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不下场

  斯大林和莫洛托夫都不是海军出身,甚至不是军人出身,他们只是革命家而不是军事家,因此,指出莫洛托夫的错误、压倒他的气势实有必要。~,

  “……在上一次大战中,即便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海上会战,日德兰会战也仅仅消耗了不到一万发炮弹,其中英国人打了五千一百四十三发,德军人打了四千一百九十七发。即使每发炮弹重一吨,也仅仅只有一万吨。可陆上的会战又要消耗多少?”杨锐看着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微笑,停顿了一下才道:“粗略的估计整场大战消耗了十二亿发炮弹,德国整个大战生产了五亿两千万发炮弹。具体言之,即便是一场小小的会战,光进攻前的例行炮击就要消耗上百万发炮弹,这完全超越了海战的规模。

  炮弹如此,那海战中最昂贵的鱼雷又消耗了多少呢?”杨锐看着他们再问,停顿后才道:“整场大战按照我国参谋部门的统计,大约消耗了一万五千条鱼雷,绝不会超过一万六千条。这说明什么?!虽然很多人感叹一条鱼雷的花费就能装备多少多少陆军,一条战列舰的花费能武装多少个师,但实际上,海战的消耗远小于陆军,海军的建设看上去花费不菲,实际上在有选择的情况下,要达到同等的战略目的,与其建设一支陆军还不如建设一支海军。

  所以说对于海战来说,机床的数量并不重要,关键是机床的质量。是否能锻造口径超过十六英吋的炮管?是否能锻造超过六百毫米的装甲?是否能生产特种钢以制造压力超过四十公斤温度超过四百五十度的舰用锅炉?是否有高精度高效率机床生产性能优异的大型减速齿轮?这些才是海战的关键!机床数量什么的。真的不重要。”

  一连串的确实数据从杨锐口中吐出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使得原本纵容下属‘放肆’的斯大林嗅到了同类的味道,他也是一个数字癖。认为唯有数字才是真实的。在杨锐的那些违心主义著作中,他只看到了毫无证据的自话自说。没有看到基于数字的逻辑推理,可没想到第一次会谈就颠覆了他对杨锐的认识——这是一个严谨的、实际的统治者,不是那种只会写文章、即兴讲演的文人政客。

  “阁下对德国怎么看,他有多大的可能发动战争?”斯大林在杨锐反驳完莫洛托夫后问道。

  “德国不可能发生革命,甚至发生内战都很困难,所以他只能发动战争。”杨锐断然道,“现在德国的经济虽有好转,但这是在拒付赔款、增加内债下做到的。一旦发生债务危机,那么德国除了对外战争再无其他选择;而英国基于平衡法国考虑。正在帮助他摆脱凡尔赛和约针对德国的军事束缚。只不过……”

  “只不过什么?”杨锐再一顿,斯大林和莫洛托夫马上追问。虽然中日军队就在苏联的腹部,可他们依旧固执的认为苏联的真正威胁是西方而不是东方。

  “纳粹政府根本就不是一个信守承诺的政府,如果它信守承诺,他就不会违约不支付赔款了。可以说,德国人吸取了上次大战的教训,开始变得会狡猾和善于欺骗,人民观察家报上面的那些新闻,有多少内容是真的?”杨锐笑着道。“英国给德国松绑的唯一结果。就是刺激德国整顿军队,然后五年内发动战争。”

  “五年?”斯大林一直抓在左手的烟斗此时终于咬在嘴里,烟雾开始升腾起来。他虽然嘟囔了一句‘五年’,但通事没有翻译。这更像是他的自言自语。反倒是莫洛托夫追问道:“这是阁下的猜测还是基于实际的判断?”

  “不管是猜测还是判断,德国都离战争不远。”杨锐道。“如果你去过德国,就知道大部分德国人对一些人充满仇恨。认为上一次大战是被他们从身后捅了一刀才最终战败的。主观上这么认为,实际上再次武装的德国除了向东进攻外别无其他进攻方向。他们不可能像上一次大战那样与英国交恶从而使自己饱受封锁之苦。

  而德国的债务正在增加,目前已经达到两百五十亿马克的规模。去年的军费开支只有五十亿马克,可一旦解除凡尔赛和约的束缚全速武装,那么军费开支肯定会超过一百亿马克,整个政府开支则将突破两百亿接近或者超过三百亿。纳粹政府会没收资本家和容克贵族的财产吗?显然不会!所以要想财政不破产,他们除了开战再无他选。”

