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2 专家找不出原因,一线技术工人早有发现

  中苏高层正在向现场双方技术人员了解情况时,巴基斯坦方面的人在装备部长穆巴拉跟后勤部贝托·奇马两位大佬的带领下进了车间。

  苏联人在场,巴基斯坦人一点不意外。

  劲直向郑宇成等人走过来,想要了解情况。

  穆巴拉则是到谢凯旁边,开口就问,“谢凯,故障原因现在找出来了吗?苏联发动机有问题还是设计有问题?”

  谢凯对巴基斯坦方面反应这么满本来就不满,见穆巴拉一来就问是谁的问题,更是没好气,懒得回答。

  汪贵林担心跟巴基斯坦闹出矛盾,影响双方合作。

  向巴基斯坦方面介绍目前情况。

  “目前尚未找出故障原因,苏联专家跟我们的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排查……”

  贝托·奇马奇怪地问道:“之前不是都没问题?突然出现无法查明原因的故障,是否只是意外事件?”

  对巴基斯坦来说,一架战机坠毁,即使没调查清楚原因,也不应该让所有战机全面停飞。

  没有哪个国家空军能保证战机从来不出现任何故障。

  苏联跟美国这样世界最先进的国家,每年同样会出现数量不少的战机失事、坠毁。

  巴基斯坦人觉得中国人太小题大做了。

  或许这跟中国军费少有关。

  整个世界,估计也就只有中国方面,坠毁一架飞机就让所有的停飞。

  汪贵林摇头,满脸严肃,“作为军工研发单位,必须确保解决所有被发现的故障隐患。尤其在设计新型战机的研发、生产过程,出现任何故障,都可能影响这款战斗机的战斗力……如果设计有缺陷,生产过程出现质量问题不解决,不仅会对宝贵飞行员生命带来威胁,更无法为空军维护国防安全,守卫祖国空域提供保障……国防,高于一切!”

  404所有的一切,都为国防。

  中国科研单位在大多数技术上落后国际水平。

  但是在研发过程以及生产过程中,对于武器装备的质量要求到了苛刻的程度,绝不会因为技术水平落后作出任何妥协。

  歼-7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研发出来这么多年,因为没有解决生产质量问题,空军一直都不愿意装备,宁愿用性能更落后的歼-6。

  贝托·奇马带着巴基斯坦的技术人员同样参与到事故原因分析中。

  这是巴基斯坦技术人员最好的学习机会。

  调查团队正在检查失事坠毁的超-7A战机所有零部件生产过程的质量跟踪文件。

  每一架战机,甚至是每一个零部件,所有技术文件都保留在132厂档案室。

  军品生产过程,从设计图纸到生产工艺,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各道工序的工序图,各项检验数据,每道工序操作人员,检验员等全部都记录完整。

  确保出现问题后可以把故障原因追溯出来。

  而且,所有的技术资料留存时间将会长达数十年,一直到战机退役。

  七专技术协议经过404的大力推行,国内军工生产单位所有军品生产过程都变得可控。

  一旦发现问题,最终甚至可以追查到原材料实在什么时候生产,哪个炉批号,配方比例,甚至冶炼材料时候的温度等等……

  每一架战机各种不同原材料由哪家单位,哪一个批次生产,谁经手,都能在这些文件中查到。

  就连苏联跟巴基斯坦,都对如此详实的纪录资料感到惊讶。

  三方技术人员对所有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并跟技术要求进行对比,希望从中找出故障原因。

  中方生产过程中没出现问题,就只能是苏联那边了。

  中方人员在出事后就对所有技术资料进行排查,并且询问了每一个经手的人。

  确实没找出任何可能造成故障隐患。

  所有资料的数据都表明坠毁的超-7A完全符合技术要求,跟其他超-7A没有区别。

  穆巴拉第一次真正了解到中国军工制造的质量控制体系,也是震惊不已。

  难怪404的人这样重视这些事情。

  把谢凯拉到一边,低声问谢凯,“这么说来,是苏联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故障?”

  穆巴拉问谢凯,脸上表情很严肃。

  谢凯看着他,不解他为何这样问,没有直接回答。

  穆巴拉只能向他解释:“空军方面已做出决定,列装60架超-7A,作为高级教练机的同时,也作为轻型战机用于提升部队战斗力。超-7B的列装数量,需要看到试飞后的具体作战性能来确定……”

  之前巴基斯坦空军就要列装超-7A战机,一直没给出确切数量。

  这是穆巴拉第一次明确表示将会装备60架超-7A。

  超-7B装备多少,得根据超-7B性能来,数量肯定会比超-7A多,前提是性能够优异,能满足巴基斯坦空军发展需求。

  穆巴拉找谢凯单独说这事,就为提醒谢凯,如果苏联发动机出了问题,巴基斯坦空军换装计划会受到影响。

  巴基斯坦可能会选择引进美国发动机。

  到时候成本又会增加。

  谢凯很无奈。

  他不知道怎么向穆巴拉解释。

  有故障,却找不出原因,他们能如何?

