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铁匠赠刀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正文卷第二百九十四章铁匠赠刀最新网址:铁匠学徒们将环首刀打磨出刀刃,在刀柄上缠上麻布,这磨刀就花了几个学徒一个多时辰的功夫,一柄环首刀才做好。

  领头的铁匠双手将刀呈上,给袁熙等人观看,袁熙接过刀,挥砍劈刺了几下,感觉重量颇为顺手,不由点了点头。

  他将刀交还给铁匠,说道:“开始吧。”

  铁匠忙将刀接过,交给一旁等待的几名军士。

  这些人是田豫挑选出来,皆是精通刀法,其中一人拿起刀,走到铁匠铺后面的院子中央。

  院子中竖着木桩,铁柱,木板,甚至还有蒙着铁甲和皮甲的假人。

  那人举起环首刀,依次向着木桩铁柱进行挥砍捅刺各十次,一旁的学徒等结束后,上前拿着铁尺将痕迹测量劈砍效果,以及刀身上的损伤,并将其记录在竹简上。

  这是袁熙提出的对此测试,一切新的锻钢方法,合适不合适,最终都看数据结果而定。

  十几项测试做完后,几名军士轮流拿着环首刀对着铁柱全力挥砍,在砍到一百多下时,环首刀终于经受不住,啪的一声断为两截。

  围观的众人脸上都露出了一丝惋惜之色,但更多的是喜悦和惊奇。

  惋惜的是,这环首刀无疑是把好刀,就此这么断掉,实在有些可惜。

  喜悦的是,这把刀承受的劈砍次数,比一般的刀强了太多,虽然断了,但依照此法,便能锻造出更多的好刀!

  要知道,这种打造出来的百锻钢刀,战场上也不是人人都用得起的。

  比如曹操的青州兵,武器就良莠不齐,有的甚至还有青铜武器,曹操手下将领就曾抱怨过,有些士兵武器大力挥砍几次后断了。

  一般来说,全力刺击挥砍几十次不断的,就已经算的上等利刃。

  而刚才这把环首刀,在应用了超前于这个时代的灌钢法和淬火法后,只在耐用度上,就硬生生提高了数倍!

  这就表明,一个兵士在战场上几十全力挥砍到力竭,兵器也不会出问题。

  他对面数倍的敌人,则会面对武器断折的危险局面。

  在全甲重步兵的对决中,将是决定性的关键,大家都有甲胄防护,谁的武器完好,谁就能决定对手的生死。

  一众铁匠也是掩饰不住脸上的激动,一起看向袁熙。

  袁熙脸上露出笑容,对说:“做的不错,”

  “等将所有的淬炼方法都一一试验改进,找到最合适的,便可以大规模应用了。”

  “将来战场之上,将士们的生死存亡,都有你们的一份功劳。”

  “等事情完了,尔皆有重赏,子女皆可进入义学。”

  众人听了,掩饰不住脸上激动,齐声道:“愿为使君效命!”

  袁熙也是心情很好,炼钢法试验成功,也会促进炼铁法的的改进,炼钢炼铁,本就密不可分。

  炼铁的改进,从军事上来说,不仅能产出更加坚固结实的铁甲片,还能生产更加耐磨的车轴等运输工具,同时也能推动生产活动,最直接的,便是铁制农具的制造技术,也会得到改良,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更坚固的铁,意味着更多的铁制工具,比如当下挖土工具多用铁锸,这是类似于矛头的厚铁条,就是因为铁的强度不足,只能增加厚度。

  而逐步改进,掺杂部分钢后,便能制造出铁铲,不仅使用更加轻便有效,还能节省铁的用量。

  这就是技术进步的好处,能够在各方面推动社会进步,袁熙相信,不久的将来,幽州必然也能像冀州一样富庶。

  袁熙临走时,有个老铁匠跪在门口,两手高举着一柄磨得铮亮的环首刀。

  他高声道:“使君,这是大伙用新法打造出的最好的一把刀。”

  “大伙都是被许杰害死的钱老爹的朋友,所以一起凑钱买了好铁,打造出这把刀,以谢使君!”

  袁熙见了,双手将刀接了过来。

  他将一旁立着个木人,屏气凝神,双手猛地斜劈而下,刀光一闪,嗤的一声,木人头颅横飞出去,如同切豆腐一般。

  袁熙收起刀,将老铁匠扶了起来,郑重道:“多谢诸位心意!”

  “将来若有许杰那种鱼肉百姓,为非作歹之人,我会用这刀,将他们头颅斩下!”

  一众铁匠听了,连忙跪下叩头道:“敢为使君效死!”

  相比之前那句效命,这句效死,却是多出了几分心悦诚服之意!

