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6章 因为你们是最好的!

  模样千篇一律是赫鲁晓夫楼的最大特点,当年的苏联建筑设计师绞尽脑汁,开发出了这种可以迅速复制、快捷建造的模板式建筑。

  最标准化的那批赫鲁晓夫楼不仅地板是预制板结构的,连内外墙墙也是预制板。

  外墙厚度八公分,内墙减半,隔音效果糟糕,导致苏联人民特别喜欢在墙上挂壁毯装饰:挂毯不仅美观,还能增加点隔音效果。

  这还不算,甚至都有以一套房子为单个模板,直接用吊车吊着一套套预先浇筑好的套房模板,像搭积木一样快速拼装的赫鲁晓夫楼!

  为了苏联人民能住上楼房,设计师们和各级政府部门那也真是拼了!

  37年前,也就是1958年,首个“赫鲁晓夫楼”实验住宅区在莫斯科南郊的切廖姆什基村开工。

  3种主力户型,分别是30平方米的一居室、44平方米的两居室和60平方米的三居室,这就是赫鲁晓夫楼的最初样板。

  紧接着就是大规模搞复制,但苏联实在太大,各地环境气候、工业基础、实际情况各有不同,根据各地特点,这赫鲁晓夫楼的外表复制、内部空间一样,建造方式其实还是有所区别的。

  这边的宿舍区是59年至61年完工,算比较早的一批,那时候涅夫捷戈尔斯克的石油工业正大规模建设,上级部门很照顾了,让石油工人和家属们能最快速度住进舒适暖和的楼房。

  但整个宿舍区并不是完全的搭积木式建造,桑切斯一眼就判断出,倒塌的这些楼房建筑方式主要分两种。

  他是矿工出身,但这几年集团是给救援队员们充实了不少知识的!

  建筑学都有专家为他们上了些课,新学到都是这些知识,在各类紧急救援中会用得着。

  赫鲁晓夫楼整个东方世界到处都是,前个二、三十年还影响了不少非红色国家的建筑,上课的专家自然比较仔细地说过。

  这一大片房子分两类,一种相对考究,下边三层是有钢筋混凝土柱子为骨架,外墙用的是实心砖砌,只有楼板用的是预制板。

  但上头两层没上下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柱,除了部分承重墙,其它墙用的还是省工时省材料的空心砌法,预制板直接搭在墙体上。

  这样造房子,在非地震区没问题,现在全世界还有很多地方这么弄,一般情况下房子住个五十年没问题。

  承重柱虽不通到顶,但上头的承重墙只要承受一层楼板加房顶的重量,没问题。

  但碰上破坏性强一些的地震...

  承重柱不到顶,上头的承重墙就算再结实,在横摇面前都是脆的!

  下边三层有柱子,但墙脆,加上钢筋用的数量与尺寸只符合基本标准,绝对没考虑防震的要求。

  一遇强震,还是个脆!

  摇一摇,塌!

  另一种就更加“赫鲁晓夫”:除了作为框架的几根柱子与横梁,连地板加墙,干脆都是一大块、一大块预先浇筑好的水泥板材拼装起来,这会就是被摧毁的一个个大积木堆。

  前一种59、60年造的,后一种61年,显然第晚一些时库页岛或者附近有了上规模的预制板厂,造房子用了这种更加快速便捷的方式。

  但不管怎么造,后一种遭遇地震更容易塌!

  预制板结构的房子坍塌后会造成惨重的伤亡,但就像硬币的两面性,这样的废墟内必定会有一定数量的幸存者。

  预制板的特性,压到了能把人直接压扁、砸烂,但又会在废墟中留下些空间。

  如果运气好,人被困在那些空间内,就能暂时活下来,至少有等到救援的机会。

  各个大废墟上头都有前来支援的俄国军人,还有部分身穿便服的当地人在进行救援。

  桑切斯已经得知,这些俄军少数是库页岛南部的驻军,大部分是从大陆飞过来的。

  除了共青城转机,很多还是从庙街中转,也就是阿穆尔河畔尼古拉耶夫斯克,那距离涅夫捷戈尔斯克的空中直线距离不到150公里。

  但明显了,只靠撬棍……镐头一类的工具,救援速度上不去。

  南边的军队、个厂矿企业支援来了不少挖掘机、吊车等重型设备,但因为缺少地震救援经验,暂时还不敢大规模动用。

  到这会,桑切斯等人是第一支赶到的专业救援队,而相对专业的地震救援队,有两支规模不大的倒是先到了。

  但也没先多久,一支来自新西伯利亚的矿山救援队,在庙街转机,乘坐小飞机敢来的。

  另一支来自莫斯科,就比桑切斯他们早到二十分钟。

  俄罗斯够大,从莫斯科直飞这边都十几个小时!

