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天子之威

  弘治皇帝召见谢迁是在乾清宫东暖阁。

  相较于外朝的冰冷,内廷尤其是乾清宫还是能够让弘治天子稍稍感受到一丝温暖的。

  弘治皇帝坐在鸡翅木三围罗汉床上闭目养神,听侍奉太监李广禀报说谢迁来了,便轻声道了一个宣字。

  假使这朝武官员,衮衮诸公还有人可以相信的话,那一定就是谢迁。

  对这位打东宫起就侍奉在他身边的老师弘治皇帝十分信任。

  没过多久,詹事府詹事、翰林院侍讲、内阁辅臣谢迁便入宫觐见。

  他小心翼翼的绕过殿中作格挡的黄花梨鸟兽屏风,走到弘治皇帝身前推金山倒玉柱,行了臣子大礼。

  弘治皇帝连忙起身虚扶起谢迁道:“这里不是外朝,先生不必行此大礼。”

  谢迁却是毅然道:“君臣之礼不可废。”

  弘治皇帝叹息一声道:“最近的事情先生恐怕也已经听说了。朕着实不知该怎么办了。”

  谢迁早知道皇帝是为了王华的事情烦心,便沉声道:“陛下乾纲独断,臣本不该多言,但此事蹊跷,臣以为必定不是王日讲授意所为。”

  “京师都传开了,不是他授意,难道这些奏疏都是自己堆到朕这里的吗?朕就不明白,这满朝文武就容不下朕养一个闲人吗?”

  弘治皇帝这话彻底把谢迁的话头堵死了。

  寿宁侯确实不像话,但再怎么不像话也就是一个混吃等死的外戚,并没有过多的干涉朝廷政务,这其实是在文官集团的容忍范围内的。

  朝廷除了国库还有内库,弘治天子对寿宁侯的封赏也都是从内库中来的。

  近来这件事之所以会引起轩然大波,大概是因为寿宁侯在京畿四处圈地,强占土地所致。

  谢迁不知道天子是真的不知道,还是装糊涂,总之似乎天子不太希望看到言官对寿宁侯口诛笔伐,揪住不放。

  “不能为陛下分忧,臣万死!”

  谢迁懊恨的摇了摇头,长叹一声。

  “不过臣笃定这件事不是王日讲做的。”

  “昨日朕也宣他来了,他倒好,拱了朕一肚子的火,还一副铁骨铮铮的样子。”

  弘治皇帝无奈一笑,复又坐回鸡翅木三围罗汉床上,靠着炕几道:“先生坐下说吧。”

  “臣惶恐!”

  谢迁作势又要跪拜,弘治皇帝苦笑道:“这里没有外人,先生不必推让了。陪朕下几盘棋也好。”

  谢迁知道推脱不掉,便沉声道:“臣逾越了。”

  君臣二人难得的对坐在软榻上,隔着一方炕几一边闲谈一边下棋。

  如果此时负责记录天子起居注的官员就在殿中,一定会吃惊的掉了下巴。

  君臣礼仪重于天,在大明弘治朝,能够受赐与天子对坐的怕也只有帝师谢迁了。

  天子的心思显然不在下棋上,他点了点放在炕几上的一份奏疏,淡淡道:“先生看看这份奏疏罢。”

  谢迁忙接过奏疏缓缓打开读了起来。

  “九重殿阁葱茏里,一气风云吐纳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是一律诗,进奏的人是新任翰林修撰谢慎。

  “先生对这封奏疏怎么看?”

  弘治皇帝双指夹起一枚棋子缓缓放在一角,声调陡然升起道:“朕以为他是在邀买人心。”

  谢迁听到这里冷汗直流。

  这诗的开篇倒没有什么特别的,无非在赞颂天家威仪,可是这最后一句,明显是在说王华老大人为了国家社稷倾尽所有,不该被怀疑忠心。这是在暗讽天子啊。

  看不出这个谢慎年岁轻轻,竟然言辞这般犀利,胆识也确实惊人。

  “朕自登大宝以来,无时无刻不以上古圣君为榜。先生教朕,要视苍生万民如胞亲,朕时刻记在心上。”

  稍顿了顿,弘治皇帝冷冷道:“天底下就王华一个忠臣?还是说朕为了庇护寿宁侯伤了臣子的忠心?”

  弘治皇帝越说越气,胸口急剧起伏。

  “这厮是有才情的,但才情用不到地方。朕看翰林院的公务对他来说太清闲了,应该叫他外放去历练一番!让他好好看看大明的江山,看看朕治下的江山!”

  皇帝多是自傲的,何况弘治这样的明君。

  在面对文官众口铄词,步步紧逼对寿宁侯一通口诛笔伐后弘治皇帝终于忍将不住爆了。

  再脾气好的君王也忍受不了臣子这般无理取闹。

  治国理政谈何容易,这些言官只会盯着细枝末节全然不顾大局。

  他们这样一闹,以为帮了王华,但对社稷有何益处?

  尤其是这个谢慎,以为自己有几分才情便可以指点江山,还强自作诗一替王华出头。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他懂得什么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吗,便是王华,都配不上这两句诗。

  “陛下,臣以为谢修撰是有些过于冒失,但不至于贬官。”

  谢迁强自鼓起勇气,向天子进言道。

  事实上在来内阁当值前,谢慎和王家三郎曾登门拜见过他。

  谢慎坦荡的表示已经向天子写了一封奏疏,要替王老大人陈情。

  只是谢迁没想到这个少年会用这样一种犀利的方式来在天子面前相争。

  圣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种绝决竟然让谢慎血液沸腾,有了当年刚刚中状元,立誓要致君尧舜上的豪情。

  “朕也不过是说说罢了。”

  弘治皇帝无奈的叹了一口气,神色中满是落寞。

  “这谢慎颇有几分先生当年的气性,果然余姚是人杰地灵啊。”

  谢迁听到这里直是大骇。

  如果只是平日闲谈,这句话自然没什么。

  但天子刚刚明明了一通牢骚,在这种时候“夸耀”余姚人杰地灵,明显就带有了一丝不同的意味。

  王华、谢慎、再加上他谢迁,恰恰都是余姚籍的状元,还都集中在这二十来年中。

  二十年间,一县出了三名状元,绝对是震铄古今的事件。

  方才皇帝问谢迁对于此事的看法,莫不是就在试探,看看余姚臣子有无结帮之势?

  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恐怕在皇帝看来他们这三位余姚状元是串通一气了吧?

  ......

  ......8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寒门首辅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