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空很肯定,他的神识只是在找寻南宫渡的踪影。
并没有刻意去看石碑上的碑文。
但是,这一刻就好像那些碑文自己要进入叶空的神识一样。
就算叶空不想看,却依然能清晰地看见,并且一字不落。
“综覈万法,安住一归,注大道经,究上乘理……”
碑文字字清晰地映入叶空的脑海。
而当叶空把一千多字的碑文全部看完之后。
叶空体内的佛门舍利却又开始慢慢地趋于平静。
就好像之前的躁动都是幻觉一样。
“原来是佛法共鸣,写这碑文的到底是谁?”
不过到了此时,叶空心里也终于有些明白佛门舍利为什么会躁动了。
如果叶空没有猜错的话,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佛法共鸣了。
佛陀永世修行佛法。
只是这佛法玄之又玄,妙之又妙。
妙中有玄,玄中有妙。
一千个人有一个人的理解。
法不传二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的就是道理。
每个人所理解的佛法不同,形成的智慧也不同。
不过这佛法的感悟并不是不可言,而是言不尽。
通俗来说,就是语言的能力有限。
无法完全表达心里的那种玄妙的感觉。
但是,言不尽亦要言。
一般的佛门中人,特别是佛法修为越是高深的佛门中人。
一旦彼此遇到,总要相互探讨一番。
通过佛法的有限交流去理解和探索无限深的佛法。
这种领悟与领悟的交流就是所谓的佛法共鸣。
叶空面前的这块石碑碑文涵盖了自晋秦始年间建寺至唐立碑这五百多年的时间里。
麓山寺的兴废修葺、沿革变迁。
以及历代传教的情况以及历代禅师宣扬佛法的经过等等。
词章严谨华丽,包罗万象。
而书法的笔力雄健,一看就是出自于大师之手。
石碑的篆刻也相当精湛得体。
特别是碑文中的几句话还包涵了佛门中人对佛法精义的无上理解。
如此的碑文能引起叶空体内的佛门舍利的共鸣也就不奇怪了。
也由此可见,撰写这碑文的人定非等闲之辈。
只怕是出自于真正的大师之手!
否则断然无法引起叶空体内的佛门舍利的共鸣。
“这是传说中的三绝碑,也称北海三绝碑。”
而就在叶空恍然的时候。
霍去病突然从富春山居图里闪身而出。
并且语气凝重地说道。
只是在霍去病那凝重的语气中,并不难听出他对这块石碑的虔诚和推崇。
“三绝碑?不是麓山寺碑吗?”
叶空疑惑地问道。
这石碑的最上面分明刻着麓山寺碑四个大字。
这四个大字透着一股股的儒雅之气。
就算叶空是书法的门外汉,都被深深被震撼了。
“麓山寺碑是原名,此碑的文采、书法、刻工都精湛独到,所以一般都称之为三绝碑”。
霍去病凝重地说道。
“等等,你生前是东汉时期的人,而麓山寺碑乃是唐代所立,它比你出现的时间还晚,你怎么会这么了解它的?”
叶空疑惑地问道。
这不合理啊!
叶空当年读书的时候,对历史虽然一窍不通。
但最起码的朝代先后顺序叶空还是知道的。
霍去病是东汉时期的人,东汉之后是三国。
然后到西晋、东晋,再后来就是南朝、北朝、隋朝。
而立碑的时候已经是唐朝时期。
从东汉到唐朝,严格来说整整相差了七个朝代。
这可是三四百年的差距。
霍去病怎么会如此了解这麓山寺碑的?
“哼!从东汉到现在,我不是一直都活着吗?”
霍去病白了叶空一眼说道。
霍去病可也不是安分的主儿。
在刚刚化为嗜血飞僵的时候,他还曾经在历史上做下了不少的大事儿。
只是到了元朝中期,他才开始闭关不出。
直到叶空进了他的葬陵他才不知道。
原来朝代的时期已经成为历史。
如今是一个科技达的民主时代。
“咳咳,算我口误,您老别见怪。”
叶空讪笑着,不好意思地说道。
“行了,不和你瞎扯了,我还要回去修炼,我只说两件事情。”
霍去病摆摆手说道:
“第一件,这三绝碑乃是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李邕撰文和书写,由当时的雕刻大师黄仙鹤刻石。”
“就是因为它的文采、书法和刻工吸引了无数文人才子的瞻仰和推崇,甚至是撰文作诗,联句竞对。”
“久而久之,使得三绝碑沾染大量的文人之气。”
“文气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很好地掩盖了南宫渡身上的鬼气。你想要找南宫渡,只能从这三绝碑入手。”
听到这里叶空总算是明白为什么南宫渡的气息到了这里就消失了。
原来他躲进这三绝碑了。
而从霍去病的谈吐之中,叶空也深刻地体会了如今网络上经常会出现的一个词活久见。
活得久了,什么都能见到。
也只有霍去病这样的存在才会对这三绝碑如此的见解。
“多谢前辈赐教,那第二件事情是什么?”
叶空虚心地对霍去病请教道。
霍去病这种存在,一般的事情是不会浪费精力去说的。
因此,叶空自然不敢不听,要认真请教。
“第二件事情,在这山上除了三绝碑,还有另外一块石碑。”
霍去病正色地说道。
“还有一块碑?”
叶空一愣。
这岳麓山是不是盛产石碑啊?
“你先不要问,听我慢慢说来。”
霍去病见到叶空不解的模样,慢慢地说道:
“不过在说第二块碑之前,你先听我给你说一个故事吧!”
霍去病整理了一下语言和思绪,娓娓道来:
“大禹治水的故事你应该听说过吧?相传……”
一个充满神秘神话色彩的故事从霍去病的嘴里慢慢地讲述出来。
原来,大禹的父亲名叫鲧。
鲧被尧帝选中治水,采用造堤绳坝的办法治水。
但是,鲧用这个办法治水长达九年,不但没有把水患治住,水患反而越来越大。
舜帝继位后,亲自到鲧治水的地方去察看。
他现鲧治水不力,还害得民不聊生,一怒之下就把鲧给杀了。
之后舜帝又根据四方部落的推举,用鲧的儿子大禹来治水。
大禹继承父业,开始的头七年治水也没有取得什么卓越的成效。
但大禹不屈不挠。
一方面与百姓一起凿山挑土。
一方面找治水良法。
有一天,大禹治水来到衡山。
听闻黄帝当年把一部以金简为页、青玉为字的治水宝书藏在衡山。
但具体在什么地方却无人知晓。
为了民生,也为了不步自己父亲的后尘。
大禹治水心切,就在岳麓山杀了一匹白马以祷告天地。
然后大禹便睡在岳麓山上几天几夜不起。
一直到第七天晚上,他忽然梦见一位长胡子仙人。
那仙人自称是苍水使者,授与大禹金简玉书的藏地密图。
醒来后的大禹按照密图寻找,果然找到了黄帝留下的金简玉书。
他抱着玉书日夜研读,求得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治水办法。
大禹按照书上的指点,率领众百姓凿山开石,疏通河道。
把危害百姓的洪水引进江河,归顺大海。
大功告成后,大禹又把金简玉书送回原来的地方。
并用磐石把玉书压着,并在山峰上刻了一块碑。
说到这里,霍去病很是认真地看着叶空,总结道:
“后来,人们就把大禹杀白马以祭天的山峰叫做“白马峰”。把掘出宝书的山峰叫做“玉书峰”,也就是你现在脚下的这座岳麓山。而大禹亲自篆刻的那块石碑就叫禹王碑。”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