  也不敢保证就是苏联发动机的问题。

  现在只是怀疑。

  一帮来自苏联跟巴基斯坦的技术专家们,在132生产装配现场翻着坠毁那一架超-7A战机的各种技术资料,并跟生产过程的技术资料对比。

  中方人员同样参与其中,装配车间的生产全部暂停了下来。

  车间的装配工人们虽然放假,却没有离开,他们也希望知道故障在什么地方。

  何况,装配车间的人也需要展开自查,确保不是装配问题造成故障。

  不少人在旁边远远围观着外国专家们调查。

  在装配车间休息室外,一群停下工作的装配技术工人们看着现场忙碌的外国专家团队,小声地讨论着,分析着他们认为的可能原因。

  一位穿着工作服,扎着马尾辫的年轻女工盯着远处神色肃穆的谢凯,双眼发光。

  旁边一名五十出头的老师傅,手中端着甩掉了不少搪瓷的茶盅,看着年轻女工直摇头,“小吴,别犯花痴了,那跟你不是一个世界的人,要不然最后受伤的还是你。”

  脸上神情中带着惋惜。

  女孩一点都不脸红,扭头反驳老师傅吧,“师父,啥两个世界不两个世界的人,这可是即将迈入新世纪,推翻三座大山都几十年了……”

  林贵平看着徒弟,直摇头。

  “厂长、书记这些平时走路都望天的人,见着他都得点头哈腰,如哈巴狗,你这......”

  林贵平虽然没直接说出来,已经向徒弟表明自己不看好。

  两人间差距太大,几乎没有可能。

  最开始132是什么景象,林贵平亲身经历过。

  吴颖很年轻,刚中专毕业进入装配车间没两年。

  吴颖这些孩子遇到了好年景,一进来就遇到超-7A生产线投产生产,而且产量在不断扩大。

  大量的生产,让这些年轻一代的技术工人这几年在车间成长很快,已经达到出师独立干活的标准。

  林贵平觉得自己的绝活都让年轻徒弟掏空了,没啥可教的了。

  对于肯认真学习的徒弟,师父自然舍不得。

  吴颖看着林贵平,噘着嘴,非常不满。

  “师父,他可不是这样的人……信不信我马上就去找他!”

  林贵平看着自己泼辣的徒弟,苦笑不已。

  “找他干啥?难道约他吃饭?没见着厂长书记都很难请动他吃饭?”

  吴颖挥舞着拳头,“我让他请我吃饭!”

  说完也不管林贵平的反应,直接向谢凯走去。

  旁边的不少人看着这疯丫头又要整事儿都开始端上搪瓷茶盅,搬出小板凳准备看热闹。

  这时候,就差一把瓜子花生了。

  林贵平瞪了周围看热闹的技术工人,瞪了他们一眼,“都跟女人似的,八卦!外国专家在这里呢!”

  其实林贵平也想看着徒弟去碰壁。

  碰壁一次,死了心,也是好事。

  可作为师父,外国人在这里呢,那是丢国家的脸。

  林贵平快步追上吴颖,挡在她前面,一脸眼熟,“丫头,还是算了,那事不靠谱!这么多专家都没整明白,咱们之前给技术部反应过,也没发现问题不是?”

  “师傅,这也是检验咱们专业技能的机会。我进车间你就警告我,每一架战机都是守卫祖国天空的国之利器,任何一个小失误都会造成国家重大损失吗?作为国防科技工作者,搞技术绝对不能迷信经验,迷信别人的技术……这都是你说的。明明怀疑苏联人提供的发动机上的传感器有问题,汇报了,检查了,也没损失不是?万一就是那玩意儿呢?咱们不是为国防立功!”

  “那只是怀疑啊,技术部都证明了没问题。师父的手艺也是跟着苏联的达瓦里氏学的……”

  林贵平心思很复杂。

  他的经验大部分是苦练来的。

  最基础的,以及一些关键的东西,都是当年苏联师父们手中学的。

  那时候,他还在112厂。

  在装配过程发现,苏联人的发动机一些电子元件可能有问题。

  这判断让林贵平很怀疑自己。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重生军工子弟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