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1章监国北巡

  攻打金国,实现天下一统,这样的大事,怎么少得了王某人。

  现今南京朝局已经十分稳定,内阁中也没有明显能够威胁到王某人地位的大臣,所以王某人不用像之前那样小心。

  灭金之战,他肯定是要参与的,而且还要亲自指挥。

  从金国关中爆发危机开始,王彦便谋划北巡洛阳,并不只是他一个人去,连内阁和五军都督也跟随他一起北巡。

  南京城只留下内阁学士吴晋锡坐镇,重要的奏折和事务,都要送到洛阳来批阅。

  在九月底,王彦乘坐大船,在三万大军的护卫下,领着文武百官沿着大运河北上。一时间,运河上船只避让,两岸大军随行,旌旗如云,长枪如林,声势浩浩荡荡。

  虽说王彦没特意造船,也尽量节俭,但是一路行来,劳民伤财还是不可避免。

  不过王彦还算自觉,一路上拒绝官员和地方献礼,也不让准备行辕,队伍的开销,一律付钱,到也没造成太大的麻烦。

  十月初船队到了淮安,王彦下船,沿着旧运河水道,走陆路前往河南,不过没走多久,刚到归德府的商丘,天空就下起了暴风雪。

  大雪肆虐了三天三夜才停止下来,整个北国已经成为一片冰雪茫茫的世界,原野、树木、城池、山峦都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王彦在商丘休息几日,天气稍好,他才乘坐一辆由五匹白马拉拽的巨大的红木马车前行,后面锦衣力士打着黄罗伞盖和各种旗幡,在大军的护卫下继续西行,队伍绵延二三十里。

  就这阵仗,自倒霉蛋英宗之后,大明的皇帝也没这么风光过。从商丘到开封,一路上引起无数百姓的观望。

  光复北方两年多,经过刚开始的清算和圈地之后,失地的百姓被迁走,剩下的便很快安定下来。

  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混乱之后完成统一,只要地方恢复安定,官府不是太混蛋,那地方的经济和民生,就会迅速恢复和发展。

  中州河南也是如此,两年来没有战事,地方太平,生产迅速恢复,河南的粮价降到一银元每石,猪肉两个小铜元每斤,羊肉三个小铜元每斤,五斤大的鲜鱼只要一个大铜元,生产恢复带来物产充足,河南百姓的生活逐渐安定,仿佛置身于盛世。

  当然这主要是大量人口被迁徒之后,竞争减小,北方的人口远没有南方密集,造成的一种短暂的繁荣,就如每个王朝开始的时候,因为前代末期损失了大量的人口,等到新王朝建立,总会迅速迎来盛世一样。

  百姓不管这些,也不知道这些深层的原因,他们只知道这两年来的日子好过了,所以不知道什么时候,便开始感激起王彦起来。

  中州的百姓第一次看见楚王监国的车架,虽然寒风冷冽,但是有不少民众围观。

  士子们就像几十年前,将王阳明视为偶像一样,如今也将王彦视为了榜样,他们见车架过来,纷纷躬身长揖,给楚王监国行礼。

  人要得到别人的尊敬和喜爱,首先发心就要正,如果心术不正,还能得到人的尊敬,那怕是整个社会都出了问题。

  儒家说“立言、立功、立德”为三不朽,王阳明为一代偶像,就是因为基本做到了这三点。王彦立功没得说,立言也勉强,现在就看在德行方面守不守得住了。

  几日后,王彦到达开封,或许官员知道王彦的喜好,队伍进城时街道两侧都站满了百姓,王彦从车窗外往看,密密麻麻都是人影,远处还可以看见有人爬到了树上、屋顶上,更看西洋景一样,弄到护卫的士卒十分紧张。

  开封是北宋的都城,是王彦重点考察之地,不过看完之后,却比较失望,没多久便继续西行。途中他拜祭了宋陵,并吩咐户部拨一笔白银,用于陵园的修复,派专人看护。

  十一月初,离开南京将近两个月的王彦,终于来到了中都洛阳。要说明朝的中都是凤阳,不过那地方与洛阳相比,无疑有些名不副实。

  王彦是考虑过迁都的,这除了历史原因外,南京坐落于繁华的江南,是明朝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士绅大族和日益崛起的商贾力量太强大容易影响政治,很容和朝中官员勾结,形成严重的腐败,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如果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放在一起,官商勾结只会愈演愈烈,整个大明的发展也会严重失衡。

