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李道远的担忧(求订阅)

  人就是如此,当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么第二个、第三个便随之而来,其实这也是人普遍的心里,反正死了还有人垫背怎么着吃亏也不是自己一个,更何况明摆着一个赚钱不赔本的买卖谁不愿意捞上一把?

  要知道,这个时代可没有后世的金融概率,更没有例钱一说,人们存放银子的办法大多都是装进坛子里然后埋在家里某个地方,当然有钱点儿的会修建一个银窖或者小型的银库,把银子放进去放着虽然不会短少但是也不会增加如果天气潮湿了说不定还要长些银垢,所以先下一半的定金对于他们来说还真不是什么事!

  至少在他们的眼里,不管思南如何,光是杨铭那杨金指三个大字的金子招牌就不止这点儿钱谁还不放心?

  短短的一会功夫,张文才和账簿两人便忙的不可开交,一时间众人对酒宴似乎也失去了兴趣,已经下手的在一旁看着别人下订单自己在心里盘算是不是还要订一点儿,没下单的人眼睛也没闲着.....

  “子乐!看来老夫是多心了!”李道远觉得自己这个学生实在是太过聪慧了,他本来还担心杨铭的思南之行,可是看到如今现场的模样又让他有些欣慰,才那么一小会儿功夫张文才那边便至少接到了三、四千万的瓷砖订单,虽钱可是三、四千万的瓷砖加在一起却是数十万两的银子,再除去一半他这人还没到思南便已经筹集了十五万两之巨,再加上粮食他已经可以肯定思南已经再无断粮之忧.....可是,他心里却又为其他几县担忧起来!

  杨铭解决了思南的断粮问题,那么其他地方呢?其他地方的官员可不会像杨铭这般会赚钱,朝廷虽然下半年有了不少的进项也在开始调拨粮秣,但是层层克扣下来不用想到手里的也不过死对半而已,而这还是因为贵州一地着实问题严重。.`

  杨铭这时候也看到了李道远欲言又止的神情,心中一动,李道远等人之所以从铜仁府急急忙忙的赶过来主要目的便是希望他能够想个办法。如今杨铭自己的问题已经差不多解决了,甚至筹集的银子和粮食似乎还多出了不少但是因为朝廷早有定论,思南乃由杨铭全权管理州府不得干预,他虽然是铜仁知府却不好开口。但是作为杨铭的恩师他却并不当杨铭是外人,如果杨铭真有办法或者能接济一下铜仁府其他州县这才是他前来的目的。.`

  可是,李道远并不知道,即使他不来找杨铭,杨铭也会找他!正如他与沿江县令王学化商量的那般。他现在需要人手,而铜仁诸县的富裕劳动力正是他计划中的一环,要把一个产业做大、做强就必须配套,而显然思南并不具备这一点,一个县终归是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所以他需要很多很多的东西,而人口只是其中最根本的一环。

  “恩师!”杨铭略微的组织了一下语言,对坐在旁边的李道远道:“恩师不必操心,铜仁之事学生近日也收到了一些消息,对于如今局面虽说是有一定的危机但也伴随着机遇!正所谓不破不立。破而后立,贵州一省之所以贫穷除了地理条件外其实还有诸多因素,只不过没有人总结规划因此富者远走他乡易居,而穷者更穷日食而作欲温饱而不能,学生此去思南便是要以思南为突破口打开一条新的路子,不仅是思南还有周边的县、府都将会因此而受益。”

  说到这儿,李道远的脸色好转了一些,虽然依旧有些忧郁但是比之刚才已经可谓是换了个模样。不是他不相信杨铭的能力,而是如今贵州几乎都完全呈现出即将断粮的局面,虽说如今还能就野菜度日。可是一旦进入寒冬到那个时候草木枯黄再无可食之物,但靠着朝廷的救济那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到了那个时候千里饿殍将会再次上演,而流民狂潮也将再次席卷各地....流民即流寇啊!这几个字就像一把钢刀狠狠的刺在他的胸口,一旦生那样的事情别说一个小小的铜仁府。就是整个西南诸地都将受其牵连涂炭一地,而官兵却不能不管唯有镇压!

  可是,可是一旦大军镇压,那么这些只为了活命的百姓便只能人头落地!

  这并不是一个笑话!大明洪武十二年,甘肃大旱,其吴宁府知府刘一圳挪用赈粮大其财而被人现。从而导致民变,当月甘肃巡抚急书与湘军求助镇压,用时八天即灭!据文献所述当次镇压斩三万六千余人,俘获七万众,然洪武帝大怒,皆斩!

  由此可知,十万余人尽为亡魂!固然刘一圳该死,可是百姓何其无辜?但是这无疑说明一点,只要是民变或者造反朝廷是根本不可能姑息的,然而贵州已经像极了当时的吴宁,就像一堆干草,只需要一丁点儿火苗立时便会燃烧起来,而那个时候整个贵州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即便是官员上至巡抚下至县衙书吏全部都只能是死人!

  想到这里,李道远的脸色随即又变得难看起来,杨铭说的很有道理,但是他并不认为杨铭能够凭着一己之力力挽狂澜!

  毕竟铜仁太大了,贵州也太大了!

  除非是朝廷大力赈灾,别无办法!

  可是如今的朝廷也是艰难,今年西南大旱,其余诸地也受到了不少影响从而减产,所收之粮不过是昔年六成而已,可以想象,除却各地军马必须的粮饷还有官员的俸禄,并且据说朝廷还将实施几个重要的举措,那么即使朝廷愿意赈灾,恐怕也无多少粮食,而最关键的是贵州距离京城路途遥远,即便是贵州官员早在半月之前便已经联名上书可是这一来一去还需要经过层层审批,真到了内阁的手里指不定就是半个月,然后内阁再召开廷议....再然后由北调粮,一路水运过来.....只怕...已经晚了!

  ps:第二更送上,今天继续爆更!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大明的脊梁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