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吐蕃议和

  鄯州城三十里外,论赞婆大军在这里扎下营寨.

  如今,论钦陵的到来,给这座营寨染上了几分寒霜,毕竟论钦陵二十万大军和数万奴隶就只剩下了一万多一点人,这对于久攻鄯州城不下的论赞婆,以及吐蕃诸将来说,无疑加重了忧虑.

  北方的天气逐渐开始炎热,但论钦陵和论赞婆丝毫没有感到温暖.因为他们已经没有时间浪费了.

  就在昨夜,家族传来消息,吐蕃赞普把葛尔家族在逻星北的领地划给了韦氏部落.韦氏部落是跟吐蕃赞普家族悉补野氏通婚的少数高贵部落之一,而且部落从来都依附于悉补野氏部落.赞普器弩悉弄要执掌军政大权,就必须依靠这些部落.

  逻星北的葛尔家族领地划给了韦氏部落,这说明赞普已经得到了更多部落的支持,葛尔家族已经危在旦夕,此时若还在武周,实属不智,但鄯州城短时间内难以攻下,那么只有议和一途.

  随即,论钦陵思虑再三后,便派遣使者直接前往神都洛阳议和,希望武周那个女人急于结束周蕃战争而赔偿些东西,那么这一战的损失就能够拿回一些了.

  武柲在临州休整半月,再招募了两万新兵,集训之后,等到新任刺史胡不为来到后,便和姚元崇一同离开了临州.出了临州城,二人互告珍重.

  姚元崇此去,正式进入朝廷中枢,若无意外,不久定会进入政事堂成为副宰相,如此便可大有作为,但危险随之而来.来俊臣,武懿宗等酷吏依旧是十分猖獗.让百官防不胜防,每天放了朝,都要祈祷不被这二人盯上.

  武柲领大军六万北上支援鄯州城,其中两万为积石军.罗汉谷一战.积石军死伤不多,只有一百多人.除去伤残,再招募了一些青壮,又补为两万,武攸绪依旧统领积石军.受武柲节制.

  由于陇右关内干旱,饥民到处都是,所以招募兵卒很容易,武柲也趁此机会,招募了第一支后勤工程兵,一共一万人,不参加战争.专门负责后勤和架桥铺路,这一支军队,武柲交给了郭知运,郭知运虽不愿意.但也明白,魏王对后勤工程兵的重视,所以也尽心尽力训练.武柲也给这帮青壮请来了教授,目的暂时只有一个,那就是教会这些人识字.

  如此一来,顿时让诸军发觉,这一支军队铁定不简单.魏王为何如此注重这帮士兵,但武柲只是微微一笑,并不解释.给这帮老粗解释,他们也听不明白,这完全不属于他们认知的范畴.

  当然,募兵建军之类的事情都上奏给了女皇,女皇也是同意了的.

  时间转瞬进入七月.

  神都洛阳,太初宫丽日台.

  一份加急羽毛信摆在了女皇面前,女皇挥退了张昌宗和张易之,便命人把上官婉儿叫来,如今上官婉儿可不只是起草制书,还参与决策,甚至很多决策都几乎出自上官婉儿之口.

  上官婉儿很快来到了丽日台,见礼之后,女皇便让其拆开羽毛信,看看奏疏.上官婉儿不敢怠慢,随即取出,而后仔细看完后,面容上露出了一抹凝重.

  女皇看到上官婉儿的面色,不禁心中一凉,问道:"告诉朕,发生了什么!"

  上官婉儿缓缓说道:"前去营州平契丹之乱的曹仁师,张玄遇,麻仁节全军覆没,被契丹所擒!"

  顿时,女皇沉默片刻,而后放声大笑了起来,声音中充满了愤怒,上官婉儿呆呆地望着女皇,没有说话.

  半晌,女皇停止了狂笑,一双眼睛发出慑人的目光,问道:"可有李多祚和张九节的消息"

  上官婉儿低声道:"大军到了河北,曹仁师便遣张九节为前锋,李多祚留后督运粮草.张九节领五千兵马击退围困檀州的契丹孙万荣三万兵马,曹仁师随即便命张九节侧后,追击契丹孙万荣部,遇到从营州逃出的官兵,官兵说契丹衣食不能自给,杀他们又不忍心,便放了他们.曹仁师随即率军追击,在西硖石谷遭遇埋伏,全军覆没.只剩下了督运粮草的李多祚的一万大军和张九节的五千兵马."

