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忧喜两重天(中)

  在养老上你推我推,实际谁也不管,弄得老人辛苦抚养大一群儿女,最后却活活气死饿死,在这片土地上从古到今不稀奇。宁氏十一岁就开始顶门过日子,养家侍母,紧守门户,坚强坚定,孝名远播,感人泪下,连高高在上的瀛州官爷都屈尊过问奖赏。

  老老赵听说后立即去提亲。这样的好女人值得娶回家爱护。更重要的是,如此贤德之人应有上苍眷顾,应该能生儿子吧。

  日子过得极其苦,加上个药窟窿拖累,有地主来求亲,又愿意奉养医治老人,乡邻都以为宁氏会高兴答应,却出现意外。

  能把死人说活的巧嘴媒婆费尽心思也说不通,老老赵亲自上门表示自己并非好色之徒,老婆多全是因为子嗣闹的,没生孩子的老婆,他也没苛责,并且保证这是最后一次娶亲,岁数大了,也折腾够了,如果还生不出儿子,也认命了,反正还有两闺女,不算完全绝后。

  宁氏经不住老老赵心诚,居然做出世人惊奇之举,亲自上赵庄考察确认属实后才答应。由此你能看出宁氏的鲜明性格。

  也许真是孝人感天地。转年老赵就出世了,成了宁氏在赵家的地位保障、骄傲和一生的精神寄托。有此经历,你可以想见赵大有和孙子在宁氏心中的地位之重。赵岳的出生并异常康健,再次打破了赵家单传,在宁氏眼里绝对是个吃香的,不过先不要高兴得太早。

  亲近可靠的,再往下就是管家老刘了。

  若问管家一脉对沧赵的忠心程度,只看一点就能了解个大概。刘家代代婆娘都有三个特点:不识字、老实、壮实。

  为什么这样?

  不老实的危害就不提了。其它两点,拿刘家的祖训说:“咱家娶个老实壮实能干能生养的婆娘就够了。聪明伶俐识文会算的女人会不甘人下,容易生出歪心,有一个婆娘生了歪心,干了坏事,就坏了刘家和主家积累起来的深厚情义,万万不敢任性。”

  何氏就是三个特点的典型。

  她身量有一米七多,按赵岳的眼光看,模样起码在中上,身材象欧美女人般健硕性感,但按大宋的标准,太高却是不美难嫁。何氏嗓音柔和,爽朗爱笑,反应出她温厚阳光的性格,当姑娘就以勤劳能干出名,是赵庄妇女的劳模,所以老刘毫不犹豫地娶了。

  因赵岳太能吃,何氏成了半个奶娘。

  如果碰上刘通和赵岳都饿了。她不管人前人后总会饿着自己儿子,先给赵岳喂奶,哪怕刘通饿得哭叫,而赵岳并不太饿。她不傻,相反,尽管不识字不精明却自有聪慧处,看看带大的三个能干儿子,就知道她绝不是傻大个蠢人。

  她这么做只有一个理由:秉承刘家的忠义。

  就象社会分了阶级就总少不了地痞流氓一样,这片土地上从来不缺乏小聪明者,你看看横行的假冒伪劣货就清楚了,也从来不乏恃强凌弱忘恩负义的背叛之徒。现代人无法想像这时候的人的忠厚情怀,所以无法理解战神岳飞父子为何会甘愿被几道牌牌弄去送死。

  判,维护被强暴的老婆和自己的人权尊严动刀的真汉子无期徒刑,让倒霉的守法者更倒霉,打击正当防卫者,婉转给强歼犯提气壮胆的立法者审判者;爱自己、爱美爹、爱美金、爱美女,心安理得混淆是非、扣帽子,假公济私,玩政策法规概念和公务程序坑人的现代人,也无法理解什么叫崇高信念、什么叫革命意志、什么叫英勇牺牲,自信满满地以“人体科学”否定黄继光,以“客观的历史态度”嘲弄刘胡兰,就很正常了。

  生在地主家,第一次把思维从科学上拔出,愤怒审视反思后世社会的赵岳缺的不是奶水,而是这种弥足珍贵的情义。是好意就要收着,并维护回报。刘家这种傻乎乎的忠义诚朴,对赵岳是如此珍贵,这让他第一次发现这个时代的亮点。

  他暗暗发誓,无论刘通将来如何对我混蛋,我都会原谅他,并尽可能维护他快活过一生。

  自从经历了几次饿刘通喂自己的事后,赵岳确认了一些事,喜欢何氏抱,却再也不肯喝何氏的奶水,也不喜欢别的女人的奶水。

  母亲张氏无奈只好尝试用羊奶、牛奶代替。赵岳假装很喜欢工艺水平不到的奶品,以前又是个好嘴的吃货,通后世人人知道的一些营养常识,故意表现对母亲吃的蛋、水果等兴趣高。张氏心灵,自然做出幼儿能吃的鸡蛋糕,果汁之类的,又让老赵从林子里弄来蜂蜜加上。看效果不错,又告诉了何氏。刘通也混上了这待遇,健全了营养。

