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父子(三)
“多谢冯兄提醒,但你我等并非同道!”柴荣淡淡地回应了一句,伸手接过地图。
“那,那……”通译冯吉的脸瞬间涨成了茄子般颜色,双手握了又握,缓缓垂下了脑袋。
柴荣看不起自己,赵匡胤也看不起自己,包括乳臭味干的二皇子石延宝,也瞧不起自己。他们认为彼此的道不同,所以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们将自己的一番好心全都当成了驴肝肺,而,而自己,自己可以对天发誓,刚才提醒他们之时,出发点不是‘当事败之后,在辽国为官的冯家人也会受到牵连’,至少,并不完全是!
“来,我给你重新引荐一下,这是我的结拜的三弟,郑恩郑子明。太原人,赫赫有名的刀客!三弟,这位是冯吉冯唯一,平章政事道公之子,曾官拜秘书省校书郎,吏部员外!”柴荣却不管冯吉此刻心里有多委屈,飞身跳下坐骑,先将舆图挂在马鞍侧面让风吹,然后笑呵呵地当面说起了瞎话。
“久仰,久仰!”宁子明微微一愣,抓着传位诏书和鹿皮书囊,向冯吉拱手。
“见,见过郑,郑大侠!”明知道柴荣在闭着眼睛编瞎话,冯吉却不敢现在就拆穿。赶紧强压下满腹的酸涩,转过身,侧开半步,跟宁子明重新见以平辈之礼。
“我、赵元朗和他,数日前曾经在易县并肩杀贼,彼此之间惺惺相惜,所以就义结金兰。”见冯吉如此上道,柴荣朝着他投以鼓励的一笑,继续顺口补充,“之后因为担心我柴家的商队再度遭到土匪洗劫之时,我一个人孤掌难鸣,所以他们俩就干脆就陪着我一道出了塞!”
“赵,赵二哥和郑兄弟义薄云天,冯某佩服,佩服!”山风虽然凉,冯吉额头上的汗水却流成了股,一边抬起袖子不停地擦,一边连声感慨。
柴荣的用意很明显,逼着他答应帮忙替二皇子石延宝掩饰身份,并且保证不泄漏三人此番辽东之行。这与他冯家“闲事莫管”的祖训,格格不入。然而,在此荒山野岭当中,对方手里除了钢鞭就是刀子,他又怎么有勇气不答应?
“义薄云天就过誉了,但是作为男人么,总得有点儿担当,你说是不是?”说话间,柴荣已经走到了宁子明身边。从目瞪口呆的后者手里拿过传位诏书和书囊,归置在一起,笑着交回冯吉之手,“这东西太重要,我们兄弟三个随身带着不安全,还是由冯兄您拿着为好。哪天回到汴梁,好歹也是一场奇功!收好,别拒绝,我这个人一向不喜欢婆婆妈妈!”
“那,那是!不,不,不……,那是,那是,唉,也罢,反正冯某也豁出去了!”冯吉起初努力将诏书和书囊往外推,最后,却不得不再度将其收下,重新藏进自己的贴身暗袋之中。
“你放心,规矩,我懂!”用刀子一般的目光,盯着冯吉收好诏书。柴荣的表情和动作,忽然变得极为友善。单手揽住冯吉,轻轻在肩膀拍了几下,然后用另外一只手从自己的贴身口袋中摸出一个战国时代的古刀币,笑呵呵地按在冯吉手里,“拿着,这是我柴氏商行的信物。此地已经算是幽州境内,凭你的本事,不难走到蓟州。进了城之后,直接去城南找一家叫做南北行的杂货铺,跟掌柜把信物拿出来,三天之内,保证有人可以想办法把你送离辽国!”
“多谢郭大官人!”冯吉脸色瞬间大变,将古刀币死死握在掌心当中,后退两步,朝着柴荣长揖及地。
所谓蓟州南北行杂货铺,肯定是大汉国枢密副使郭威,在幽州埋下的暗桩。而柴荣能将其义父苦心埋在辽国的暗桩坦然相告,肯定是已经非常相信自己的人品,相信自己先前不是真心愿意为虎作伥。
“走吧,挑两匹最好的马,带足干粮和钱财,此地不宜久留!”柴荣意味深长地冲着他笑了笑,扭头拉着宁子明去河边清洗伤口。从此,再也不跟多他说一个字!
