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量片刻,朱元璋来到龙书案前,铺好纸张,洗笔研墨,深吸了一口气。
本来这些事情都是由宫女太监来做的,但此封书信的内容过于惊世骇俗,不能被任何人知晓。
因此只能由朱元璋自己来做。
掭好笔,朱元璋下笔写道:
“上仙亲启,
吾常闻……”
写下几个字后,他皱起了眉头,将宣纸靠近烛台,点燃烧掉。
不能这么写。
还未确定李晗到底是不是真神仙,不能冒失,如果让人知晓自己堂堂大明皇帝被人骗了,那岂不是天大的丑闻?
皇家颜面何在?
假若这李晗是真神仙的话,从他的文风来看,通篇大白话,遣词造句通俗易懂,其间还有令人忍俊不禁的俏皮话,看来他是生性洒脱的性子,并不拘泥行文格式。
自己回信还那么文绉绉的,就显得有些迂腐了。
迟疑了一下,朱元璋还是决定,模仿李晗的文风来回信吧。
重新铺好宣纸,下笔写道:
“老李,见信好。”
几个字下去,朱元璋不由感觉有些荒谬。
这李晗称呼自己的子孙为“老朱”,想来二人是好友关系,如果按辈分算,这李晗神仙还是自己的晚辈。
自己称他老李,这差着辈儿呢!
不过自己既然是以“老朱”的身份回信,那么称呼一声“老李”也并无不妥。
“收悉你的来信,甚是高兴,关于你对马皇后的评价,甚是中肯,但我心中也有疑虑,望解惑。”
朱元璋迫切想知道,自己为何会诛杀功臣,明初巨变是怎么回事。
最重要的是,到底是谁造了建文帝的反!
从李晗的书信中可知,他和“老朱”对大明的辛秘,了如指掌!
但却不能让李晗知晓,自己并不知道这些事情。
“明初的开国功勋,个顶个都是朱元璋的好兄弟,之所以诛杀他们,马皇后的死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朱元璋也有不得已的理由,咱很好奇老李你的见解。”
写到这里,想到尚在病痛中的马皇后,朱元璋心如刀绞。
但此番回信关系到马皇后的性命,更关系到大明的未来,朱元璋不得不继续写下去。
而且,朱元璋也相信,诛杀开国功勋,并不是自己一时兴起,也绝非能简单归因于冷酷残暴。
“明初巨变,建文帝惨败,开国功勋被诛诚然是重要因果,不过此事也不能一概而论之,个中缘由纷繁复杂,老李你对此又有何评价?”
写到这里,朱元璋仔细将信看了几遍,觉得不会暴露自己后,最后写道:
“我有一好友,和皇后马氏一样,患肺疾已久,我担忧多日,如若老李有何灵丹妙药,还请不吝赐药。
另奉上我随身携用多年的玉如意,一点小心意,还望老李笑纳。”
字数不多,不过老朱觉得已经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且还没有漏洞了。
毕竟写得越多,暴露得也越多。
行文格式也是学着李晗从左往右横着写,而且标点符号也是模仿着李晗写出来的。
虽然不知那奇异的符号是什么,不过朱元璋觉得此符号用来断句甚是奇妙,放在行文中,让句子一目了然,一看便知其意。
小心翼翼地将书信封好,然后随手拿起伴随自己多年的玉如意。
玉如意晶莹剔透,在烛光下散发着幽幽绿光,一看便知不是凡品。
不过和马皇后的命比起来,一根玉如意又算的了什么?
求人办事,哪有不送礼的?
来到佛堂,将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检查一遍,确定没有任何人为装神弄鬼的迹象后。
将信封和玉如意放在了佛龛前的佛案上,不一会儿,佛龛便散发出幽幽蓝光。
蓝光很快将书信和玉如意笼罩,待蓝光散去后,书信和玉如意已消失不见。
再次看到这匪夷所思的一幕,朱元璋的信心又足了几分。
或许是佛祖被自己的真心所感动,让自己的心愿能够上达天庭。
唤来宫廷侍卫,命其守在佛堂四周,除了他朱元璋外,任何人都不许入内。
……
又是悠闲的一天,李晗懒洋洋地打着哈欠,打扫着店内卫生。
店铺靠近明故宫遗址,平常旅游旺季时,会有不少游客进来买个纪念品啥的。
只是现在是淡季,门可罗雀是常态。
古董这行当,做的就是一个捡漏的买卖,属于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那种。
只是李晗这店铺,并无上年头的老货,多是仿制品,而且以民国居多,清代的都属于镇店之宝了。
也不是没想过去河南、陕西这些地方淘货,只不过一来老货都被人淘换得差不多了,二来,他也没那本钱。
只能守着店子,等着游客上门,能够忽悠一个算一个了。
夜幕降临,李晗准备收工打烊,在关店门前,习惯性地打开邮箱看一看。
然后,他愣住了。
里边,赫然躺着一个古朴的信封,还有一个,玉如意?
这是,谁的东西?
只是,这是属于店铺的私人邮箱,除了邮递员外,就只有自己有钥匙了,谁会无聊到把玉如意给放里头?
带着疑虑,李晗将信件和玉如意收好,然后带回店中。
锁好门后,李晗开始仔细观察两样东西来。
玉如意透剔晶莹,拿在手中,手感冰凉温润,质地细腻,自然润泽。
虽然年纪不大,不过李晗在古董行业浸淫有段日子了,对于玉的认知,也算是半个专家。
他敏锐感觉到,这可是上好的和田玉。
而且如意做工极其精美,显然是有着上好技艺的工匠雕制而成,而非那些用机器做出来的工业品。
那么,到底是谁把这么珍贵的东西放在自己邮箱的?
他又将目光看向了信封,或许答案就在其中。
将信封拆开,拿出信件打开一看,李晗乐了。
原来是老朱回信了。
看着那一手遒劲有力的毛笔行书,李晗不禁乐出声来:
“没想到老朱这个不服输的,居然用毛笔给我回信了,用的还是行书。”
朱元璋的行书遒劲有力,字体挺拔舒畅、方折刚健,笔笔拙雅质朴。
李晗不禁感慨,在比拼文化这一块,自己到底还是输了啊。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