  刘管的双生子有点意思。

  原本先出生的叫刘武,后出生的叫刘文。在重文轻武的偏执大宋,刘家起名武在文前,是因为这里是边境险地,且民风强悍难管,乡里时有争斗,对主家来说,亲信的武力比文更重要。可后来发现后出生的这个小子活泼好动,更强健更嗜好武力,于是又把名字调换了。

  文武两小子如今18岁。刘文,算得上文武双全,却被他父亲斥为文不成武不就,两样全是半掉子,好在有一点是恭谨勤勉细心沉稳,打发去随侍保护在外求学的赵公廉。长子赵廉理所当然是赵家的下任家主。所以,其实,赵刘两家是把刘文视为下一任管家培养。

  刘武性子凶野,据说象他爷爷,武力了得,属于坐不住的,和同样类型的赵信、赵越混在一起,似乎很忙,赵岳很少见到,不知被老爹安排负责什么。

  三子刘达16岁,赵岳只见过一次,据说聪明能干,最得老刘两口子喜爱,现在跟赵家庄二庄主马大财做生意。

  是的,赵庄有二庄主,而且不姓赵。

  马二庄主本是地主兼小商人。他也是土生土长的沧州人,有家传的土地,比起赵家的不多,只有不到五百亩,但家中人口简单,又不象赵家那样历来负责养活租地的佃农,农商双得,生活得很好,与赵家原本也没有任何关系。两家爷祖辈只是因为住所和土地离得近,才相互认识。之所以成为赵庄一分子,起因在那五百亩地上。因为在整个沧州,有个最强大强横的大地主,确切的说是超大地主崔家。

  沧崔,据说是隋唐时就牛气冲天的五姓七望旺族之一流传下来的,传承数千年,底蕴深厚,当初也不知从那里搬来,扎根沧州,从清池县开始,以吞并遭难者家的土地迅速壮大起来,光在沧州府驻地清池就占了三四成土地,沧州别县的据说就更多了。

  马家对上崔家就什么都不是了。而他家的土地恰恰被崔家不断兼并的土地包围在中间。强横的崔家哪能容忍别人夹在自己当中,和自己争水争路争地,自然要不择手段地设法吞并。

  那时,爷爷和老管家还在,赵庄还只有七百来户,都是在辽寇不断威胁破害下,听闻赵家庇护佃户又能打的善能之名,在几十年间慢慢汇聚来抱团求生的,所以赵庄人历来心齐团结得很。

  这也是沧赵祖先为在这片战乱之地扎根所定下的生存之道。

  而老爹和刘管正是年轻气盛敢作敢当的年纪,习武有成,以强勇出名,斗辽寇都不惧,年轻轻已抗辽累计杀敌十数级,深得庄中人拥护。他们俩早看崔家的强霸和咄咄逼人不愤。

  老爹又刚娶了个沧州最美丽贤能的老婆,正是志得意满意气风发之时,那次遇到崔家一管事带人寻事欺占马家土地,就故意插手说了几句公道话,自然而然被嚣张惯了的崔家管事连带欺上来。有心寻事的老爹哪里是吃气的,立即反击。

  这事,不反击也不行。

  对强霸者,无论是官府还是土豪劣绅地痞流氓,你越害怕退让,他越嚣张欺凌你。光脚不怕穿鞋的。敢拼个鱼死网破才是弱势者永恒的生存之道。

  重要的是,老爹显然不是看人家倒霉就幸灾乐祸,或麻木瞧热闹的自私蠢材,知道保护别人权益常常就是维护自己的权益,又看出崔家贪念之强,觉得若不管,这次是马家,等马家完了,下一个就是紧邻的赵家,现在帮马家就是帮自己。

  刘家向来是唯主家是从。若是事前,或许要提醒主家谨慎。事当头了,主家动手,刘管不会犹豫,若有灾祸,大不了为主家顶罪,死都不怕,还怕陪主家一起战死。

  双方恶斗。崔家管事和十几个恶奴打手反被老爹和刘管两人暴打得狼狈逃走,回去哭报主家,又带一百多打手来报仇。结果惹得赵庄人大怒,一齐出动,打得对方伤残一片败逃。

  武力不济,崔家很吃惊,但也没放在眼里。他们财大气粗,又有官府背景,紧接着自然是请勾结的官府出手,得到重赏承诺的捕快气势汹汹来拿人,却吃了闭门羹。赵庄当他们是入境抢掠的辽寇对待,关庄门,以刀**弓迎战。

  带队都头刚威胁了几句。已经不太管事的老爷子大怒,他这一辈子除了怕没儿子传宗接代,别的没放在心上,当日在城头怒吼:“是非对错,你们官府心里有数。欺我赵家,老子能忍。但,老子只有这一根独苗,谁想抓我儿子定罪,我杀他全家。”

  赵庄人则气愤交加:玛勒个b的,官府抗击辽寇是软蛋,对俺们纳税交粮养活你们的却凶横,什么东西。

  怒吼:“谁断俺们活路,俺们灭他全族。”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攻约梁山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