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入京继位第305章、枉做小丑最新网址:“本将马沃,世守辽东!”
五军营内,李全礼和这一批来参加大比的武将开完了会,现在是每个武将和自己的佐将一同与麾下新兵见面的时候。
时间,已经是夜里。
火把的光摇晃在站于营房间空地上的四百余兵卒脸上,马沃看着他们。
将不识兵,兵不识将。三个月后,他就要靠这些人帮助自己跻身下一轮。
皇帝其实给他们人人都出了个难题,马沃知道。
练兵,慢慢来,总能练得比现在好。但只有三个月的时间,还要与其他人同场竞技,这三个月的时间实在太考验将领的个人魅力、能力。
马沃开门见山,告诉了他们自己的名字。
接下来呢?哪几板斧?同吃同睡,同操同练?
马沃想了想,只说道:“陛下天恩,赐本将马字旗。三月后,你们如果不入前十,在五军营里便是弱旅,本将也是弱将!三月后御前大比,这三月里,本将与你们同吃同住。”
辅佐他的原把总不由得看了看他:你就这样说,有用吗?
另一处营区里,如今却是好酒好肉。
“看见没有?这是前年鞑子犯边时,老子砍了十多个鞑子,被人偷袭留下的疤!日他娘!老子后来还砍死三个!”
营区里,是端着酒碗与大家一一碰杯,在那里嚷嚷的一员壮汉。
他拿一只手比划着前胸的刀疤,豪迈之意顿显。
士兵看着那狰狞的疤痕,也不由得都沉醉于他所讲述的西北战事。
“有兄弟折了!”那壮汉叹气,“但是!老子先让鞑子三命还一命,后来又跟上官干了一架!抚恤银子,一钱都不能少老子的兵!伱们现在还不够格当老子的兵!老子再怎么说也是正千户,在陕西,老子守着一座城,数万百姓!”
辅佐他的原把总也看着那刀疤:怎么?在京营暂时只是个把总,委屈你了?
又一处营区里,安安静静。
没有饮宴,也没有训话。
他们的新“把总”正躺在床上,眼睛依旧看着窗户外面他看得见的那面旗帜。
三个月时间,陌生的搭档,陌生的兵卒,陌生的考核项目。
虽说很多以为只是静静比试武艺的同僚想岔了,但这题目其实非常之难。
在想清楚以前,乱动可能无功。
兵是新的,自己也是新的。
他想着李全礼所说的分列检阅和十里行军、弓枪炮三项,忽然坐起身来。
走出自己的营房,他到了旁边不远处敲响了门:“庞兄弟,睡着了吗?”
能被选为新兵营把总的,至少都是水平不差的吧?
想位列前十,只怕第一个该搞好关系的,正是这辅佐自己的原把总。
从这一夜开始,进京大比的武将都要发挥自己的个人魅力、交际能力和练兵实力。
没几个人此刻就去想什么数月后的实战演习——前十才有资格,而这一关,已经近乎十中取一。
但也有人确实在研究实战演习了。
李全礼把话说得很明白了,这实战演习,当真包括战前谋划、部队行军、短兵相接三项。
演习科目是:驰援宣府。
宣府,是京城西北的门户。
宣府若破,敌军直驱京城。
演习科目居然是驰援宣府。
心里琢磨着这些的这个将领,连夜看起了边镇舆图。
和麾下将官们开完了会的李全礼,与仇鸾共聚五军营主将营帐。
李全礼几乎是仇鸾的父辈,但现在,两人已经被皇帝划为对手。
仇鸾很低调地敬酒:“李都督,莫让侄儿输得难看啊。”
李全礼只笑道:“陛下可没有说,新兵营一定要赢。京营募兵,操练之严,天下诸军皆难以匹敌。咸宁侯手握老兵老将,占尽地利,还请给这些地方入京大比的悍将们一点颜色瞧瞧,让他们知道大明的天高地厚。”
今天是皇帝亲自来训话授旗,晚上允许饮宴鼓舞士气。
两人饮着酒,心里的算盘却不一样。
仇鸾是与郭勋一起才进入朱厚熜视线的,李全礼是因当初东南杀官剿匪有力而进入皇帝视线的,两人的境遇不同。
现在,李全礼的官位更高,但仇鸾的爵位更高,还更年轻。
李全礼看着稚嫩的仇鸾,心里却只有一个念头:要是输给了他,到底是麾下“把总”和兵卒的实力有差距,还是两人的将才有差距?