  在德国被杨锐否决的观点此时被他用于恐吓斯大林,这等于说中国虽有美国的威胁,可苏联也有德国的威胁,中国并不要求苏联什么,双方的外交态势依旧会像从前一样。实在不行大不了在太平洋开打前先中德联合把苏联干掉,美国会与一个**国家结盟,并为解救**国家而开战吗?答案显然是不可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绝不会让美国士兵为布尔什维克流血。

  “阁下,您认为德国财政破产将越引发战争,可这可能吗?”本想借失败的伦敦谈判对杨锐施压,不想杨锐的反击让斯大林神色严峻,感觉干了蠢事的莫洛托夫已经乱了分寸。

  “阁下如果不相信的话,可以看看意大利。”杨锐神情自若,“如果戈林不想像墨索里尼一样被人弄死做替死鬼的话,他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推动对外战争。不要忘记德国和意大利一样都是充满谎言的国家,当权者的统治建立在无数谎言和财政赤字的基础上,在没办法内部革命的情况下,对外掠夺是唯一的出路。

  相对而言,美国的情况就好多了,他本身就是极为富裕的国度。土地资源广袤。如果不是农业集团干涉,那一千多万失业工人大可以每人发放一片土地。让他们成为自给自足的农民。比较的说,美国的问题是有没有肉吃的问题。德国的问题是有没有面包的问题,谁更危险可想而知。”

  “阁下说的‘维护当下的世界和平第一重要’,我完全赞同。”斯大林又拿下了嘴上咬着的烟斗,开口道。“我们应该加强在国际联盟的合作,制止那些想发动战争的侵略国家……”

  “总书记先生,”杨锐并不礼貌的打断,“国际联盟虽然证明有效,但英国却不顾既有条约与德国秘密谈判。入侵阿比西尼亚其实在我们出兵前就可以制止,但英法对此都置若罔闻。所以我有一个建议,贵我两国,包括日本、朝鲜,甚至包括法国等国,最好能签订一个反侵略互助条约,这样才能有效制止侵略。”

  “反侵略互助?”斯大林忽然站了起来,在会客室内走了几步后又感觉如此不妥,于是走回位置坐下,他道:“请问阁下。反侵略互助条约具体包含什么内容?法国也会参与吗?”

  “既然是反侵略互助,内容当然是反对侵略,并在各缔约国被侵略时提供帮助。考虑到各国都有各国的困难,条约并不要求缔约国必须提供多少帮助。力所能及便可。可以是一个师的兵力,也可以是十万元的赠款,或者是一份武器图纸……。等等等等。条约的主要目的是遏制那些想发起战争、并通过战争掠夺财富使本国摆脱经济危机的国家,”杨锐道。

  “那条约的有效时间呢?”斯大林再问。烟斗又咬在嘴里。开始思考。

  “就目前的世界局势,如果条约的时间不在十年以上。那将毫无意义。”杨锐笑道。“比如签五年,然后五年后正好开战。对于早有预谋的侵略者来说,突然发动的战争对于被侵略国来说肯定是猝手不及,那个时候再续签条约,总会有人反对,所以说签五年就不如不签。当然,如果贵国不反对,这个条约可以签的更长,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五十年。”

  “这是一个很好的提议,但我必须与******的同志讨论后才能答复阁下。”斯大林难得笑了一下。“不过为了便于讨论,我希望贵国能提供一份详细的条约草案。”

  “草案?”杨锐看了杨度和伍朝枢一眼,笑道:“我想这样吧,如果总书记先生真的希望签订一份反侵略互助条约,是否能在与同志们商议讨论后起草一份草案呢?而我们这几天也将草拟一份草案,这样可以看出双方是否存在分歧、存在多大分歧。而如果大家的理念一致,那事情就好办了,下面就可以交由外交人员跟进。”

  “我完全同意。”本以为杨锐要自己准备草案,斯大林还有些不悦,但听到最后是说双方各自准备,而后再弥合分歧、达成共识,他收缩的眸子才放松起来。

  最重要的事情谈完,这一次会面很快结束了。礼送完中国人的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回到办公室,见领袖又在办公室叼着烟斗度步,枯站在一旁的莫洛托夫道:“斯大林同志,我们不会真要和中国人签条约吧?杨竟成明显是担心美国和我们夹击所以才……”

