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拉包尔掠影

  1697年3月27日,在肉痛地付完一笔钱后,“南极狼”号三桅帆船在蒸汽牵引船的拖曳下,缓缓驶进了莫图港,打算对船只进行一番彻底的整修。

  “南极狼”是一艘老掉牙的船只了,这些年也跑过几次太平洋航线,去过宁波、广州、东京、拉包尔、澳洲等地,为于氏家族的生意做出过巨大贡献。今天这次前往中国大陆,大概是“南极狼”号最后一次远洋航行了,完成这趟后,这条船将被低价处理给别人,未来大概是在东岸近海跑一些短途运输,直到彻底退役拆解。

  风帆木头船,即便是在造船技术日新月异的东岸依然有着极大的市场,因其建造快速、价格低廉,维修起来也不复杂,因此仍然顽强地在东岸的航运事业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要想真正淘汰风帆木船,不知道要猴年马月呢,毕竟东岸的木材资源实在是太丰富了,也太廉价了,人总是贪便宜的,尤其对那些创业跑运输的小商人而言更是如此。

  目前东岸国内,基本上也就国营大型运输企业开始使用新船、新技术了。如规模最大的南海运输公司,旗下钢铁轮船的数目就在与日俱增,铁木混合类型的船只数量甚至要更多一些。排在后面的东非运输公司、加勒比航运公司的轮船只有大猫小猫两三只,远远不如前者。不过,即便是南海运输公司,旗下数量占据优势的依然是风帆木船,依然在用这些船只跑远洋,更新换代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即便该公司完成了更新换代,淘汰下来的木船也不可能就地拆解,国内想要接盘的公司或个人多的是,木船依然会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上这还是相对富裕、发达的东岸本土呢。在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水面上航行着的,大部分还是木头船。之前“南极狼”号曾在大溪地的金华港停靠过,就他们这身板,在当地都算大个了。作为一个人口稀少的岛群殖民地,大溪地管委会辖区充斥着数十吨、百来吨的无动力木船。有动力的船只极少,且多在政府手中掌握着,如码头的蒸汽拖轮、海军巡防舰等等,航运力量不是很强,但对当地来说真的够用了。

  拉包尔管委会辖区的情况要比大溪地稍好一些,毕竟这里人口更多,经济也更为发达一些。这个海外殖民地目前共有两座城市,分别是拉包尔港和莫图港,前者聚集了大部分人口,环境也好些,后者是从土著手里买来的,环境恶劣不说,经济也很惨淡,因为过往船只都喜欢在拉包尔补给淡水、食品,维修保养船只。

  不过最近一些年,本土日益认识到了拉包尔管委会在东岸各条航线中的十字中心地位,因此陆续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开发。虽然这些资源大部分都投入到了拉包尔港一带,但莫图港作为全区仅有的两座城市,自然也分到了一点汤汤水水,日子改善了不少。

  就在“南极狼”号抵达莫图港之前两个月,本土才刚刚派过来一支隶属于地质部的考察队。考察队目前正沿着新几内亚岛的海岸线踏勘,尚未回返,但根据已经传回来的资料来看,不是很理想。

  新几内亚这个破岛,面积大是够大了,但真的烂得可以。首先这个岛位于地壳的脆弱带,到处都是火山,地震频发,先天就不太适合人类稳定居住、发展。其次,岛上到处是悬崖峭壁和尖锐的山脊,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塌方的痕迹,河谷狭且陡,水流湍急。地质断层带的存在致使许多河道上出现峡谷和瀑布,这些河流以极快的速度冲下低处,大肆切割本就不多的平原,使得本岛略具规模的平整土地非常少见。说到底,还是这个大岛太年轻了啊!大部分造山运动都是在约1500万年前的一次剧烈的地质构造及火山活动时期形成的。

  到了后世,在地球的南北极地区都有一支又一支探险队穿梭了。可在新几内亚岛的中央高地,却仍然泛人问津。这里大概是世界上最崎岖的地方之一,同时遍布热带植被,形成了绿色荒漠,遍布的沼泽也给探险者带来了数量庞大的疟蚊和毒蛇,让一个又一个勇敢的探险者或者殒命于此,或者望之兴叹。

  东岸人当然没有兴趣用人命去开发全岛,他们主要还是打算在岛屿四周的低矮处寻找可以开发的区域,另外沿着岛屿遍布的火山岛弧区域也是重点开发的区域,总之是挑容易的来,没必要用人命去和环境硬杠,那不值得。

  东岸人挑选的主要南部的海岸,原因是北岸大片大片的都是山岭直深入海岸形成的悬崖陡岸,人们很难上岸。另外,这里也缺乏条件优良的避风港湾,海面下还隐藏着许多上升的珊瑚礁,不利于船只航行。即便有少数几处没这些劣势的地方,腹地也多半崎岖险峻,没什么价值。

  总而言之,新几内亚岛是北陡南沉,南海岸比北海岸更具开发价值。而且最重要的,南海岸有一些河流可以通航到内陆地区,如塞皮克河,小船艇可以通航到上游数百公里,这就是一个巨大的优势了要知道,新几内亚岛的大部分河流可是连小船艇都没法通航的。

