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灭教富国

  十二月,广东路连州出现染了痘疮的百姓。

  朝廷下令广东路各州府防疫局支援连州,给连州所有百姓种痘,防止痘疮在连州泛滥。

  晁勇发明的牛痘证明功效后,晁盖便下令各州府建防疫局,人为传播牛痘,培养痘苗,同时给百姓种痘。不过因为大夫和痘苗的限制,并不是所有人都种了痘。

  广东广西的水牛又多一些,众人原本以为广东路把附近州府的大夫调过去后,可以很快让连州所有百姓种痘,预防痘疮。但是有多个村子的人拒绝种痘,导致五千多人染了痘疮,没多长时间,便有两千多人死亡。

  晁盖责令地方御史展开调查,最后发现是有一个和尚蛊惑百姓,说种了牛痘以后,下辈子会投胎成牛,导致很多百姓宁死不种痘。

  晁勇得知居然是和尚作孽,当即往皇宫而来。

  晁盖也是刚刚得了消息,脸色铁青,看到晁勇进宫,便忍不住道:真是太荒唐了,种个牛痘就要投胎成牛的话,那吃了牛肉的人,下辈子要变成什么,牛粪吗

  晁勇点头道:那些宗教妖言惑众,常以符箓治病,害死的百姓不知凡几。儿臣请父皇下令禁绝万教,以免再发生今日之祸。

  晁盖想了想,点头道:前番我们便商议过此事,只是那时时机没有成熟。如今天下一统,朝廷统治已经稳固,也该实施此事了。

  说着对身旁伺候的太监道:你去请其他五部尚书来。

  是。

  太监去不多时,五部尚书就先后来到。

  众人一番商议,便定下禁绝万教条例,捣毁所有宗教建筑典籍;抄没所有宗教财产;勒令宗教人士离教;传播教义者杀无赦;私藏施舍宗教人士者杖一百,流放三千里。

  天启三年,元月十七日,朝廷颁布禁绝万教条例。各州府官兵同时出动,捣毁境内寺庙道观等宗教建筑,勒令宗教人士还为百姓,同时抄没宗教财产。

  东京城中的诸多寺庙道观也没有逃脱,朝廷政令刚出,城中兵马便把这些宗教建筑围起来,所有人全部驱逐出来勒令回乡,朝廷给每人发放一贯钱盘缠。钱虽然不多,但是他们也不会饿死,居养院安济院已经从州府扩大到各县。

  纳钱授爵和镜行让朝廷国库充裕。加上天启二年全国丰收,朝廷扩建居养院安济院并没给财政带来太大压力。

  一些顶着活菩萨活神仙的僧道到皇宫前请求拜见皇上,全部被御林军驱散,责令还俗,拒不还俗的杀无赦。

  大部分僧道看到晁盖铁了心就都散了,只有一些鬼迷心窍的僧道准备为神佛献身,全部被御林军拿下,押到菜市口问斩。

  杀了十几个僧道后,就再没人敢去皇宫前抗议了。

  汴京城中除了少数百姓为僧道喊冤。大多数百姓都觉得朝廷做的好。自从朝廷定下诛灭万教的国策后,邸报上便不断刊登宗教骗人的法术。很多百姓都被宗教骗子欺骗过,在朝廷揭穿那些骗人的鬼把戏后,多数百姓便不再信那些神佛了。

  如果大梁真的有神的话。那也只能是太子,战无不胜,而且发明牛痘,让世人不用再怕痘疮。还能让人飞天。

  那些神佛虽然说是万能的,但痘疮来了,他的信徒一样逃不过病魔。即使再虔诚,都不见神佛显灵。

  各地情况大同小异,朝廷邸报长时间的揭穿宗教骗人的把戏后,宗教信徒都减少,剩余少数信徒在朝廷的武力震慑下,也没人敢起异心。

  一些一根筋的僧道看大梁没有宗教的立足之地,便远赴他国,开辟他们的事业去了。

  一个月后,朝廷汇总各州府灭教成果,各地编户近百万,抄没田地一千多万顷,金银器物无数,光是抄没的各教在皇家票号的存钱便有两千多万贯,被宗教人士私藏的存单银票还不知有多少。

