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琴轩在外院与内院接口处。
路上时不时偶尔遇上一两个路过的下人,两人一路无语。走到一半的时候,池朗宜停了下来,他四下环顾,发现没人,这才对余念娘使了个眼色,两人顺着一条偏僻,鲜少人走的小道走着。
顺着小道刚走出一小段路,十一从后面追了上来。
他神色严肃,气息稍有些喘,显然一直走得很快,或者跑过来的。
“何事?”池朗宜皱眉。
“公子。”十一看眼余念娘,没想到余念娘也在这儿,向池朗宜回禀:“宛平县的院子,老伍没再回去过。顺着线索,我们终于找到老伍的新的落脚点。”
听到这儿余念娘立刻明白两人在说那个种花老头老伍的事。
“什么新的落脚点?”余念娘一脸疑惑。
十一立刻对余念娘道:“是老伍在京城东郊找了一个新的落脚点……”
原来前两日,池朗宜派去监视老伍的人被老伍发现了,然后有一天夜里,有人扮成黑衣人从老伍的院子里走了出来,临走时身侧还抱着东西,监视的人觉得他行踪很可疑,便跟了上去。那人轻功了得,在与监视的人周旋几圈后,突然就不见了。
等到监视的人回到老伍的院子后,在院门口发现撒落的泥沙,监视的人顿时感觉不妙,翻墙而入,结果一看傻眼了,院子里的花草,有用的,全部让人给搬走了,除了后院那些长在土里,又太多,好养活的药,其它的草药全部被人给移走了。
监视的人气急败坏的追了出去,直到今日最终再次找到老伍的落脚点。
谁也没想到老伍会在京城找了个地方住下。对方奉行的是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的真理。
可惜这个真理在池朗宜面前不顶用,下面的人很快就找到了老伍的院子,花草全部搬到新院子,那些直接生长在土里,不宜放在花盆里的东西就留了下来,也不过就是一小圈的寻常的花。
余念娘让人去将那些有用或能作花茶用的拔出来,如果能移栽的就移栽,不能移栽的直接清理出来晒干存放。
“属下们这些日子在外监视一直未发现有人与老伍接头,现在他已经有所警觉,不知道是否要继续监视?”十一道。
池朗宜面色严肃的道:“将人先悄悄抓起来再说。最好能拷问出有用的东西,另外京郊屋子里留一两个身手好的,最好能对方一露面就抓起来。”
“是。”十一应声而去。
余念娘一点儿也不知道老伍逃走的事,池朗宜则解释说:“反正告诉你也是白担心,不如等抓到人再告诉你也一样。”
余念娘默默无语,她觉得池朗宜要表达的意思是不想让自己担心,所以,没告诉自己。但说出来的话怎么让她有种自己知道也干不了什么的意思。
八月结束,现在已经进入九月,马上入秋,一入秋,天气就凉爽起来,在避暑山庄待着早晚就有些凉意了。
池朗宜将今天早晨皇帝议事决定回京的时间告诉她:“大概九月中旬,这是黄天师推算出来的日子。你最好也要推算个日子出来,依皇上最近频繁召你一同论道来看,多半会询问你……”
池朗宜知道余念娘的卜卦方式和常人不同,若是什么东西也没有,当场卜卦是卜不出来的。
他摸出一只洗笔递给余念娘:“这是皇上平日常用的,今晨我向皇上讨的,你拿去用。”
余念娘挑了挑眉,竟然连媒界物都替她准备好了,她不知道该喜该忧,不过,皇帝的东西……
余念娘将笔收下。
回到玉琴轩拿着笔推起卦来,可惜,如她所料,皇帝的东西她什么也看不见。
次日余念娘去正殿见皇帝的时候,皇帝果然就回京的时间问她:“……余地师觉得哪日最合适?”
余念娘当着皇帝的面推演一番,最后定了个和黄天师一样的时间。
皇帝很满意:“即是大吉日子,那回京的时间就定下来了。”
皇帝开了口,回京的相关事宜立刻被提上日程,包括食宿,安全,护卫等等问题。
而在出京的时候,众人暗地都在猜测此次皇后和佟贵妃一起去避暑山庄会是怎样怎样的刀光剑影,出乎意料的在避暑山庄的这段日子,皇后和佟贵妃相安无事。
至于实质上佟贵妃想立段芷芹为二皇子侧妃,想让余念娘成为二皇子的教习,都被皇帝无情拒绝的事,只有鲜少几个人知道。
卫鸿山,耿忠,池朗宜等人再次忙碌起来,天道院只需推算出出门的日子,选个吉利,天气晴朗的好日头,后面就没什么事了。
在余念娘出现之前,每年都是如此,天师给出黄道吉日就没什么事了。现在依然如此。不过,余念娘却没闲的。
皇帝经过一夜思虑,担心再次发生其它什么意外,第二日又召了余念娘进见,然后让她负责沿途安全:“……并不是要你保护,护卫工作有卫将军安排,你只需像来时一样推两卦,确保一路上平安无事,若有个意外,也好给众人先提个醒。这件事若办好了,回去朕重重有赏。”
“民女自当尽全力。”余念娘恭敬的道,接着又一脸认真:“不过,回京需要半月,民女需要回去好好推演一番。”
“好,这阵子你什么事也不用管,想吃什么直接跟御膳房说,朕也不催你,只要在出发前两日出卦都可以。”皇帝笑呵呵的,看着余念娘十分和谒可亲的模样。
余念娘领旨,退出了大殿,黄公公站在殿外亲自引着余念娘下了台阶,一边笑着奉承余念娘:“姑娘可比黄天师还要厉害。”
“公公过奖了。”伸手不打笑脸人,余念娘也很客气的向黄公公还礼。
太监就似那滑不溜湫的泥湫,谁得皇帝的宠,谁得势,就往谁身边凑。
“姑娘以后有事只管吩咐,咱家能帮得上忙的地方一定帮。”
这话听着余念娘心里一亮,客气对黄公公道:“那民女就先谢过公公了。”接着又道:“天气即将秋凉,回京途中难免吹风,公公最好先准备着材料,以防到时候受了寒气生病,熬了那姜汤袪袪寒,保管百毒不侵!”
黄公公忙用心将余念娘的话记了下来,万分感谢的道:“我这身子骨最是受不得寒,多谢姑娘提醒。”然后又客气的将余念娘送出一段路才返了回去。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