多钟头,在山顶欣赏了二十多分钟美景,便集合下山。

  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众人在背着石铁生时体会尤其深刻。

  “铁生,你以后真得少吃点。”

  当谟言作为第三个背他下山的人反应这个问题的时候,石铁生终于没忍住,把着谟言的肩头喊道:“你放我下来!”

  “你看伱,我们就是给你一个真诚的建议。”

  “就是就是,我们这都是为了你好。”于华附和道。

  石铁生斜睨着林为民和于华,这帮混小子太坏了,为了不承认自己体力不行,竟然编排他这个残疾人的体重。

  他叫来佟钟贵,换下了谟言,“你们多歇歇,钟贵体力好,他背着我就行了。”

  刚才还得了便宜卖乖的林为民和于华不说话了,其他人也不说话了,石铁生这一波嘲讽属实是拉满了。

  几人目光盯在佟钟贵那双健硕的大腿之上,充满了嫉恨。

  大家都是熟人,玩笑归玩笑,说说笑笑的下了山,几人都累的不轻。

  下到山脚,老人、女人和孩子们又是另一番田园牧歌的和谐画风。

  众人打了个招呼,刚坐下还没等吃东西,就听见了一阵哭声。

  大家循声望过去,只是小胖墩儿于海果正扑在地上哇哇大哭,而在他的身前,小豆包手拿着一块巧克力,一脸茫然。

  知女莫若母,陶慧敏以为小豆包又死性不改,欺负小朋友,跑过去唬着脸骂道:“你又欺负弟弟!”

  “我没欺负他呀!”小豆包狡辩道。

  “你没欺负弟弟,他能摔倒?”

  之前的聚会,小豆包时不时的就会把于海果给弄哭,这会儿陶慧敏见她还嘴硬,心中生气的想照着她屁股打两下,却被程虹及时拦了下来。

  “没事没事,小孩子嘛。”

  被拦下之后陶慧敏狠狠的瞪了小豆包一眼,说道:“还不赶紧给弟弟道个歉?”

  小豆包平时在家没少挨收拾,这会儿虽然心里委屈,但还是果断认怂,乖巧的说道:“果果弟弟对不起。”

  道歉是道歉,可小豆包那双大眼睛却死死的瞪着于海果。

  小胖墩儿被她瞪得害怕,接受了小豆包的道歉,便怕怕的扑进了妈妈的怀里,不敢看她。

  “好了好了,没事了。”陶慧敏安慰了他一句。

  小插曲结束之后,在林为民没注意的时候,小豆包跑到了他的腿边,一脸委屈。

  “爸爸~”

  林为民将她抱了起来,“怎么了?”

  小豆包趴在他的耳边嘀咕了起来。

  原来刚才是小豆包正拿着巧克力,小胖墩儿于海果问她要,她没给,于海果盯着她手里的巧克力眼馋,走路没看路,一跤摔在了地上。

  “这个小胖子,坏滴很!”小豆包告完了状,还不忘总结一下。

  林为民也赞同道:“这小子确实不地道,看到你被冤枉了也不澄清一下,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小豆包一脸凶狠,“没错,我看他就是欠揍。”

  石铁生默默的看着这父女俩,你们真就不检讨一下人家为什么不帮你澄清吗?

  中午野餐后,众人下午又在公园里转了两个小时,快到三点的时候启程离开。

  回程的时候,小豆包嚷嚷着要坐林为民的车。

  她被石父抱在怀里,一口一个“爷爷”叫的亲热极了,哄的石父嘴都合不拢。

  车子路过高井胡同附近,小豆包又看到了那片儿快拆迁的民宅。

  “爸爸,你看这个地方,它像不像游乐场?”

  林为民正开着车,眼睛随意的瞟了车窗外一眼,立刻反应了过来。

  “我看不像游乐场,像医院,爸爸在这里盖一座医院,以后你生病了就来这里好不好?”

  豆包姐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生病打针吃药,一听爸爸说到医院,脸色骤变。

  “不盖医院、不盖医院!”小豆包小手连连摆动。

  石铁生父子二人被她逗得哈哈大笑,小豆包看着石父问道:“爷爷,你不害怕医院吗?”

  石父笑眯眯的说道:“怕,爷爷也怕医院,打针太疼,吃药太苦,真遭罪啊!”

  小豆包仿佛一下子找到了知音,跟石父细数起她记事以来几次生病进医院的惨痛经历。

  “有一次我发烧了,妈妈先给我吃药,药太苦了。后来她又带我去医院打针,大夫给我打针,针头那么长……”

  小豆包比量着快一尺长的针头,讲的栩栩如生。

  等把石铁生一家送到地方,她还意犹未尽的跟石父打招呼,“石爷爷再见,下回我再给你讲故事。”

  石铁生忍不住吐槽,“敢情你闺女也知道她是编的啊!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女。”

  “天分,都是天分。”林为民笑呵呵的说道。

  周末的休闲过后,又是一周工作。

  新的一周,国文社出版了郑渊杰的新作《猪王照相》。

  这部童话是郑渊杰酝酿的“十二生肖童话”之一,“十二生肖童话”的概念最早是1985年有的,86年他便出了一本《牛王醉酒》,然后又陆续出版了《鼠王做寿》《蛇王淘金》《龙王闹海》《兔王卖耳》和《狗王梦游》等几部作品。

  一个多月之前,林为民成功说服了郑渊杰,让他与国文社达成了深度合作,不仅将作品的出版权交给了国文社,连后续的一系列版权开发也交给了国文社。

  这一个多月时间以来,国文社动作不断。

  先是联系山西方面,尝试收购《童话大王》,然后便是开始着手对郑渊杰的童话进行漫画改编。

  正巧最近郑渊杰的新作《猪王照相》刚刚完稿,国文社拿来书稿,第一时间进行审校,仅用了半个月时间,便完成了这部童话的出版发行工作。

  《猪王照相》上市前夕,自然少不了要推广一番,显示一下国文社的诚意和实力。

  这部童话的图书广告直接登上了国文社旗下众多刊物的版面,覆盖读者规模多达数千万。

  《猪王照相》首印20万册,在短短一周之内便卖出了10万册。

  消息传到郑渊杰耳中,他难以置信。

  20万册,就这么轻而易举的卖了一半了?