  在回去的路上,袁熙心道技术的积累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他之所以能试验灌钢法成功,不是因为他做了多少改进,而是因为灌钢法所具备的技术前置条件,都已经满足了。

  下一步灌钢法只需要一个契机,袁熙只是将这个契机提前放了在众人面前而已。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是现在当世连铸铁技术都没有完善,那发明灌钢法自然就是个笑话。

  就像现在袁熙把前世的百科全书都搬过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发明不了蒸汽机和炸药一样。因为欠缺的前置科技,还没有完善。

  对蒸汽机来说,当下就缺乏了关键的风箱技术,而这最早也要到唐朝才能出现。

  当然,如果提早将风箱发明出来,再利用现有的技术,用数年乃至数十年时间,造出一个类似蒸汽机的东西,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因为最初的蒸汽机所需的技术,真的不难。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曾提出一个著名论断:蒸汽机=水排+风箱。

  他想用这一公式说明,没有中国古代技术成就,西方近代革命的心脏——蒸汽机是不可能被发明的。

  因为从蒸汽机的关键结构看,风箱解决了双作式阀门问题,而水排则提供了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之间的转换设备,两者结合,便是最早的蒸汽机。

  风箱在唐代或宋代发明,之后传到西方,十八世纪在欧洲普遍应用,而水排在两千多年前就在我国出现,《后汉书·杜诗传》中有明确记载。

  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时候,所用的炼铁炼钢技术甚至还不如华夏同时期的钢铁质量。

  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古代先进的技术已经为蒸汽机发明打下了基础。

  但最早发明风箱和水排的中国人,在将近两千年间里却没有制造出蒸汽机,这却是非常值得人深思的。

  袁熙一直在思索,其中到底缺了什么什么关键性的因素?

  他想了很多,最后他得出出了一个不成熟的结论。

  儒家思想,被歪曲最初用意,成为控制的工具后,变成近乎教义的存在后,便与其诞生初衷背道而驰。

  其固然形成了一套让社会安定的阶级社会体制,保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运作,在和平盛世也保障生活了生产,但坏处便是,其被用来压制消灭不同的声音和想法,这对于技术革新是相当具有压制性的。

  后世之所以摒弃儒家,并不是单纯是因为其某些落后于时代的思想,而是其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成了损害劳动人民利益的东西。

  但每个时代,都有人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时时想要将其重新拾起。

  华夏上千年历史中,其实已经数次有人发明了类似蒸汽机的东西,但要么不受重视,没有继续改良应用,要么在出现雏形后失传了,就像传说之中的木牛流马一样,是否这种东西真的存在过,假如是真的,是不是和蒸汽机有共通之处?

  就像蒸汽机一样,明明前置技术都出现了,却在近一千五百年间毫无寸近,就像西方炼钢水准一千多年毫无改变一样,让后世的人回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

  所以袁熙如此想迫切地想去看看,如果他能稍微将历史的车轮推动一下,走上一条和前人不同的道路,世界会不会变得更好?

  他回府后,心中的喜悦还没散去,却听到了一个让他感觉不妙的消息。

  郭嘉病倒了,华佗虽然给其开了药,但对于其病情,想和袁熙说一下。

  袁熙匆匆忙忙赶到郭嘉屋里时候,满屋都弥漫着药味,郭嘉四个姬妾,两个正在熬药,两个正在端水擦脸伺候着。

  华佗坐在床边,对郭嘉说这什么。

  袁熙心道华佗几个月前刚对郭嘉说了养生之道,郭嘉倒好,临走又买了两个舞姬,这是真的作死啊。

  华佗见袁熙进来,忙站起道:“见过使君。”

  袁熙叹道:“元化先生辛苦了,奉孝先生身体怎么样了?”

  华佗无奈道:“我劝过好几次了,让他克制些,结果他既不戒色,也不戒酒,这样下去,非长寿之道啊。”

  郭嘉支起身子,嘟囔道:“戒色是不可能的,顶多一天酌减两次。”

  “戒酒更不别说了,再说北地寒冷,不喝酒怎么过?”

  袁熙听了,歉道:“是我的不是了,把先生带到如此苦寒之地。”

  郭嘉听了,反而有些不好意思,说道:“公子说这话就见外了,生死有命,嘉已经看淡了。”

  华佗叹道:“你那颍川同乡,曹操谋主戏志才,已经在年前去世了。”

  “我看你这样下去,少则五年,多则十年,只怕过不了那道坎。”

  袁熙见华佗说的如此严重,心情有些沉重,郭嘉却失笑道:“五年有些短,十年不少了。”

  袁熙有些无奈,心道这是郭嘉自己选的路,自己也劝不动啊。

  郭嘉随即叹道:“但我只有一个遗憾。”

  袁熙听了,忙道:“先生请讲。”

  郭嘉说道:“我看元化先生倒是弟子众多,只怕一身所学,定能有人继承下去。”

  “我孤家寡人,一个门生也无,本来我有心收孙礼那小子为徒,偏偏那小子悟性不高,不喜动脑,只喜动手,真是让我无语。”

  “我现在想着要是能找个徒弟,继承我一身所学,便无憾了。”

  最新网址: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