  这的机场简陋到近乎没有设施,又是沙土跑道,夜晚时间大型飞机除非找死,不然根本没法降落,所以都是黎明后才到。

  在联络员的协调下,桑切斯的救援队暂时负责两幢倒塌大楼的救援,有足足两个连的俄军配合,还分到了三台吊车与两台挖掘机、两台推土机。

  重型设备,毛子不缺。

  冈萨雷斯、萨马拉诺等分队长带人登上了废墟,除了一处挖出个被块预制板压住下半身,上半身已经露出来,还能大呼小叫的年轻男人的救援点继续救援外,其它地方暂停一小会。

  不能蛮干,得确定废墟实际情况,同时带来的搜救犬也开始工作。

  让无关人员暂时下去,这些从库页岛南部赶来的士兵,已经整整挖掘了一夜,靠着人力和简单的工具,把整个原本五楼位置都清理搬走了,人也都几乎精疲力尽。

  但有个穿便服的没走,看到救援服上带着阳光星辰集团和智利矿业集团西班牙语的标志,这位三十多岁的汉子找上萨马拉诺,直接用娴熟的西班牙语道:“我也是阳光星辰的,老板身边卫队的。

  这次正好在这探亲,是我向公司求的援...”

  说着,这位衣服被扎破好几处,灰头土脸,手上还有不少血口子的汉子示意了一下脚下的废墟,又道:“是我让协调员分配你们来这,因为我听说你们是最好的!

  下边有我两个表兄弟的两家人,都在原本的三楼。

  北边那幢还有我的大表哥一家人,加起来十多口子,拜托了!”

  萨马拉诺点点头,他明白什么叫老板卫队的人,那都是传说中的牛人!

  不是想得到点特别照顾、优先救人什么的,这些在如今的现实情况面前都是空话。

  就是简单的集团内部的信任!

  让这个俄国人先去休息会,不过人没走,他还顶得住。

  约瑟夫已经一天一夜没合眼,除了中途有几次用卫星电话联系公司外,一直就在现场参与救援。

  昨天第一批军队赶到时,他正指挥组织起来的二十几个石油工人在挖废墟,救出了个活着的,还挖出了七具尸体,男女老少都有。

  没人能准确说出这七位遇难者姓谁名啥,不是毁容认不出,而是真没人认识!

  几千人的小城是不大,但油田各有分工,组织起来这些人虽属于同一单位,但大部分人住的地方距离这有十几、二十公里。

  单位分散。

  有个来帮忙旅馆的工作人员倒是觉得其中一具尸体看着面熟,但也只是个面熟,因为距离旅馆进,之前路上碰到过很多次,但也就知道这个男人是矿区的工作人员而已。

  附近的还能动弹的幸存者们也过来看了,就认出一个叫瓦夏,姓什么都说不来,应该是油井检修工。

  全城绝大多数人都还压在下边呢,真正认识这五具尸体的人...不知道还有没有人活着!

  这样毁灭性的地震坍塌,都会造成很多无名尸体。

  就算知道他们都是油田工人、工人家属都没用,因为认识这些遇难者的人,也都已死在这次灾难中。

  没人认识了...

  赶到救援的军人们眼睛不瞎,看到有具被弃之一边、无人理会的尸体脑袋上明显有枪击痕迹,特意询问了情况。

  不过在约瑟夫说明自己原本克格勃中校的身份,并简单叙述了一下自个为什么能持有枪械、为什么开枪杀人之后,带队的营长并没有为难他,只是要求他暂时不能离开涅夫捷戈尔斯克。

  约瑟夫才不会走,这会赶他都不会走!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古董商的寻宝之旅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