输不得!
朱厚熜去了一趟五军营,见面、授旗,留下的是满营较量心思。
他回宫之后,没跟自己较劲,还是先洗了个很舒服的澡,换上了清凉的衣裳,来到了放置着冰块的屋里。
这宫廷用冰,也并不容易。
内宫监、礼部、锦衣卫、户部、工部联合负责着皇宫及祭祀所需用冰的事务,如今,朝廷“凿冰二十区”,仅京城冰窖藏兵就要用到锦衣卫旗校二百七十余名,目标只有一个:让宫里的夏天能更凉快。
朱厚熜在五军营校场打完了鸡血,回宫之后关注的却是另一件事。
“那链条,造办得如何了?”
“陛下,已经在等您御览点评了。”
黄锦说着话,只把他领到了原先司礼监经厂的那个院子。
张仑也到了这里。
皇帝继那印刷机后,又绘制了一个图纸,这个新的项目已经备受重视。
但朱厚熜这次,还真只是为了个人享受,同时想看看能不能启发他们。
那边,又已经出现了一组机器。
“你上去,让陛下瞧瞧!”
朱厚熜的眼睛只盯在连接于那自行车齿轮与“人力风扇”齿轮之间的那条链子。
已经是这个味道了。只要有明确思路,按现在的技术水平,许多东西还是能做得像模像样的。
经过印刷机的折腾,齿轮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在齿轮之间,不需要齿轮彼此咬合着驱动,而用这种带卡槽的链条来驱动,这只是小小的一个改变。
但现在随着一个小太监跨上了那“自行车座”,用脚踩在曲杆上面驱动了齿轮,带动着那边的风扇开始转动起来,朱厚熜感受着扑面而来的风仍旧感到欣喜。
在人力风扇的惬意中,朱厚熜只看着张仑:“英国公,看明白没有?”
张仑:???
朱厚熜也无奈,但还是耐心说道:“莫非英国公以为朕只是为了享受?如今此物可行,英国公莫非没想到这东西能用在更多物事上?”
张仑:???+1
“……马车!”朱厚熜服了,“马匹牲畜贵又少!这齿轮链条既能使这扇叶转动,难道不能使车轮转动?以人力踩动,若能出现一种新的车辆,载货载人,岂非无穷妙用?”
在如今的条件下,朱厚熜是不去想什么内燃机啊火车什么的,但是自行车、三轮车,难道也不能想一想吗?
张仑细细琢磨了一下,豁然开朗,而后一脸赞叹:“陛下高见!”
朱厚熜也就看在他祖宗张辅的丰功伟绩上,忍了这个憨憨。
“让通驿局和皇明记去琢磨一下。”朱厚熜先享受着他的风扇,“再造一些,给各宫送去。”
这就当是他的宫廷采买先让匠人们更加熟悉技术了,问题一定还有很多,比如这齿轮链条的耐用性。
但更重要的,是打开思路。
而更重要的是:从材料的角度来讲,铁制品的优势太多了。铁农具,铁齿轮,铁链条,铁……
铁啊!
华夏早已进入铁器时代,但铁的利用规模,却一直到了朱厚熜上一世生前的记忆里仍旧是一个重要指标。
大规模炼铁,似乎又与化学有脱不开的联系。
因此张仑等人只见皇帝惬意地站在那“风扇”的下风口一会之后,又满面愁容地站了起来说道:“去钦安殿!”
……
八目之中,有四目曰老,曰病,曰罢,曰不谨。
因为年纪大或者身体不舒服就告个假,这在南京官员里实在太普遍了。
现在京察当前,还动不动请假吗?