“郭——”冯吉抬起胳膊朝二人的背影招手,想再提醒一次辽东之行的凶险,却忽然觉得心里好生发虚。咬了咬嘴唇,收起刀币,快步走向契丹人遗留在河滩上的赃物和战马。
他虽然喜欢做文弱书生打扮,真实身手却丝毫不比寻常部族武士差。很快,就收集到了足够的盘缠和干粮,纵身跳上一匹辽东良驹,伸手又牵了两匹,双腿一磕马肚子,如飞而去。
赵匡胤恰巧帮韩晶处理好了伤口,将后者放在战马背上,拉着缰绳走了过来。见柴荣没有下令拦阻的意思,皱了皱眉头,低声提醒:“大哥,他们冯家,可是祖传的没节操!你就这样放他离开?小心他见到了契丹人的军队,立刻就主动去出首!”
“不妨,他们冯家的人虽然没节操,不到万不得已,却也没必要同时跟我义父和你们赵家结仇!”柴荣好像早就猜到会有此一问,想都不想,笑呵呵地解释。“况且这种人杀了容易,善后难。万一被查到有可能是被结果在你我兄弟手中,对我义父,对你们赵家,可能都是数不清的麻烦!”
“那倒是!”赵匡胤缓缓松开紧按在弓囊上的手,悻然吐气“呼——,奶奶的,好鞋不踩臭狗屎!大哥你得对,我刚才把事情想简单了!”
“我最初的时候,也跟你一样,想杀了他给郭怒报仇!”柴荣轻轻摇了下头,嘴角处浮起一丝苦笑,“但越到后来,越觉得此人放走比杀了更好。唉!我要真是个贩茶叶的,此事反而简单了!!”
“唉!”赵匡胤满脸无奈,陪着他一道叹气。事实上,先前他之所以赶着去看韩晶,除了关心之外,还有一个因素,便是不想亲自杀掉冯家的人。谁料道三弟宁子明这个小笨蛋,居然拖来拖去,最后也没下得了手!
“怎地,他的家族在中原势力很庞大么?”韩晶对赵匡胤的情绪变化非常敏感,立刻忘记了自己身上的伤,挣扎着从马背上直其腰,低声追问,“你们两个如果真的只是不方便动手,我去追!让他死在我手里,总好过被他出卖。我就不信,他的家族还能把爪子伸辽国来!”
“那可真不好说!”柴荣和赵匡胤看了看她,齐声道。
又看了看已经两眼发直的宁子明,二人笑了笑,苦着脸陆续补充,“他是宰相家的二公子,他父亲是三朝宰相冯道,还做过耶律德光的笔式齐!他们冯家,无论在中原还是辽国,眼下都算得上是门生故旧无数!”
“当年后唐内乱,不知道多少文臣武将死于非命。冯道身为宰相,却能恭迎叛军十里,当街向潞王上表劝进,可真的堪称能屈能伸!”
“此人奉命出使契丹,在契丹逗留两年,一直是耶律德光的座上宾,获赠牛羊珠宝无数。耶律德光每当对某项政令犹豫不绝,当面垂询,他都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如今辽国的许多律例,都是出自韩延徽和他两人之手。”
“后来他年纪大了,被耶律德光放回。不到两个月,就又做了大晋的宰相!”
“大晋高祖拿他当左膀右臂,临终前想传位给自己的亲生儿子。他含泪接受顾命。然而没等高祖尸骨入殓,他就立刻伙同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景延广,恭迎手握君权的齐王登基,废掉了年幼的太子!”
“齐王感念他拥立之功,让他做宰相。他却每逢契丹人南侵,就立刻主张割地求和。从来没在武备上下任何功夫,直到大晋也被契丹所灭。”
“大晋被契丹所灭,又是人头滚滚。唯独他和他们冯家,契丹兵马秋毫无犯,并且有人专门去站岗保护,以免被乱兵误入!”
“契丹人四下乱打草谷,激起了民愤,被汉王带领一众豪杰驱逐。冯道恰好在镇州,又带领着镇州守将文武恭迎了汉军,因为善于审时度势,功劳大,威望高,再度被封太师,位列三公。”
“这些年,天下再乱,皇帝死得再多,都丝毫影响不了他们冯家。几乎每一次改朝换代,或者换皇帝,他们冯家都能多几个门生弟子出来当官。后唐的,大晋的,契丹的,大汉的,甚至可能还有南唐和后蜀的。真可谓是流水的朝廷,铁打的冯家!”
“你想想,如果他死在此处,幽州的官吏又查到咱们几个恰好从此经过。消息传出去后,冯家会轻易罢休么?即便不公开报复,发动弟子门生给长辈们添点儿乱,也是没完没了的麻烦!”
“唉——!”