  十二生肖童话创作至今已有10年时间,也陆续出版了6部,这几部童话在郑渊杰的作品序列中影响算是不错的,平均每部作品每年都是二三十万册左右的销量,这么些年有的书销量已经突破了百万册。

  现在换到国文社出版,一周卖出了10万册,相当于以前半年的销量。

  换个出版社,居然能对书的销量有这么大的加成?

  无论郑渊杰如何吃惊,现实就是如此,国文社健全而庞大的发行体系和强大的宣传手段确实给他的作品销量带来了巨大的提升,按照这样的趋势,未来他作品的销售前景必然会实现跨越式的增长。

  郑渊杰得到消息还没来得及高兴,又有个好消息通知到他,《画王》方面正在改编的《舒克和贝塔历险记》剧本初稿已经出来了,角色形象和概念设计也已经出炉,王庸生通知他到编辑部审阅一下成果。

  来到《画王》编辑部,郑渊杰看过了初稿剧本和漫画作者对于童话的一些设计。

  他是原作者,对于童话的内容有很多具象的思考,之前最开始沟通的时候就给负责改编的编剧和漫画作者说了自己大量的想法,今天是核验他的想法具体落实效果的时候。

  看过了之后,郑渊杰对剧本和设计的大部分内容是满意的,但他仍旧提出了很多需要调整的地方,都是偏细节的内容,十分繁琐,按照他的想法执行,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但《画王》方面却毫不犹豫的照单全收,态度好到让郑渊杰都有些不好意思。

  “王主编,给你们添麻烦了。”结束之后,郑渊杰对王庸生说道。

  王庸生笑道:“您太客气了。我们负责您作品的漫画改编,肯定要做到尽善尽美。”

  感受到王庸生话语中的诚意,郑渊杰心中升起几分感动与庆幸。

  和国文社合作,看起来确实是个无比正确的决定。

  开完了会,王庸生请大家吃饭。

  席间聊到了《童话大王》,这份完全由郑渊杰一个人执笔的童话刊物并没有因为郑渊杰与国文社的合作而中断出刊,这段时间国文社已经与山西方面顺利达成了协议,耗费300万人民币收购了刊物,现在只等署里的批准,《童话大王》便能改换门庭。

  《童话大王》与停刊的《画书大王》不同,它现在每期销量都能轻松破百万份,是妥妥的畅销刊物,300万人民币买下这份刊物,是有些便宜的。

  但这份刊物其实跟山西方面关系不大,当初郑渊杰筹办刊物也不过是借了山西方面的一个名头,这种事情在八九十年代十分常见。

  若是国文社直接把郑渊杰挖过来另起炉灶,其实也未尝不可,毕竟郑渊杰才是这份刊物的灵魂人物。

  但林为民做事从来不喜欢机关算尽,他自认为不是生意人,国文社也不单纯是一家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公司,所以他并不在乎多花些钱来将事情做的漂亮。

  山西方面也很清楚这其中的关窍,见好就收,沟通了两次之后便果断同意了国文社的请求。

  王庸生请客吃饭是在家属楼附近的餐厅,每到傍晚,这里总会聚集一些与国文社相关的人员。

  他们正吃着饭,便看到了于东带着文华影视的几个人走进了饭店。

  “于总!”王庸生招呼了一声。

  于东见到王庸生等人上前来热情的打了个招呼,王庸生将郑渊杰介绍给了于东。

  “一起吃点吧。”王庸生提议道。

  平时大家都在一起办公,关系已经熟络,于东也没客气,领着人便坐了下来。

  “我听说《有话好好说》的票房破7000万了?”王庸生给于东倒了杯酒,问道。

  于东欠了欠身子,回道:“嗯。”

  “破亿有希望吗?”

  于东哂笑,“有什么希望啊!马上第四周了才7500万,强弩之末了,再过一两周就得下映了。”

  “啊!”王庸生略带遗憾的感叹了一声,他又说道:“那也不少了,下映怎么着也有8000多万了。”

  “差不多吧。破亿还是太难了,现在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英雄》的身上。”

  “冯晓刚新电影不是也快上映了吗?他上一部电影票房那么好,希望也很大吧?”

  于东摇了摇头,“不太一样。现在盗版对影片上映中后期的票房影响非常大,一般的剧情片有了碟片谁还愿意进电影院去花钱看啊?为什么大家对好莱坞大片那么趋之若鹜?还不是因为人家的场面宏大,特效逼真?所以啊,要想票房走势稳定,还是得走大片的路子。”

  王庸生细品了品于东的话,别说,还真是这么回事。

  一旁的郑渊杰听着二人的对话,他平日里的创作基本都是独自完成,现在接触到了国文社的这帮人,都是从事文化产业的,但各有侧重,分工合作,看上去生机勃勃,让他感觉十分新鲜。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1980我的文艺时代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