  听完了上官婉儿的复述,女皇也懒得看了,但如何平叛,则让她陷入了深思,武三思和姚璹不是打仗的料,而且各州府兵也抽调得差不多了,到底该如何解决呢

  忽然,她感到头疼欲裂,随即大呼一声,便晕了过去.

  上官婉儿大惊,疾呼"圣上",并命人传唤御医诊治.

  当女皇悠悠转醒后,女皇便看到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陪侍身边,她不禁一阵感动,但脸上依旧没有表现出来.

  看到女皇醒来,太平公主急忙说道:"快传御医来."

  女皇说道:"女儿啊,朕感到很久没有看到你了."

  太平公主滴下两滴眼泪,说道:"阿母日夜为国操劳,女儿不能分忧,致使阿母生病,是女儿的不是."

  女皇闭了闭眼,没有说什么.太平公主缓缓说道:"四哥听闻阿母生病,也来看您了,没有得到您的允许,一直在宫门前徘徊不敢进来."

  女皇一愣,顿时便叹了口气,说道:"就让他进来吧."

  .太平心中一喜,但上官婉儿心中顿时大怒,早知太平公主一点儿也不向着武柲,她干嘛要让人通知太平公主呢这下好了,女皇本已向武柲倾斜的天平又开始持平了,那么她还能等多久呢她真的好想要给孩子,跟清哥的孩子!

  不多时,宫女领着皇嗣李旦走了进来.

  如今李旦面容红润丝毫看不出有任何不快,或者怨恨,可见整日里享乐,也确实养得白白胖胖的,他来到了龙榻前,跪伏在了地上."孩儿见过母皇!朝中一日也离不开母皇啊,望母皇早日康复."

  女皇摆了摆手,示意上官婉儿把她扶起,上官婉儿会意.便扶起女皇.女皇斜靠在床头,说道:"你们的孝心.阿母明白,阿母真的是老了啊."

  随即,长叹一声,便挥了挥手.说道:"你们都下去吧,婉儿留下."

  太平公主不敢违抗,便和李旦退出了大殿.

  殿前,张昌宗和张易之正好来到,看到太平公主和皇嗣李旦,张昌宗一愣,不知道说什么好.他一直对太平公主有所希冀,但自从伺候了女皇后,张昌宗也不敢有非分之想,但也把太平公主的嘱托抛之脑后了.如今见到太平公主.一时间愣住了.

  张易之深知他们兄弟能有今日,全赖太平公主,于是,赶紧拉了下张昌宗,躬身施礼道:"张易之,张昌宗,见过公主,见过殿下."

  太平公主明白这二人是母皇身边的宠儿,得罪不得,便微微一笑,点了点头,算是还礼了,皇嗣倒是拱手还礼.

  等太平和李旦走远了,张昌宗说道:"五哥,干嘛那么多礼节啊,按辈分,我们可是长辈!"

  张易之瞪了眼张昌宗,说道:"你我兄弟能有今日地位,都是太平公主引荐,我们当感恩,更何况,女皇年老,还不知道能有多少年好活,若女皇驾崩,你我兄弟又该依附于谁是李氏还是武氏

  张昌宗则不以为然,嘟嚷了一句,说道:"我们为何要依附他们两家咱们兄弟是女皇的枕边人,为何就不能建立咱们的势力"

  顿时,张易之盯着张昌宗,这个自小没多少城府的弟弟,竟然能够说出这番话,难道他脑袋开窍呢

  不过,张昌宗所言又何尝不是自己想的呢只是现在时机成熟吗北边战事不断,女皇每日里处理朝务繁忙,若此时建立自己的势力,恐怕会适得其反,倒不如等过上一段时间再说.

  "好了,往后你注意点,此事还不是时候,你我只需伺候好圣上便是了."张易之最后下了决定.

  大殿内,女皇正跟上官婉儿商议契丹之事.

  "婉儿,这契丹之事,你认为该如何解决"女皇闭着双眼,问道,而后便等待着上官婉儿的回答.