  朝廷灭教刚刚开始,没了宗教束缚,便有疑似刚刚还俗的光头之人招摇过市,在青楼挥金如土。

  晁盖下令用收缴的铜佛铜钟金银器皿铸钱,铁像铸造农器,同时拍卖收缴的土地。

  灭教一役,国库充裕,朝廷宣布降低盐价,由天启元年的每斤五十文降为每斤十文,朝廷专卖的白矾石炭灯油价格都有降低。

  以前民间用的灯油是植物油或者动物油脂,晁勇让人蒸馏石油制作出煤油汽油后,民间的灯油就变成了煤油,汽油则替代了原来的猛火油,给朝廷增加了一个财源,也给大梁兵马增加了一个利器。

  灭教一役,可说举国受益,军民狂欢,但是也有少数执迷不悟的宗教人士和私藏宗教人士的百姓,各地陆续发配了数万人到边疆开荒。

  汴京城中的大相国寺虽然建的金碧辉煌,但为了灭教之事不留,晁勇还是下令彻底夷平了大相国寺。汴京城中被夷平的大小寺庙道观总有数十处。

  寺庙刚刚夷平,便有不少人盯上这些土地,虽然大梁刚刚建立两年,但是天下一统,免徭役,轻赋税,已有天下大治的景象,汴京城中的土地更是寸土寸金。

  尤其晁勇宣布筹建贵族学院后,各地纳钱授爵的大户更是纷纷涌进汴京,在汴京买屋置产,方便自家儿孙就读,直接让汴京城中房屋价格打着滚往上涨。

  一些分到宅院的梁山老人,被各地大户喊出的价格迷花了眼,就把自己的宅院卖了出去。转天便又能听到另一个价格,只能跺脚叫苦。

  因此汴京城中的寺庙被夷平后,就有几个梁山老人找上晁盖,希望从朝廷手里买下这些土地盖房。

  以晁盖的性格也不可能向他们要高价,只能吩咐户部便宜行事。

  神算子蒋敬盘算了一阵,便往太子宫而来。

  这段时日晁勇都在制定贵族学院的课程,太子宫中已经出生了五十多位皇子,六十多位公主,用不了几年。就要开始启蒙教育。

  晁勇希望儿女长大的时候,有一个成熟的学院,而不是一个草创的贵族学院,所以他要尽快建立贵族学院。

  那些争抢着进入贵族学院的男爵就成了晁勇的试验品,不过草创的贵族学院也不会误人子弟,晁勇准备请的教授都是大儒。这些大户子弟即使不是纨绔子弟,九成九也没机会拜到这些大儒门下。当然这些大儒会不会被这些男爵气的要拂袖而去,晁勇暂时也不知道。

  晁勇让宫人给蒋敬上茶,笑道:这些日子,户部应该很忙吧。怎么有空来我这里

  蒋敬笑道:无事不登三宝殿啊,京城捣毁了那些寺庙道观后,多了许多土地,有人找到皇上那里要买这些土地。我来看看太子有没有要用的,没有的话,我就让他们选几处,剩下的就公开拍卖了,免得再有人寻到户部来,让我难做。

  晁勇笑道:什么人寻到皇上那里去了

  蒋敬摇头道:白胜杜迁宋万三人。

  晁勇听了。也不由有些不悦。

  当初他要争霸天下,这三人便不愿进取,后来也一直没有参战,只是在后方躲着。天下一统后,这三人坐享其成,朝廷大赏开国众臣时,这三人也混到了开国子爵。让晁勇颇为不平,但是晁盖坚持,晁勇也不好多说。