“唉——”
说道最后,二人都摇头叹气,都觉得胸口又闷又沉,仿佛堵上了一块石头般沉重。
韩晶和宁子明两个,听得瞠目结舌。谁都未曾想到,天底下居然还有如此人物,如此活法!
特别是韩晶,家世在契丹这边也堪称显赫,对官场上的诸多花样不能算一无所知。越往深处想,就越觉得冯家的诡异与可怕。到最后,额头上竟然见了汗。一边抬起没受伤的胳膊偷偷地擦,一边瞪圆了水汪汪的眼睛摇头,“怎么,怎么可能?你们刚才说的可都是真的?既然知道他们一家都是无耻之尤,那么多皇帝,为何,为何不设法斩草除根?”
“说得容易,做得难啊!”柴荣又叹了口气,将头转向远方,意兴阑珊。
“一个原因是冯家的人,很少主动挑起事端,主动被抓到把柄,平素大抵上总能遵纪守法。包括冯道替耶律德光出谋划策,也是奉了晋高祖的命,责任不在他。至于恭迎潞王,耽误整军备战时机等,理由更充足。不想令生灵涂炭么!明知道打不过,宁可牺牲自己名节也要保全军民百姓。这哪是里无节操啊,这是圣人所为,应该被史册大书特书的圣人所为!”赵匡胤也叹了口气,咬牙切齿地补充。
“那也有办法杀了他啊?皇帝想杀一个人,还怕找不到罪名?”韩晶依旧无法相信,摇摇头,继续低声假设。
“问题是,他的确很能干啊!教出来的子侄,门生,个个都是干才。礼仪,刑名、度支、还有农桑、水利,没有他冯家人干不了的。并且广结善缘,走到哪都能混得好人脉!”赵匡胤又叹了口气,幽幽地补充。“杀了他,就不能只杀一个,连杀人带降职,波及就是一大片。必然引发朝政动荡不说,新换上来的人,还未必比他们人品好,还未必比他们好用。况且这么多年,兵荒马乱的,朝廷上哪去找那么多人品好,且非常能干的读书人去?换一个人品更差的上来,还不如凑合着用他冯道呢!好歹他冯道是出了名的不愿意惹事,没野心!”
“读书人稀缺,越难选才!”
“选来选去,不过是从张家选到李家,然后又拐着弯转回张家罢了!顶多出一两个倒霉蛋,整体上,这伙人还是轮番受益,轮番当官儿!”
“无论是谁做皇帝,最后还得用到这群人!”
“所以他们有恃无恐,不在乎改朝换代,不在乎生灵涂炭!”
“这,这……”韩晶和宁子明两个摇着头,再也没有任何话说。
“人都说中原之乱,起因是武夫当国。谁曾想到,不仅仅是武夫当国,士大夫,读书人,这帮家伙,早在百年之前,就已经全烂了肚肠。”柴荣捡起一块石头,狠狠地丢在水面上,溅起巨大的水花。
“并且他们教出来的弟子门生,比他们还要无耻,还要阴险!”赵匡胤也捡起一块石头砸进去,溅起更大的水花,与先前的水花交叠在一起,令临近的河面变得起伏不定。“只管给自己大捞特捞,欲壑从来就填不满。无论做了何等无耻之事,都能找到足够的理由。彼此之间互相遥相呼应,颠倒黑白。而寻常百姓又怎么可能知道那么多,到头来,还不是都听他们的?!”
“只在乎自家之名利,根本不在乎国家如何,百姓又如何!我义父,先帝,还有史枢密,他们,眼下只想着重振武备,收拢兵权于朝廷,以图将来结束乱世,重整九州!”毕竟还属于年青人,柴荣越说越烦闷,越说越失望。从身边抓起石块,不停地朝河里头丢,“却不知,武夫之患,不过是坏了手脚。文人之祸,才是病入膏肓!”
“所以要结束乱世,首先得结束这种士大夫比着赛无耻的状况。否则,无异于缘木求鱼!”赵匡胤也猛地站了起来,双手举起一块芭斗大的石块,遥遥地丢进河道中央。(注1)
“轰!”地一声,河面上,涌起一片惊涛骇浪!
注1:少部分士大夫垄断知识和话语权的问题,几乎贯穿了古代和近代中国。明末尤甚,马士英不屈殉国,读书人明知此事证据确凿,却偏偏说他是投降后被清军诛杀。即便是在抗美援朝时期,国内亦有当时地位极高的“大知识分子”私下联络建立维持政府,静等tg战败后恭迎王师。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