  上官婉儿顿了顿,说道:"其实圣上您心中有答案了,何必为难奴婢呢"

  女皇苦笑一声,叹了口气,说道:"婉儿,你真的很聪明,若朕之子女有你一半的聪明,朕也就不会走到今日这一步了.不过,朕从来不后悔,自古女子自娲皇起,便无执掌天下之事,何况娲皇之事,其真伪难辨.朕相信,无论百年,千年,万年,朕的名字将永镌于青简之上.但朕不甘心,不能让四海升平,不能让四夷臣服,朕怎能把这样一个国家交给继任者,这不是朕的作风.婉儿,你可明白!"

  上官婉儿如何不明白,女皇依旧对权力的**还是很强烈的,她缓缓说道:"陛下所言甚是,一切但由陛下做主,相信魏王也会理解陛下的苦衷的."

  苦衷,武柲是很理解的,能登上大宝,创建大周朝,女皇的能力和对权力的**都促使着她更进一步,只可惜,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更何况掌控这么大一个帝国,需要的不只是精力,还有励精图治的决心,更要有一批能臣.

  而这一切,女皇都是拥有却也没有拥有.

  能臣如狄仁杰,李昭德,魏元忠等等,都是以李唐旧臣自居,虽身在周朝,但心向李唐,能够为大周干活,实际上是等待时机.而诸如其他人才,比如姚元崇,宋瓃,萧嵩,刘知几,贺知章等等,都属于理学人才.而女皇所提拔之人,如杨再思,苏味道,李峤,宋之问,姚璹等,不过是溜须拍马之辈.当然如徐有功等人也是难得的人才.

  而天下之人,也多把女皇当成是是李唐的媳妇儿,掌管的武周也只是给李唐看守基业而已.

  女皇任用酷吏,动辄籍没成百上千家,可天下之人何其多也,她能籍没多少呢历史的局限性,让女皇看不穿迷雾,看不到未来将会对武氏是何等残酷.

  两姓皇室,亘古未有,已经有人投书,肯请削掉武氏王爵.就从此看,就会发觉,确实有很多人不看好武氏.民心依旧还在李唐的一边.

  而此时,女皇依旧态度不明,未来的局势更加扑朔迷离.

  但就是这样的情况下,吐蕃论钦陵的使者来到了神都洛阳.

  大殿内,御医曹明辅给女皇开了几副补药后,嘱咐一番不要太操劳了,就离开乐.其实女皇的病,纯粹是年老所致,并没有其他问题,加之.她享乐,导致气血两亏,只需要调养便可痊愈.这也好在十女人,要是男人,恐怕差不多准备后事了.

  翌日,司宾卿奏报,吐蕃来使.女皇在惊讶之余,便起身立马召见.

  吐蕃使者见礼之后,便献上了国书,其实所谓国书,也不过是论钦陵杜撰而已,为的就是议和的合理性,也希望能够得到武周这个老女人的认可.

  女皇精力不济,但却不想在吐蕃使者面前露出马脚,忍受着双目的煎熬,硬是看完了,但内容不禁让她大怒,随即把国书扔下乐丹墀!厉声道:"你吐蕃视我大周无人呼"

  吐蕃使者丝毫不惧,拱手,扬起那颗吐蕃特有发饰的头颅,缓缓说道:"我吐蕃大论诚心与大周议和,一者免去了两国刀兵相争,二者大周也可以集中力量对付契丹,顺便告知大周皇帝,东突厥默咄恐怕已经南下,兵临凉州城了吧.我吐蕃议和是诚心实意的,还望大周陛下三思."

  陪同的诸位大臣面色不愉,实在是这吐蕃太嚣张了,遥想太宗皇帝当年,那吐蕃可是自称外甥的,如今却如此嚣张,真的石时不再来啊.

  女皇虽脸上愤怒,但在心中还真被第二条给吸引住了,因为如此一来,武柲就可以腾出手来了.但是要放弃安西四镇,并给予吐蕃十万石粮食,这让她犹豫了,十万石粮食不算什么,但安西四镇就非同小可了.

  不过,此事还需商议,于是便说道:"贵使且下去休息,容朕再思虑几日."

  "几日"吐蕃使者心中有些急切,但黑红色的脸上根本看不出表情,所以便躬身而退.

  (.)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混在大唐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