  其余开国众将。卢俊义林冲授开国公;燕青关胜呼延灼史文恭鲁智深武松秦明花荣董平张清李应栾廷玉杨志徐宁索超刘唐李逵孙立石秀穆弘扈成授开国侯;宣赞郝思文韩滔彭玘魏定国单廷圭龚旺丁得孙樊瑞,水军李俊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张横张顺,情报司戴宗时迁朱贵,火药局凌振,枪炮局汤隆授开国伯;晁勇亲兵头领石勇薛永解珍解宝吕方郭盛杨雄孙新邹渊邹润,水军童威童猛,白胜杜迁宋万,情报司孙二娘张清朱富李立段景住,焦挺项充李衮郑天寿等人授开国子爵。

  文臣吴用赵明诚授开国公,公孙胜柴进蒋敬授开国侯。

  张叔夜王焕李从吉张开韩存保刘梦龙韩世忠刘锜姚平仲等人也都授了爵位,但是都不是开国爵爷。开国爵爷全部是大梁在青州建立时便在朝中的人,除去赵明诚,可以说都是梁山老人。

  石勇等人因为一直护卫在晁勇身边,立功不多,只能屈居子爵,情报司众人的功劳也不小,但是让白胜杜迁宋万三人和他们一般爵位,晁勇却是有些不甘的。只是因为男爵泛滥,开国众将最低也是子爵,晁盖不愿让三人落空,晁勇也只能私底下赏赐亲兵头领。

  晁勇不悦道:他们要土地干什么

  蒋敬道:他们把皇上赏赐的宅子都卖给江南来的豪商了,京城大些的宅子现在又贵的离谱,他们想买土地再建宅子。

  鼠目寸光之辈,那就按照朝廷先前赏赐他们的宅子大小,卖给他们土地,价格可以低一些,但是不能超过原来的面积。剩下的土地也不急拍卖,对外就说兵部已经全部买下了,我要给梁山老兵建房,免得他们退役后,买不起京城的房子。

  蒋敬道:所有土地也就是一千来亩,恐怕建不了多少房子。

  晁勇笑道:一层不行,可以多建几层嘛。

  蒋敬摇头道:其中恐怕还牵扯到礼制问题,工部之人应该知道。

  晁勇点头道:恩,我回头让工部之人规划一下,起码要把想在京城定居的梁山老兵安置了。

  蒋敬拱手道:太子仁义,梁山兄弟能跟随太子实属平生大幸了。

  晁勇摇头道:若无梁山老兄弟,哪有今日大梁天下。能有梁山众兄弟跟随,才是我父子之幸,天下之幸。可惜有一些兄弟看不到这大梁天下了。

  说到这里,晁勇更觉创业艰难,当即让人去请工部主管营造房屋的主官来。

  蒋敬略坐了坐,便也告辞离去,户部事务繁忙。却是容不得他闲坐。

  主管房屋营造的工部郎中赶来时,晁勇已经想好方案。

  工部郎中还以为是太子要修缮太子宫或者别处宫殿,听说是要给梁山老兵修建房屋,不由道:工部的匠人不缺,只是却要户部先拨下钱财来,才好动工。

  晁勇想了想,道:这笔钱由太子宫出,你们做个预算,我从太子宫直接拨钱给你们,图纸在这里。

  如果要从兵部出钱。那么房屋就不好由梁山老兵独享,但要是惠及全军将士,朝廷有这个财力,京城也没这么多土地,所以晁勇还是决定由他私人出资。建好以后低价卖给梁山老兵,并不会让他血本无归。