  “难道我们就不怕夹击吗?莫洛托夫同志。”斯大林奇怪的看着他。

  “可德国……”莫洛托夫相信杨锐说的德国必然发动战争推测,但不相信德国一定会进攻苏联,两国并不接壤。虽然波兰对苏不友好,但捷克斯洛伐克却是亲苏的,他们应该先进攻法国,之后才可能是苏联。

  “中国和日本如果与德国波兰结盟,那肯定不会有任何国家会援助我们。而我们如果与中日签订反侵略互助条约,那么战争只会在太平洋或者欧洲爆发。上一次大战中,资本主义国家的互相消耗诞生了苏维埃,如果他们再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看清资本主义丑陋的各国人民将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夺取政权,这对全世界**事业也是一种推动。”斯大林一句一顿,考虑着苏联的战略取舍,很明显。在他看来,威胁来自西方。

  “那罗斯福那边……”莫洛托夫提示道。在几个月前。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霍普金斯来到了苏联,承诺了一大笔贷款和其他条件。目的是希望在美国和中日两国爆发战争时,苏联可以夹击中日,从而获得失去的土地,夺回重要的里海沿岸地区以及外东北地区。

  “美国可以和我们签订反侵略互助条约吗?”斯大林打断道。

  “当然不能。”莫洛托夫摇头。在国际社会,苏联并不受人欢迎,与美国建交也是这几年的事情,更确切的说,如果没有经济危机,美国根本不可能和苏联建交。即便现在。要想获得美国官方的互助承诺也是不可能的。

  “罗斯福派他的私人代表而不是政府官员来莫斯科,说明他对我们的帮助是有限的,而且是有偿的。而如果和中国日本签订条约,那不但能获得帮助,还能杜绝两线作战。”斯大林道,“我奇怪的是,为何杨竟成宁愿与美国交战,也不愿在英国挑唆下,与德国波兰一起进攻我们?要知道有不少日本人希望占领高加索。德国也希望能和中国结盟……”

  斯大林有着诸多不解,但克格勃却不能解答——杨锐这些年来一直在通化,并不与外人接触,而通化乃至整个东北都不欢迎外地人。间谍难以渗入。但不管杨锐怎么想,斯大林都认为与中日签订反侵略互助条约是有益的,中国需要时间。苏联也需要时间。

  斯大林不断盘算着中日和美国的分量,接着又考虑中美夹击中日。以及中日与波德夹击苏联这两种情况,盘算之后。最终觉得应放弃美国而亲近中日,以彻底杜绝两线作战的风险,其中最让担忧是巴库油田,那里离中国实在太近了。而此时,刚回到旅馆的杨锐一行显得有些匆忙,待在屋内入座后,憋了一肚子话的驻苏大使伍朝枢小声道:“大人,真要和苏俄签约?”

  “中苏之间素来交好,为什么不能签约?”杨锐大声反问。“难道真的要与德国达成协议,一东一西,东西夹击打一战?”

  杨锐声音响亮,这使得伍朝枢使劲摆手——苏联克格勃无处不在,这旅馆说不定已装编了窃听器,说话声音的大声很可能就被隔壁窃听的克格勃听见了,但杨锐对此却不在乎,他接着道:“真以为进攻苏俄是很简单的事情?即使能攻占又能有多少地方属于我们?我们终究会白辛苦一场,得益的还是洋人。真正能获益只能是南下,南洋比西伯利亚值钱多了,南洋才是战略的根本……”

  听闻杨锐在瞎扯,杨度不由笑了,不过他没敢笑出声。而此时杨锐再道:“这几天你们商议一下吧,看看这反侵略互助条约应该怎么写,细节又要如何处理。藕初总理那边我会给他去电报的,现在大家都担心与美国开战,料想与苏俄签订反侵略互助条约大家也不会反对。”

  伍朝枢完全知道杨锐在国内政治中的影响力,待杨锐吩咐完,他很快就告辞了。他一走杨度则把一张纸举了起来,上书:稳住西线?