  不过王彦虽然有这个想法,但是却找不到可以替代南京的存在。

  毕竟明朝的势力扩展到南洋后,传统意义上的天下已经发生变化。这时的天下比以前更大,那天下的中心,也随着版图的扩大,发生了变化。

  王彦可以感受到这一点,随着明朝在海外的扩张,他可以感觉到整个天下的中心,正在往沿海移动。

  以前中国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天下就是汉地十八省的范围,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海洋贸易的兴起,天下的范围扩大之后,南京又无疑很适合建都。

  不过随着对金国开战,南京很难顾及西北的劣势又呈现出来,这让王彦很是纠结,所以他沿途考察开封,现在又考察洛阳,准备再选一地多设一京。

  王彦到洛阳时,河南布政使游友伦等三司官员出城三十里迎接,他入城之后,则将尚可喜的王府设为行辕。

  在与河南的官员见面寒暄之后,王彦便招来在主持战事的李过、姜襄到行辕相见。两人事先得道了命令,知道王彦要来洛阳,所以先一步到了洛阳。

  在两人到来之前,王彦正在书房观看一本奏折,是广州快马送到南京,然后又从南京送到洛阳。

  奏折是宋应星所写,历时两年,从宁波出发的明朝船队,跟着葡萄牙的商船,终于绕行了世界一圈,到了澳门。

  出发时三艘船,近千人,除了一艘遇见风浪沉没了之外,剩下两艘船平安到达了澳门。

  随着船队出海的宋应星,还有一些士子,一路绘制了大量的海图和地图,描写了美洲、非洲和欧罗巴的风土人情,其中文献资料达一百多万字,绘画四百多副,一到澳门就有广州的商人,表示愿意整理和出版印刷。

  这件事,在广东已经掀起了滔天巨浪,江南方面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王彦看着奏折,出了口浊气,嘴中自言自语道,“天下还真是个球!”

  这时,门口侍卫禀报,“启禀监国,李都督、姜都督到了!”

  “让他们进来!”王彦将奏折收起,端正了身子。

  明朝的家具,形态很美,但坐起来并不舒服,这并不是因为古人不懂享受,而是古人对自己有要求,很注重仪容,坐都是正襟危坐,你要是弄个沙发躺着靠着,那是很无礼的行为。

  不多时,李过同姜襄两人,便走进了暖阁,行礼道:“参见监国。”

  “先坐下再说。”王彦挥手,指着座位,待两人坐定后,开口问道:“潼关和陕北什么情况?”

  李过答道:“回禀监国,潼关方面大炮轰了一个多月,已经初见成效,不过最近天冷,对炮击有些影响,金军又乘机修复了一些。”

  “开始强攻了么?”王彦问道。

  大炮再厉害也只能破坏城墙,要打入关中,还得硬攻才行。

  “试探着攻了两次,都没有成功,不过对金军防守的手段已经摸清大概了。”

  王彦慢慢点了点头,看向姜襄,问道:“姜都督,陕北的情况怎么样?”

  “回禀监国,金国纠集了五万大军,由孟乔芳率领,正猛攻陕北!”姜襄回道。

  “刘顺送了多少人过河,守得住么?”

  ”刘都督送了两万人过河,凭城而守应该没有问题!”

  两万人加上陕北反正的军队,坚守一段时间应该可以。王彦又问道:“现在大雪封山,陕北的物资能保障么?”

  限制明军在陕北大展拳脚的条件,就是运输问题。

  “监国放心,在大雪封山前,我们已经运了大批物资翻过了吕梁山,足够陕北的坚持到春天。”

  听说物资事先运过了吕梁山,王彦点了点头,又对李过道:“潼关、武关、卢灵关的炮击要尽量加强,给关中施加足够的压力,不要让金军再调人马去陕北!”

  李过颔首领命,这是陆士逵忽然来到书房外,禀报道:“启禀监国,金国大学士韩朝宣到洛阳了!”

  韩朝宣?王彦微微一愣,这个老熟人怎么又来呢?“他来做什么?”

  陆士逵抱了抱拳,“据说是救见监国,希望能够和谈!”

  王彦皱了皱眉,他是要灭了金国,斩草除根不留隐患,金国开出什么条件,他都难以动心,“孤要的条件,金国又给不了,有什么好谈的。”

  “那臣让他回去?”

  王彦点了点头,然随即又摆手道:“算了,让陈阁部见见他,听听他说什么……”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崇祯十七年秋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