“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某官在出门前望天长叹。
他妻子不好多说,却问道:“不行就拜访一下朋友,早日调离南京这是非之地啊。”
“……妇人之见!”该官瞥了他一眼,继续长叹,“京察之时,岂会调任?擢升贬黜,尽等京察之后!这一耽搁,就是数月啊!”
他觉得是数月,并不知道杨廷和认为半年甚至更久也行。
但是京察之时,人事冻结,这一点是确定的。
嘉靖五年的下半年,两京官员感受着来自官位或将不保的压力。
从四品及以上,有更大的空间。虽说以自陈疏定功过,但自陈疏里总不能对自己一通胡吹,难道朝廷布置这一切,没有其他印证的材料?
想来想去,聪明人知道唯有在这几个月里好好把事情推办下去才是正道。
上官在催,礼部和科道言官在建言咨访,正五品及以下每日里战战兢兢。
当前的事情得做好,以前的麻烦得解决。
对南京的京官而言,眼前这京察对他们最大的警告自然莫过于一点:不要插手南直隶各府县的衙署改革。
南直隶和南京这个层级不改,并不是说府县也不改。
因此随着今年清丈田土、衙署改制两件大事,南京对于南直隶甚至湖广、江西、浙江三省的“自主权力”受着越来越大的“挑衅”。
“谢公,南京乃国本所在!如今大动干戈,百官人心惶惶。您德高望重,难道不能劝谏陛下一二吗?”
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一处大宅之中,老态龙钟的人像是没听见这句话。
“谢公?”
“嗯?”
“谢公,愚侄说,如今京察,南京科道言官捕风捉影,大肆攻讦。南京百官人心惶惶,此非国朝之幸啊!”
“……贤侄今年从兵部车驾司员外郎升任南京兵部郎中,这还是第一回到老夫府上啊。”
“……是愚侄公务繁忙,有失礼数。”
“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那老人哈哈笑了笑,“贤侄今日造访,寒舍蓬荜生辉。老夫老眼昏花、耳不聪目不明,贤侄适才说什么?你这世伯我啊,如今也侃不动喽!希贤如今身子骨可好?”
“……劳谢公挂念,家父身子骨,是大不如前了。”
这年已七十八的,正是正德初年名震朝野的谢迁。
而这个年轻人,却是当年与谢迁、李东阳齐名的刘健之子刘东。
进士出身的他当初做了兵部车驾司员外郎。刘健致仕后,他一直在兵部蹉跎。到如今,就连兵部车驾司也都划转了不少权柄与资产到那通驿局,刘东也被“升”了官,放到南京做兵部某司郎中。
但郎中是正五品,在京察“堂审”之列。
现在,他这南京兵部郎中,却不知怎么的跑到了浙江,来到了谢迁家里。
七十八的谢迁装聋作哑,刘东沉默了。
父亲虽仍在,但不见得能熬过这两年。
如今虽有“夺情”政策,但刘东已经蹉跎这么多年,已经不再对仕途有更高指望。
凭着父亲余荫,若能在这南京积攒一些人脉朋友,未尝不能等待子嗣辈再有出息。
但是京察,打乱了他的一切。
如今,他冒险到了浙江来拜访谢迁,收获的却只是这样的态度。
“家兄早逝,父亲伤了心脉。愚侄惭愧,至今也只升任正五品闲职。”刘东下定决心,说话直白了很多,“谢公,陛下锐意进取,诚不世明君。然江南税赋重地,南京国朝之本。此时大动干戈,非国之幸事。愚侄人微言轻,谢公何不秉公直言,向陛下剖陈利害,万勿轻动两京祖制?”
谢迁仿佛太老了,在仆人的搀扶和侍奉下喝了一口茶,然后只问:“什么?”
刘东见到谢迁这模样,心里很郁闷,却不能发作。
但目的,始终还是要表达的。
结果谢迁仍旧说道:“两京祖制?好啊!应天设总督,好啊!”
话不投机,刘东无功而返。
等他离开了,谢迁却精神了不少,哪里是还需要人搀扶和喂茶的老家伙?