  东岸人选择莫图港作为开发新几内亚岛的前哨基地完全是一个偶然。首先这里有大量土著生活着,与东岸商人进行过多年的贸易,东岸人对这里比较熟悉。再后来,因为一系列的因素,这些土著和东岸人闹翻,双方大打出手,土著死伤惨重,剩下的逐渐沦为东岸人的附庸。再然后,就是土地赎买的事情了,东岸人用了价值一千元的物资,从残存的莫图人那里买下来这个港口及附近的好大一片土地,并往这里移民,作为一个重要据点开始经营。

  不过,拉包尔管委会的领导们还是想得太简单了。这里环境恶劣,基础设施也很差,几乎没人愿意移民过来。再加上当地的莫图人在之前被杀戮过重,剩下目前也在持续搬离,东岸人几乎很难弄到足够的苦力来做工,因此无论是商人还是平民都不愿意来此受苦。

  没办法之下,还是政府率先做出表率。拉包尔管委会集体表决后,决定将政府搬离相对舒适的拉包尔港,将莫图港作为新的首府。这样一来,很多人不来也得来了,尤其是军人和政府公务人员的家属们。目前,莫图港已经有了大概两千名东岸人定居,有了一个行政中心的样子了。至于拉包尔,现在则是一座商业城市,当地有几家椰干厂、西米厂、建材厂、卷烟厂,同时有大陆移民过来开设的商店、餐馆、旅社,人口超过一万。

  不过别看拉包尔如此兴旺发达,但居住在当地的东岸人其实并不满意。很多有钱的商人或工程师都把子女送到南边的澳洲读书,自己在当地工作或经商,可见当地的环境也没有多吸引人。

  拉包尔管委会也看到了这一点,因此他们做出了一些努力。首先,莫图港新建起了大片漂亮的别墅区,这是给政府公务人员、军人和工程师们居住的。小区环境相对不错,各类疾病的发病率很低,同时管委会也拿出有限的资金三万圆,配合移民部发下的补贴六万圆,打算在此兴建一座高规格的医院,给东岸殖民定居者服务。医院仿照的是本土赫赫有名的平安纪念医院甚至就连名字都被取为莫图纪念医院但规模要小很多,以节省资金。

  同时,学校的教育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他们从本土高薪聘请了许多教师,由政府财政拨款,在莫图港西郊建起了涵盖幼儿园的莫图完全小学,给城内居民的子女提供基本的教育。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能有效减少人口的流失。

  当然减少人口流失的手段不仅于此,最重要的还是要让人们有工作、有收入。因此,当地的工商业最近也发展了起来。首先,他们在莫图港引进了橡胶树并开始种植,这里有难得的平原土地,东岸人将沼泽积水排干后,开辟出了许多大小不一的种植园。

  种植园的劳动力以莫图人为主,这使得东岸人不得不派兵征剿周边的部落,捕获奴隶。奴隶们在种植园内工作,照料椰子、橡胶及少量罗布斯塔种咖啡树,以获取微薄的收入,这些给当地原本死气沉沉的经济带来了一点起色。

  城外当然也有一些从事粮食种植业的农民。这些都是拉包尔管委会“死皮赖脸”扣下的移民,同时也有少量登莱裁撤的军户及家属。他们主要种植甘薯,但这并不容易,因为这里的气候多变,有时候连续好多天又热又不下雨,甘薯藤很快就会枯萎减产,人们不得不披星戴月实行人工灌溉,但很多时候并不奏效。

  在这样一种不友好的状况下,农民们不得不饲养一些家禽或牲畜来提高收入。以猪为例,因为劳动力缺乏的缘故,屯垦村子里的猪多是散养的,外来人一眼看上去,就可以发现这些猪很脏,很瘦弱,样子很难看,却又野性未改。要知道,这可是从欧洲引进的大白猪,素来以肯长肉著称,结果现在混得跟野猪没什么区别,也是没谁了。

  猪的数量大概只有人的一半,寄生虫病还很多,本地又缺乏足够的兽医,因此数量增长很是缓慢。一头母猪生产时,一窝往往只有2-4头小猪,且死亡率很高,让当地农民们很是困扰。

  基本上,猪在当地是一种财富的象征,是人们拿来向城里人换钱的商品农村嫁娶时,猪也是新娘身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银行存款等量齐观,是实打实的硬通货但如果说靠吃猪肉生存下去,那就是开玩笑了。莫图港目前绝大部分的粮食,还是需要从拉包尔输入,有时候也从澳洲买一些小麦,但数量不多,毕竟人们还不是很富裕。

  综上所述,莫图港的发展还任重道远,拉包尔管委会的发展也任重道远。这里很多年前就是一个重要的船只碇泊地了,但发展了这么多年,依然是一个船只碇泊地。搞成这样子,地方政府难辞其咎,说他们无能可能重了点,但平庸是肯定的。只希望在这波投资大潮来临后,当地的经济能够更有起色一点吧,当地虽然环境极其恶劣,但并没有远离航线,还是有机会的,就看能不能抓住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