  皇家票号已经扩张到大梁所有州府,少数繁华的县也设立了分号,而且银票已经在全国流通起来,票号已经不需要大笔押运现钱往返各地。

  天启二年皇家票号便盈利两千多万贯。虽然有朝廷在北方拍卖田地的缘故。但是天启三年朝廷灭教后,拍卖的田地更多,毫无疑问,天启三年。皇家票号的盈利会更多。

  单是这两年皇家票号的盈利,太子宫的财富就可以和当初蔡京忽悠赵佶纵情享乐时候的国库盈余相比了。

  当然大梁国库的财富更多,所以也没人再打太子宫的主意。

  晁勇并没设计什么筒子楼,而是设计的独门独院的二楼。一楼做客厅厨房,二楼做卧室。院子不大,但是汴京城中有大院子的人家都是非富即贵。

  很多百姓建的便是这种小二楼。工部郎中看了一下便明白了,道:这种房子不难建,只是不知要用何种材料土砖最便宜,木材居中,青砖最贵。

  晁勇自然不会想着偷工减料,问道:自己烧青砖的话,也无法降低成本吗

  工部郎中摇头道:即使建窑烧砖,青砖的成本也很高,人工成本和消耗的炭都很大。乡下大户都很少用青砖。

  晁勇想到后世很常见的红砖,不由问道:那能烧出红砖吗

  工部郎中点头道:红砖烧制起来要比青砖简单,成本也可以降低很多,但是按礼制,百姓不能用红砖建屋。

  晁勇倒是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愣了愣便道:这个问题我会解决,你安排匠人建窑烧制红砖,所有的房子全部用红砖建,预算也不用做了,只要做好账册,我回头会让人查验。

  即使不为了梁山老兵,单是为了给天下百姓解开红砖这个禁制,多花一些钱也是值得的。

  工部郎中自然不会怀疑太子解决不了礼部,恭声道:是,下官这就安排匠人筹建房屋。

  当第一批红砖出现在汴京城中时,城中百姓得知朝廷已经准许百姓使用红砖,便纷纷四处询问打听红砖价格。

  城中商人看红砖有利可图,便也纷纷在城外建窑烧砖。

  一时间,汴京城中处处可见红砖,家境殷实一些的百姓纷纷改建红砖房子。青砖价格昂贵,除了少数达官显贵用青砖盖房外,大多数人用的都是土木结构。富裕一些的用木屋子,一样美观,但是一旦起了火头,很容易迅速扩大,烧成一片白地。普通百姓也用不起全木结构,只能用土木结合盖屋子,殷实一些的用的还是土砖,穷困一些的连土砖都用不起。

  当然红砖解禁,也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能用起,但是受益的人群还是不少,而且也让朝廷增加了不少商税。

  没两个月,一排排漂亮的红砖楼便盖成了。

  刚刚新建的红砖楼比大户的青砖房都要漂亮许多,引得许多大户也纷纷拆了青砖房,改建红砖楼。

  边境城中的色彩也亮丽了许多,以前除了皇宫红墙绿瓦和少数权贵的红漆大门外都是灰蒙蒙的建筑,整个城池显得十分压抑,当然这是对现代人来说,古代人见的多是土房,偶尔看到一个青砖房子都会眼前一亮。

  当然红砖楼还不能和皇宫的红漆墙相比,皇宫的墙面用的是上好的红漆,是亮红色,而红砖则有些暗红。

  当房屋建成,晁勇以每个院子一百贯的价格出售给梁山老兵时,城中百姓才知道这些房子是给什么人建的。

  天启二年,汴京一个小小的土房子就能卖一百贯,现在价格更高。城中的人得知太子给梁山老兵制定的价格后,马上找到梁山老兵,愿意以更高的价格从他们手里买。因此工部建的院子全部让梁山老兵买去,不过除了极少数人觉得寺庙上面盖的房子不吉利转手以外,多数人都在汴京落了户。

  梁山老兵现在阶官最低的也是都头,都头以上都不用担心强制退役,每月饷银便是十贯,足以在汴京安家落户了。而且他们参加的战役最多,各种赏赐都有数百贯了,在京城也都是殷实人家了。未完待续。。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晁氏水浒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