他弟弟谢迪,弘治十二年的进士,如今是江西的右参议,在杨廷和的弟弟杨廷仪麾下用事!
他长子谢正,如今是北京礼部员外郎!
他次子谢丕,乡试解元,弘治十八年探花郎,如今是翰林院编修!
他三子谢豆,荫职在北京大理寺。
他四子谢亘过继给弟弟之后,如今也是五军都督府都事署经历。
他的五子、六子、都在山东当官,归那“张杀头”管!
刘健的儿子这是哪根脑筋搭错了,想要撺掇自己跳出去对陛下的方略说三道四?
在这京察时节擅离职守来到浙江,疯了吧?不知道多少科道言官正盯着他们、生怕自己的京察建言没内容?
当然要见!见了之后不见什么动静,既无亏老友情谊,也不会让陛下心里对他谢家有什么想法。
七十八的谢迁当年以“能侃”闻名,这背后体现的,是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一面。
等刘东走后,他却只吩咐道:“明年老夫八十虚寿,先往严督台那里去一请帖吧。”
杭州那边私下里传得沸沸扬扬的浙江市舶司重设一事至今未定,那个八面玲珑的严嵩,看到自己的帖子只怕也会多想一二。
这个杨廷和的门生啊,还是不知道江南的水有多深!
就算他出身江西又怎么样?升得太快了!
谢迁有他为自己子嗣辈打算盘的计较,刘东只能无功而返。
这口京察热锅上的南京诸官,除了不想在特殊时期留下“老、病、罢、不谨”这等可笑的理由,如今却显得颇为平静。
没人拿什么南京乃国本说事。
南京是什么国本?万一北京无了,南京是退路。
谁要咒如今陛下天资卓越英断之下,北京会无?
京察一下,怎么就影响南京国本了?
可是,夏言放出来的都察院言官、其他南京六科言官们不是闹的。既然无法幸免于“堂审”之列,自然是先立功才堪称正理。
郭勋来到南京已经挺久,现在他的府上,客人也不少。
“郭兄,我等安居南京,并无不法。但如今这南京言官如同脱缰野马,兄弟们实在有点不放心啊!陛下设皇明记,设诸企业,我们可没二话啊!”
郭勋旁边,是世居南京的魏国公徐鹏举。
说话的并不是徐鹏举,答话的是他:“诸位世伯世叔,你们这样,倒显得把柄不少啊。”
“……哪有的事!”
郭勋笑得很开心。
河运局、海运局设立,南直隶诸卫先被分了一道。
振武营募兵,剩余的人也不知道何去何从——其他诸省在省一级开始募兵改制,南直隶可没有。
但如今一个京察,南京勋臣着急什么?
没别的原因,因为南京有好多低品文官,其实也是他们家的女婿、侄女婿、孙女婿……
现在,郭勋只说道:“安居便安居!京营的事,振武营的事,你们少操点心不就行了?陛下早说了,想行商有路子,想建功立业也行!你们,我都是知道的。怕什么京察啊!难道还有什么是我不知道的?”
让你们再请喝酒塞人进两京新营!
到底怕什么?是怕自己的女儿侄女孙女过不好,还是怕陛下另有查办南京勋戚的心思?
热锅上的蚂蚁们在胡乱行动,热血中的将士们在京郊大营里开始操练新兵。
进入八月,南京户部右侍郎终究是一封奏疏到了北京。
弹劾南京吏部尚书贾咏和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夏言,以京察之名,纵容吏部官员及科道言官大肆攻讦要挟南京诸官,以致南京诸部部务停滞。
没说什么南京国本之重。
是南京户部右侍郎,不是南京户部尚书。
而北京这边只给了一道意见:着总督应天杨廷和查明实情,再报北京。
杨廷和没有直接管辖南京六部诸衙的权力,但他现在有了圣命,协调会要开。
“京察又不是新鲜事,科道言官咨访也并无逾规,为何诸部部务停滞?”杨廷和看向了南京兵部尚书,“我听闻,兵部郎中刘东因病告假近半月,余姚于乔公来信中却提到了刘东拜访。谢公此信何意,诸位当知晓。南京诸部部务停滞,究竟有无其事?到底因何而起?”
