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北方京师一声惊雷平地起,清廷颁布了和,由庆亲王奕劻组阁成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内阁政府,宣告着君主立宪制的姗姗来迟。
成立内阁宣告着大清国的改革步伐迈了一大步,全国上下振奋不已,人人都认为中国腾飞指日可待了。然而内阁名单一公布,顿时引起全国上下一番痛骂,原来这内阁不过是军机处换了个名字,玩弄了天下百姓与士绅。
大清内阁设有总理大臣一名总领各部,有庆亲王奕劻担任,这位历经了四个皇帝的皇族可谓大清国的柱石了,而且奕劻虽然委任贪婪,却一贯支持改革,却也并不是完全的守旧派。
协理大臣两名,分别是徐世昌与那桐,那桐是皇族,担任步兵衙门统领一直,主管者京师安全,由他大人协理大臣,只是挂着一个名,而徐世昌担任过封疆大吏,曾经长官部门实务,更是一名汉人官员,由此二人辅佐奕劻,倒也并不过分。
但是其余各部掌权者却说不过去了,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度支部大臣镇国公载泽、6军部大臣荫昌、海军部大臣多罗贝勒载洵、司法部大臣贝子溥伦、藩理大臣寿耆都是满人,而汉人各部大臣只有邮传大臣盛宣怀、学务大臣唐景崇、外务大臣梁敦彦,再加上徐世昌在***阁十三人汉人只有四人,而皇族却有七人之多,顿时举国大哗。
其实如今这些满人阁臣并非全是酒囊饭袋,奕劻是宗室里的改革派,甚至提出三权分立的主张,其余人也支持宪政主张,只是这些人里有不少只会喊口号却不懂得做事的人。
以海军大臣载洵为例,他今年不过十七岁,十七岁的载洵做海军大臣,让天下人如何看待?而载洵自然只新任自己的兄弟,任命载涛为海军协理大臣,两个兄弟把持海军部,岂能让海军部上下听令。
实际上在这场立宪的真正幕后黑手便是摄政王载沣,他虽然不在内阁大臣之中,但是俨然以皇帝自居了——毕竟载沣是皇帝溥仪的亲爹,而载沣的算盘却搞砸了,先是各省咨议局不敢了,随后外国人也开始嘲笑起来,中国人还真是不懂得政治,不懂得妥协艺术啊。
王永安也从蔡乃煌的口中得知皇族内阁成立之事,他只是哈哈一笑,对蔡乃煌说道:“蔡道台无须惊慌失措,国家还是那个国家,人还是那一群人,只不过称呼变了一下罢了。”
但显然王永安小看了皇族内阁带给大清国的反面作用,革命党趁机提出,从皇族内阁的组成来看,满人防备汉人许久,连那十七岁的贝勒都能做大臣,王永安这等汉人英杰却只能做地方官吏,由此可见大清国不值得汉人效忠。
于是天下汉人百姓议论纷纷,民风越来越朝着反清的情绪驶去,而因为革命党的这一系言论,王永安算是受了无妄之灾,遭到清廷的痛斥,勒令他即可起航,不得耽搁片刻。甚至6军大臣荫昌还打算免去王永安江北护军使的职务,只是此时风头浪尖,若是真的免去王永安江北护军使的职务,难免给天下汉人坐下口实,这才作罢。
王永安气得够呛,革命党,清廷,你俩妹的,我是招谁惹谁了我!我在上嗨练兵为的是出国护侨,为的是中华民族的颜面,我容易么我?你们两个王唱一和,都不希望我过得好是吧?
也不知道这革命党之中谁出了这么一个阴损的主意来,非要把我也拉下水,甚至为了不惜恶心朝廷,革命党人吹嘘王永安是民族英雄,汉人代表云云,他们月吹嘘王永安,王永安越是一身冷汗。果然,几日之后,在军营周围突然多了不少劲装汉子,恐怕是来监视王永安会否谋反的清廷鹰犬。
这海军护航舰队迟迟不到,护侨大军岂能只乘坐两艘邮轮便出海,想到这里,王永安气得给李准打电报,让他快点到来,免得自己承受压力。岂料到那李准居然称病了,说自己出海之后偶感风寒,昏迷了三天,如今不能担任海军护航司令,还请谅解,并请朝廷予以定夺。
好家伙,这李准倒是逃得快,知道王永安如今是个定时炸弹,赶紧离他远远的。
王永安心说难道我成了扫把星不成,便冷笑不已只顾训练士兵不管其他,左右自己手下大军在握,朝廷也暂时管不着自己。
而朝廷的形式也影响了护侨军的军心,众人纷纷为王永安的前途担心,也为自己的未来担心,王永安知道军心未定,便召开会议,宣布:“我们不为朝廷,我们为的是中国百姓,为的是海外侨胞,为的是天地良心。若是有人要对不起你们,除非我王永安死了,若是有人出卖了你们,我就要带着你们跟他们死干!诸位,安心训练,只需听令于我,无需考虑其他!”军心方定,然而军队之中充斥着对满清政府不满的情绪。
不过因为各位将领与自己相处时间不久,唯恐他们心里担心,王永安与诸将一一谈心,并且对众人说,如果大家担心前程未来,可以立即回去,我王靖云非但不会阻拦,反而会送你三个月的军费当做辛苦费和路费,兄也知道如今护侨军得不到朝廷银子支持了,一切费用需要自筹,我只能说拿出这么点银子送兄返乡。
包括蒋雁行、段兰芳、李士锐等人听了王永安的话之后,先是哭笑不得,后反过来劝说王永安道:“此前辞去旧职前来护侨军,便已经舍去了过去的功名,只为能够为中国争一口气,何须司令如此担忧。我等虽为一介武夫,却也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
王永安也为了拉拢各位军官,在扬华房地产公司开的新小区内为每个军官准备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全做拉拢之用。而扬华房地产公司如今的开小区全部在法租界内,可以说是让诸位军官没有了后顾之忧,因此得到了诸位军官的一致称赞与支持。
军官既已安定,士兵更加没有担心必要,护侨军上下无有二心者,虽然外界对王永安的前程不看好,可是护侨军五千多军官士兵却反而对王永安更加忠心耿耿了。8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