  杨锐摇头,拿过那种纸用他的笔写道:“以布尔什维克的作态,稳住稳不住佛主才知道。关键是营造出一种声势,让德国失去希望,让美国开战时多几分忌讳。”

  “竟成一点也不相信斯大林?”杨度再写。看得出来,他对斯大林有好感。

  “相信斯大林何用?”杨锐写道:“一切有产者、一切资本主义国家、封建国家都是苏维埃的敌人,现在之所以交好无非是形势所逼。斯大林再厉害再独裁他能反麦克斯李宁主义?”书写实在是太慢,杨锐不得不道:“你可记住了,在……”他在纸上写了一个‘布’字,再道:“……这里面,从来就没有什么个人信誉、个人友情、个人承诺,即使有也是哄人的,待局势变化,他脑子里只有一个字:”杨锐再写到‘党’,并在其后加了三个感叹号。“对敌人的欺骗当然不算是欺骗,你的出身就决定了你不可能是他的同志,哪怕你将他做最好的朋友。”

  本来杨度还比较赞同中苏之间签订反侵略互助条约的,却没想到杨锐根本没把条约当一回事。在欧洲呆久了的他对此自然有些难以理解,只是他确实不太了解苏俄,所以对杨锐说的大部分相信。可这真的仅仅是为了让德国失去希望、让美国多一份顾虑吗?

  想着这些,他正要再写时,杨无名过来通知隔壁已经检查过来,可以过去说话。于是两人又来到隔壁,杨度道:“那我们和法国、英国也要签这样的反侵略互助条约?”

  “和法国没必要。他没力气把军队派到远东,只要我们承诺不颠覆法属安南。至于英国……”杨锐吸了口烟后道:“英国人素来都是从不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也不想被什么条约束缚,除非条约是他发起的,所以英国那边没办法签。”

  “德国人一定会恼羞成怒的。”想到中国的地缘格局和世界局势,杨度不得不承认杨锐说的很对,真正能签的也就只有苏俄,但一旦和苏俄签订反侵略互助条约,德国可就……

  “我们即使与德国联合进攻苏联并且获得胜利,结果除了劳民伤财,也得不到什么好处。到时,如果我们不听从英国的安排让沙皇复辟,结果就是我们和德国被英美法等、几乎是全世界所有国家敌视;如果我们同意,那背后从此就是一个极度亲英美的沙皇俄国,这简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再说以我们当下的情况看,远没有到对外动武的时候,最少最近二十年不应对外动武。既然国家形势如此,我们就应当选择守势,既然是守势,那就不能与德国结盟夹击苏联,德国人不开战没饭吃,我们可不是这样。”

  “那我们在德国的那些订单怎么办?”杨度听闻杨锐的解释沉默一会,又问起订单。

  “这半个多月来,合同大概也全谈完了吧。”杨锐道,“即便没谈完没签字又如何?德国需要我们的大豆和棉花,我们需要他们的机器和机床。对了,那天戈林还提到了钨和锡,还有锑,这些都是我们盛产的……”

  一说到这些战略性金属,杨锐就想到了哈萨克斯坦和法国。哈萨克斯坦日占区有色金属极为丰富,华区除了石油就是铀矿,这虽便宜了日本人,可也使两国有色金属缺稀症得到了极大程度的缓解,最少铜、铬、钼、锰这四样是不缺了;而剩余的金属则可以在从法国补足,如新喀里多尼亚的镍、刚果的钴。正因为此,半自动步枪才得以列装。

  “……德国就不要在乎了,五年前我们就大规模采购了一次,万吨水压机、三万吨模锻机什么的我们买了好几台,可以说极端制造的大家伙我们早就满足了,现在订德国货无非是用习惯了且花钱少,不是我们自己造不了。再说,全世界机床,德国机床的特点是大,瑞士机床的特点是精密、美国机床的特点是快,既然不差超大型机床,我们真不要求德国人什么。”

  “那国内的德国人怎么办?”杨度对工业也不了解,见杨锐说订单不成问题,他就不担心机器担心起人来了。

  “德国人?他们……”杨锐笑,“我们和苏俄签订的又不是敌对德国的条约,苏德之间都未曾接壤。在国内有吃有喝有钱拿,他们为什么回国?即便回国,犹太人总会留下吧。”

  犹太人之事在来的路上两人已讨论过了。面临战争威胁,以前可以缓慢研究的东西现在可要加速研究了,而新增的研究员可以外聘德国和欧洲摒弃不要的犹太人。杨度对此并不反对,沪上现在就有十数万犹太人,而沪上地产大亨哈同的夫人罗迦陵早前又是爱国学生的赞助人,当时出的钱虽不多,却是回报无限的原始政治投资。

  见说的杨度低头,杨锐再道:“你还是别想德国了,现在外交上除了要尽量让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势力阻止美国开战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就是让英国在战争中严守中立,即便不中立,也要想办法让他不下场。”u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清末英雄全本TXT合集