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刘基!刘伯温,那个斩断天下龙脉的家伙,自己可是找他很久了,只是一直没有消息,没有想到他居然躲在这里。
太惊讶了!太震惊了,眼前有点搞基倾向的人,居然是刘基,难怪他先前一直鸡啊!鸡啊的叫,原来是那个基。
知道眼前之人就是刘基后,李天不由的打量了起来,他对刘基实在太好奇的,谁叫后世之人已经把刘基给神话了。
刘基,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为太史令,进,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十一月封诚意伯,岁禄240石,四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八年,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
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
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这是刘基在历史上的形象,但让刘基更加名传万古的还是他在民间的传说。
刘基斩龙脉,这个传说已经深入每个华夏人的心中,在民间刘伯温的形象是一位神人、先知先觉者、料事如神的预言家,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说。
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饥荒遍地。玉帝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斩仙剑,号令四海龙王,但龙王年老体弱,事务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
龙生九子,九子个个不同,个个都是法力无边和神通广大之辈,他们跟随刘伯温征战多年,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夺得了皇位。
当它们功得圆满准备返回天廷复命之时,明成祖朱棣这个野心极大的帝王却想永远把它们留在自己身边,安邦定国,雄霸天下,于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为名,拿了刘伯温的斩仙剑号令九子,但九子仍是神兽,顿时呼风唤雨,大发雷霆,朱棣见斩仙剑震不住九子,便决定用计,他对九子老大赑屃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万斤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
赑屃一看原来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犹豫地驮在了身上,但用尽法力却寸步难行。原来,神功圣德碑乃记载“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之用,又有两代帝王的玉玺印章,能镇四方神鬼,八子眼看大哥被压在碑下,不忍离去,便决定一起留在人间,但发誓永不现真身,朱棣虽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却仅仅是九个塑像般的神兽,刘伯温得知此事后,也弃朱棣而去,脱离肉身返回天廷,朱棣后悔莫及,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便让九子各司一职,流传千古。
当然,还有更迷信和离谱的传说,比如,在朱元璋称帝后,为了自己以后子孙能一直做皇帝下去,就派遣刘基去斩断龙脉,以后只留下朱家的龙脉。
作为神一样的人物,刘基本不应该同意这种事的,毕竟这斩断龙脉可是因果很重的,但也不知道刘基为什么就同意了,还亲自去斩断神州的所有龙脉。
龙脉斩断那可不是玩笑话,后果绝对不是一个人可抗下,但刘基还是决绝的做了,传说,在刘基斩断龙脉后,天地大变,原本天地充斥很浓郁的灵气,也瞬间消失,这也是为什么在明朝之后,很少出现修道之人,武功也因此慢慢消失。
前世网络上很多猜测都说刘基不应该如此做,断人修炼之路,他也没有落到什么好下场,但其实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刘基虽然斩断了通天之路,但他怎么做是为了中华民族,是为了无数的炎黄子孙。
神州龙脉多了,也表示有那么多的皇帝在,每一个都要坐几年江山,那么明朝以后可能会多很多朝代。
朝代更替一次,天下大乱一次,遭罪的还是老百姓,所以,刘基为了不让这种事情折腾下去,只得斩断龙脉,断掉每过十几年的动乱。
也就是因此,华夏才进入了没有皇帝的时代!也断掉了西方列强对华夏的殖民,要知道,华夏要是动乱下去,那时候的中国可能比无能的清朝末期更惨!
出一个将军,就要死很多的士兵,出一个王候,就要有很多百姓被奴役,出一个富人,就要有很多人受穷。
刘伯温通晓天文地理,什么奇门啊,六爻啊,该有的估计他都会。
如果他心不够正,胸怀不够宽广,怎么可能驾驭的了那些数术呢?也不可能帮助朱元璋统一天下。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