谢迁给杨廷和写信是什么意思?告诉杨廷和:我不掺和这件事,顺便告诉你,南京有官不老实。
落井下石或者放暗箭?不存在的,他一个致仕老人,前朝阁老,信里的用词绝对是考究的,宛如只是叙旧闲聊一般。
但是杨廷和在这个场合直接拿谢迁的话来做佐证,谢迁知道以后除了片刻之间萦绕于心头的国骂,大概也只能感叹:杨廷和你小子,不是当年那个杨廷和了。
现在,这协调会上的南京诸部衙首官却不好作答。
身为养老院院长的他们,此生仕途大多不再做更多指望。
有的是他们下面的人自作主张,这个他们也做不了主——你自己都没太多实权,管着底下人干什么?
有的,是自己有别样心思——陛下到底有没有裁撤南京陪都诸部衙设置的心思?如果裁撤了,自己去哪?
杨廷和叹了一口气:“只是例行京察,何必生出诸多事端?我眼看就要致仕了,还盼诸位让我宽松两年。”
场间一阵无言腹诽:哪个朝廷重臣致仕前是做首任应天总督的?
你来南京,就没安好心!
信息总是不对称的,杨廷和终于掌握到了来南京后的主动权,看着这南京诸部衙首官的眼睛,缓缓说道:“京察,其要始终在于拔擢忠贤。陛下励精图治,纵有京察之扰,南京百官如何便无心部务了?”
小鱼小虾做什么,影响并不大,南京也并没有太多真正影响国计民生的权力。
南京京察的主要目标,始终是拥有“自陈”权的从四品以上朱袍高官,尤其是这南京诸部衙二三品大员。
“拔擢忠贤”四字一出,忠在前,贤在后。
这里没有谁是傻子。
果然是清除异己!
但是,并非哪个朝臣在清除异己,是皇帝在清除异己!
南京如今已经没有在阻挠新法了啊!还有谁是异己?
夏言这个“当事人”也在场间,他学习着杨廷和的话术和策略。
什么是忠?
哪怕你不知道皇帝要干什么,你乖乖听话,就是忠!
现在底下有人因为京察就耽误“部务”,谁有脸告状到京城去,怪京察?
杨廷和先抛出了刘东这个“玩忽职守”、告病跑去浙江拜访谢迁的证据,而后提出了灵魂拷问。
京察什么新鲜事?南京科道言官表现得很离谱吗?
夏言慨然陈言:“下官再三叮嘱都察院诸御史,咨访一事,万勿侵扰公务。下官不知,这攻讦、要挟从何而来!”
南京户部是有南京诸部当中少有之实权的,此刻那右侍郎强硬回答:“清丈田土、贴补铁农具等,多少实事要办?如今我户部官吏人人被科道言官几乎每一个都问个遍,谁还有心实事?”
夏言呵呵笑了笑:“南京科道言官总数多少,数都数得过来。访单是礼部考功司造印的,科道言官据单咨访,便是每个科道言官都问个遍,总共要花多少时间也算得出来。一天十二个时辰,当值几个时辰?一个月总共当值多少个时辰?原来少了这么些时间,南京诸部就办不了实事了?这个说辞,要不要我呈奏陛下?”
杨廷和不禁看了看他:南京的官,能量不小啊。张孚敬开了头,夏言这小子也这么勇敢?
贾咏苦笑一声:“诸位,京察期间确实人心难定。只是京察一事,也是实务。该有的环节,一样都不能少。如今这事竟闹到了陛下面前,我等不能为君解忧,于心何忍?还是都回去安抚属官,安心用事吧。”
杨廷和摊开手:“非有怨怼,只是久未京察,南京些许新进偶有怨言。户部事重,恐受京察耽搁。如此上奏,诸位以为如何?”
南京户部右侍郎心里一沉:那就是我枉做小丑了呗?
他看向了自己的老大:你不是说群情鼎沸,各部云集景从者众吗?
最新网址: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